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查理蒙格助巴菲特成為股神的3個人生禮物:戒貪、勇氣、遠見 蒙格進而主張應該要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他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也就是他所重視的「普世智慧」或「普通常識... 2023.11.29
財經 談90多年人生,巴菲特說:生命中擁有一個「不想讓他失望」的人,是幸福的 股神巴菲特,在4月14日接受電視名人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專訪。高齡91歲的巴菲特,受訪時神采奕奕,從自己的人生觀、投資觀到價值觀,娓娓道來,當中不少金句發人深省。 《商業周刊》取得查理羅斯授權,以下為專訪全文精選節錄。 慎選和你一同工作的夥伴 91歲的巴菲特說,自己依然健康,但有時仍感到沮喪,因為他最親密的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已經98歲,身體還是很強壯,他調侃自己則依然像個小孩。 即使年事已高,巴菲特仍然天天加班工作,他說,「我一直都很快樂...對我來說,我得到世上最有趣的工作。」而更令他珍惜的是,有許多支持他的夥伴。 他舉例,他的助理,從17歲就為波克夏工作,「如今她與我們一起工作快50年了」。從助理、到每天為巴菲特處理數十億美元進出的財務人員,都與巴菲特工作了非常長的時間,「選擇誰與你工作,至關重要。」巴菲特強調,這群人會給予他高度支持,會幫助他,甚至忍受他的怪僻,但,卻不會對巴菲特有所顧忌。信任,是波克夏最珍貴的資產之一。 買公司,不要買股票 巴菲特在年僅11歲時,做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資,當時他買了「城市服務」的股票。當時,以股東人數計,這是全美第四大公司。有一天早上,巴菲特的父親告訴他,城市服務的股價漲了,年輕的股神初次感受股價帶來的快感。 可是,波克夏後來的發展,還有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完全不是如此。 他在專訪中說,11歲時,他投資的是股票、而非公司。起初,他讀遍技術分析的書,認為預測股價走勢是最重要的事。後來,他在19至20歲時讀了Ben Graham的書,「我發覺我完全走錯了路。」 「我完全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背景,此書調整了我的想法,自此我便當一個有智慧的投資者,我再沒購買其他股票,我只買公開交易的企業,而我成為了企業的持有人。我再沒關注股票的走向,我對股票市場沒有任何想法,但我了解商業世界和企業運作!」 這,就是波克夏成功的秘訣。 巴菲特說,可能高達9成買股票的人,認為自己的股票價格會在下周上升,股票市場會按他們的期望一樣;而當價格下降 他們就會感到失望。 但股神相反,他看重的是一間公司10年或20年的長線價值,甚至希望好公司股價下跌,「我希望能趁低吸納。」 到了現在,巴菲特在美國投資的資金,從來不少於八成。你可以說,這些是股票或資產;但巴菲特說,他投資的是「美國」。「我的意思是,我的遊戲是非常簡單如果你對所購買的東西有正確的認識——我不是在買股票,我在購買絕大多數的美國企業。」巴菲特說。 信譽,是一切的基石 除了看到自己挑選上投資的公司,發展良好,讓巴菲特感到開心。另一件讓巴菲特最喜悅的事情:「我喜歡得到別人的信任。」 他表示,寧願和合作夥伴一起做事,更勝獨自在房間裡坐著,「即使那樣我可能會賺更多。」他笑著說。 許多人信任巴菲特的實際行動,是把自己的多年儲蓄交給巴菲特來投資。他分享一個故事,1958年,他和12位醫生在山頂小屋吃晚餐,當天,有11位醫生拿出一萬美元委託巴菲特投資。 現在,11人的其中2人仍然在世,巴菲特說,「他們非常富有,他們還沒計劃什麼,他們可做任何事情,可以在家鄉建比任何人更大的房子,但他們只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未雨綢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在25歲時把儲蓄交給我。」巴菲特對於人們信任他,感到滿足。 談到當年雷曼兄弟引爆的金融風暴,巴菲特坦言,很多人做了錯事,當中很多來自華爾街,華爾街謀取巨利的舉動觸發了那次危機,也讓人們不再信任並且對金融體系感到憤怒。 「我想說的是,波克夏和巴菲特為人所知的,是名聲、信譽和我們的金錢。」但巴菲特強調,金錢重要,卻不是決定性因素,信譽才是。 不該因貧富不均忽視進步的事實 查理・羅斯問到,美國雖然越來越富有,但並非每個人都富起來。言下之意,他似乎希望巴菲特回答對貧富不均的看法。 巴菲特從另一個角度說,「但相對其他時期來說...人們擁有更多金錢了。」他認為,從藥物、娛樂、醫療和交通等各種面向來看,美國人即使是年收入相對低的一群人,生活都比標準石油公司創辦人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過得好。 