職場 怎麼Push自己離開舒適區,又不會消耗太多意志力? 舒適區是我們個人認知能力的「安全區」,該區域的事情往往是我們得心應手的,努力程度低,難度感知低,因此對我們自身意志力的耗損也相對較小... 2024.05.24
職場 手機一滑就1小時?不是你沒意志力,是大腦的「自動駕駛」在作祟 在我們的大腦裡,有2個主要系統支配著我們的行動。分別是位於前額葉皮質的「執行系統」,負責維持注意力、擬定計劃、情緒調節和長期決策等;以及位於基底神經節的「自動駕駛系統」,負責表現我們的習慣行為,僅能進行短期決策。 自動化行為占據生活,人人都是習慣動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度過的。在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研究中,已經研究習慣超過30年的心理學家溫蒂·伍德教授(Wendy Wood)指出,大約有40%的日常行為依賴於習慣。 這個數字可能會讓那些認為自己不是習慣導向的人,感到相當驚訝。但無論我們是習慣於固定模式的「習慣生物」還是自由隨性的「靈魂」,我們都在類似程度上依賴自動駕駛模式,而且年齡和個性似乎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隨著我們適應任何新環境或新常規後,大腦便會形成一套新的習慣,並將其儲存在自動駕駛中。這種能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執行基本任務,而不需執行功能的全神貫注,便可減輕我們的精神負擔。 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的大腦已經學會了新的習慣。我們在玻璃螢幕上點擊、雙擊、滑動和長按。對於那些不熟悉這項操作技術的人來說,剛開始掌握這些操作,可能會是一項難題。一旦這些動作儲存在自動駕駛中,使用這項技術就會變得直觀且似乎輕而易舉。 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慣,讓我們能夠輕鬆的在各種系統和螢幕中瀏覽。若想真的看到你的習慣正在運作中,你可以嘗試切換到一個不熟悉的操作系統。這時你會發現,當你無法依賴自動駕駛模式時,所有事情都會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習慣塑造人格與認同,影響社交互動模式 由於有幾乎一半的行為都是由習慣所塑造,所以我們的自動駕駛模式,對我們的身分認同有明顯的影響。例如一個「有條不紊」的人,可能已經磨練出幾百個習慣序列,保持著周遭事物的整潔;而被視為「雜亂」的人,則未能發展出這些習慣。 習慣還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例如有些人可能習慣性的表現出善意或進行同理心的傾聽,另一些人則可能習慣在交談時頻繁查看手機,這種行為也被稱為「手機冷落」,會給人一種心不在焉的印象。 為了深入了解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參與實驗者的眼鏡上安裝了一個小而不引人注目的微型攝影機,讓他們能夠看到參與實驗者的第一人稱視角,以追蹤那些經常被忽視的習慣行為。 研究發現,參與者平均每5分鐘就會與手機互動一次,並經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拿起手機,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超過他們的規劃。他們形容拿手機的動作是自然的、自動的或無意識的。一位參與者甚至將這個動作比喻為像是「咳嗽時用手捂住嘴」一樣。 長短期目標與大腦衝突,意識與自動在拉扯 我們可以透過執行系統進行長期思考,並為未來制定計劃,因為人類有一項特質是:我們能夠忍受暫時的不適,並為最終目標而延遲滿足感。 例如,我們會為了獲得學位而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或是在運動中克服疼痛以取得成功。任何需要我們放棄短期獎勵以換取長期獎勵的事,都依賴於我們的執行系統。 反過來看,我們的自動駕駛會更專注於當下立即的獎勵,因為它的主要功能是執行我們儲存的習慣,以節省精神能量,也就是所謂的大腦「走捷徑」。 然而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儲存了「問題習慣」,即使它們與執行大腦設置的目標相互抵觸,自動駕駛仍會繼續套用這些習慣。包含了許多可能與我們的整體目標相互對立的手機習慣。 有意識的決定,培養健康的數位習慣 查看手機本身並不是一種壞習慣,然而在我們的自動駕駛模式中,包含了許多可能與我們的整體目標相互對立的手機習慣。例如,強迫性的檢查電子郵件,可能會干擾我們專注於重要工作的目標;而在晚上無意識的瀏覽社群媒體,也可能影響我們是否獲得足夠的睡眠。 如果我們能夠理性的思考這些行為,很可能就不會這樣做。不過,習慣是自動駕駛的,會繞過我們的意識決策過程,這就表示即使像早上查看社群媒體這樣的習慣會讓你上班遲到,你也可能會繼續這樣下去。 我們經常意識到自己的某些科技習慣是無益的,並下定決心要減少使用手機或「關機」。為了達到目標,我們會全力以赴的強制執行新的手機使用模式,然而這個目標需要大腦的執行系統持續不斷的努力,這點相當耗費精神。 因而不可避免的,這種努力必然在某個時刻失敗,於是我們又會回到最初的設定——自動駕駛的習慣,並且對此感到懊悔。因為當你發現難以停止想做某些事情的衝動時,會感覺好像失去控制,讓習慣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執行了。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有意識的決定,希望把這些珍貴時間中的多少份量分配給科技,還要培養健康的數位習慣,以便能夠按計劃實施。 *本文摘自創意市集出版《終結數位焦慮》 {DS_BOX_3922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3.19
職場 從結帳習慣看人際關係:為什麼有些人愛主動埋單? 最終結帳者另有他人,但我會用「最終」是有理由的,因為不論是基於被動還是積極付錢,總之都是指那些有強烈意志要擺脫尷尬情況的人... 2025.02.22
焦點 SHEIN上出現名牌潮鞋,品牌卻沒授權⋯這雙「台灣人超愛鞋」也入列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adidas發言人強調:「adidas自身沒有在SHEIN平台上從事銷售活動,也不會允許該平台銷售... 2024.09.27
焦點 SHEIN上出現名牌潮鞋,品牌卻沒授權⋯這雙「台灣人超愛鞋」也入列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adidas發言人強調:「adidas自身沒有在SHEIN平台上從事銷售活動,也不會允許該平台銷售...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