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或電腦,而巴菲特出生時,當時看牙醫用的麻醉藥甚至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很明顯世界進步了,美國尤甚。」巴菲特說。 但不可否認的,美國前845名富豪,他們的財產加起來比最窮的60%人總和還要多。巴菲特不諱言,這取決於政府的信念,政府是規則的制定者。但不能因為福特因生產汽車賺進大筆財富,就否定福特企業為數百萬人帶來的利益,巴菲特舉另個例子,「愛迪生所做的是,我們至今仍受惠。」 又或者蘋果公司出產的iPhone,「我或許是最不懂用 iPhone的人,但它改善大家的生活」。又或者,「很多人都會造車,但只有少數成功者製作了人們最喜歡的汽車。」巴菲特說,特斯拉的市值超過所有其他汽車公司的總和,這說明了美國製造,「這就是美國,你可以具有夢想,這就是它的驚人之處。」 巴菲特認為,資本主義並不邪惡,但聯邦政府最終才是老闆,政府不該把資本主義搞砸、資本主義也不應該把政府搞砸。社會仍然需要一個裁判,就是政府。巴菲特更樂觀表示,50年後,我們將有擁有一個更好的系統。 巴菲特至今依舊熱愛工作,也從工作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來源:https:charlierose.com 談蒙格:生命中擁有一個不想讓他失望的人是幸福的 訪談中,巴菲特被問到對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看法,巴菲特認為,庫克是傑出、優秀且偉大的經理人,隨後提到「能力、可信任、有品格」的重要。 對巴菲特來說,查理蒙格就具備這些特質。他表示,蒙格是他和家人之外,關係最好的人,「是我不想讓他失望的人」。巴菲特甚至說「生命中擁有一個不想讓他失望的人是幸福的」,因為這會使自己變得更好。 對巴菲特來說,比爾蓋茲和其前妻米蘭達蓋茲,同樣是值得他欽佩的人。這對前夫妻對慈善事業的投注,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時間是你擁有最寶貴的東西」巴菲特說。 巴菲特甚至表達,他們貢獻的是「自己不願意貢獻的東西」,巴菲特更樂意把時間貢獻在波克夏,而他傾向透過自己擅長的事情作出貢獻。 現在,財富排行在巴菲特前的,有比爾蓋茲、馬斯克、貝佐斯...被問到這對巴菲特有何意義?他回答:這代表我有能力把大部分的金錢回饋社會,「但對我而言,真正的意義是波克夏的成就。」 最後,巴菲特說,不管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他都已經擁有了:一個引以為榮的家庭、有事業,而且有數以百萬計的人信任我。 *觀看完整專訪影片,請點此:https:charlierose.com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3.11.29
財經 與巴菲特共創波克夏傳奇!查理蒙格的11項成功特質,你中了幾項?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與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將成就歸功於,能夠洞察有利可圖的時機,並迅速採取因應行動。他們指出,這種能力來自於周延的準備,也就是從不間斷的閱讀、思考,以及花幾個小時討論內心的想法——他們著重知性的研究,而不僅是分析損益而已。 事實上,蒙格把他在波克夏的角色類比為愛因斯坦的一個同事,他說:「不處於絕對孤立的環境時,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幾乎都會更好。⋯⋯假如愛因斯坦當年獨自一人工作,恐怕不會有那麼高的成就。他不需要和其他同事有很多互動,可是他確實需要和人有一些接觸。」 蒙格成功的11個關鍵 蒙格認為以下一些習性是他成功的關鍵: 1.學習、學習、學習 獲取智慧是道德義務,這項命題有個必然的結果,就是你終其一生都必須學習。這一點非常重要,缺少終身學習,你將無法有過人的成就,無法根據自己擁有的知識,在人生中大放異彩。 我發現那些異軍突起的人,他們不是最聰明的,有時候甚至不是最勤奮的,可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學習。每天晚上就寢時,他們都比早上起床時更睿智一點點。天哪!那真是無比的助力,尤其是前方有漫長的路要走時。 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變得專精是正確的策略。沒有人想找個懂一半直腸科、一半牙科的醫生求助,對吧?所以,通往成功的普通方式,是細部專精化⋯⋯這點華倫和我都沒有做到。 2.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你企圖獲得想要的東西時,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努力,讓自己配得上想要的東西。這個想法很簡單,堪稱是黃金法則。如果尚未得到,就要努力去實現目標。 3.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 蒙格主張要盡可能的學習,同時也要知曉自己的學習界線,不要超越極限:「知道界線是非常重要的事。假如你不知道自己能力的界線,那就稱不上能力。如果你誤解自己的能力,代表你欠缺能力,一定會犯嚴重的錯誤。」 「我認為你必須時時比較自己和別人的成就,堅決保持理性,避免對自己有太多幻想。可是我觀察了一輩子,覺得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能力是否具有理性判斷,大概是天生的。像華倫和我這種人生來就是如此。充足的教育也有影響,可是我認為他和我的性格,正適合做我們以往做的這些事。」 4.當個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蒙格說:「花大把時間忿忿不平不是我的天性——其實我就算表達不滿也不讓人意外,人類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然而我向來力求奮發圖強、適應環境,所以從不允許自己花太多時間心存不滿。」 「萬一有類似的念頭冒出來,我會趕快掐死它,我不喜歡任何一絲當被害者的感覺,那種想法有害無益。我不是受害者,我是生存者。」 5.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當然,我希望人瞭解自己的極限,而非渾然不知。話又說回來,我也學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那是我跟阿曼森(Howard Ahmanson,奧馬哈的商人、慈善家)學的。 你知道他說過什麼嗎?他說:「永遠不要低估那高估自己的人。」高估自己的奇葩偶爾會有出人意表的優越表現,這種事讓人很不爽,不過我已經學會適應,因為別無選擇。這種事司空見慣,可是我不想要生活裡充斥一群滿腦子幻想、偶爾會莫名其妙走運的人;我要的是謹言慎行的人。 當然還有別的影響因素也會發生作用,比如微經濟概念、損益比率等。我認為在現實中,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觀點會一再交互影響,不懂這兩方面的人就是大傻瓜。 6.做個可靠的人 如果你這個人不可靠,就算優點再多,也會兵敗如山倒。所以,做你誠心允諾過的事情,應該自動成為你行為的一部分。你應該避免拖拖拉拉,而被人認為不可靠。 文明的形成有一條捷徑,那就是絕對的信任關係——無需太多程序,純粹只是絕對可靠的人們彼此信任。知名醫院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手術室就是這樣運作的。 7.學習不設限 你可能注意到有些學生只會設法記誦,然後一股腦兒的接受背下來的知識。這樣的學生不論在學校或在生活中都不及格。你必須在腦中用經驗印證脈絡複雜的模型。 什麼模型?呃,第一項原則是,你必須擁有多種模型——因為如果只使用1、2種,依照人類的心理本質來說,你一定會扭曲現實,以便符合既有的模型。就算不符合,至少你會覺得它符合,就像老話說的:「對於手裡僅有一把鐵鎚的人來說,任何問題看起來都像一枚釘子。」那絕對是會鑄成大錯的思考方式,這樣為人處事也肯定會釀成災難。 所以你必須擁有許多個模型,這些模型必須來自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因為世界上的一切智慧不是來自小小的單一學門。由此可見,你需要擁有跨越多學科的模型。 8.勇往直前,不要停 我們的際遇有時一帆風順,有時卻會遭逢逆流。不過整體來說,不必費心預測潮水的走向,因為我們盤算的,是長遠的比賽。 9.無論如何都不要自憐 自憐距離偏執只有一步之遙。每當你發現自己開始自憐,無論原因是什麼,包括孩子患病不久人世,自憐都不會改善情況。當你不再自憐,就會比其他人(幾乎是所有人)更有優勢,因為自憐是標準狀態,而你能訓練自己從中掙脫出來。 蒙格相信自憐充滿了偏誤——這樣的心態會引人做出不當決策。他說:「你會開始根據潛意識的自私傾向,得出所有荒唐的結論,然後還加以合理化。這是大錯特錯的思考方式,當然必須擺脫那種思緒,因為你要做個明智的人,不要當傻瓜。」 「你也必須容許別人懷有自私的偏誤,因為絕大多數人沒辦法成功擺脫自憐,這是人類的天性。假如你不容許自己存在自私的偏誤,那你就是傻瓜。」 「人生一定會碰到可怕的打擊、駭人的打擊、不公平的打擊,可是沒關係。我認為愛比克泰德(Epictetus,西元前一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的態度最理想,他把人生中每一場災禍都當作端正行為的良機,每一次不幸都是學習的機會,你的責任不是沉溺在自憐中,而是以建設性的方法好好利用這場可怕的打擊。這種想法實在太棒了!」 10.善用自己獨特的才能,不和別人攀比 老是有年輕人跑來找我,說:「我現在從事法律事務,可是我不喜歡,寧願當個億萬富翁,我要怎樣才能如願?」我就告訴他:「我跟你講個故事。有個年輕人去見莫札特,他說:『莫札特,我想要開始寫交響樂。』莫札特問他今年幾歲?那傢伙說他22歲。莫札特說你太年輕了,寫不了交響樂。那傢伙說,可是你寫交響樂時才10歲。莫札特說,『沒錯,可是我沒有到處去問別人該怎麼做。』」 11.學會轉換自己犯下的錯誤 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一部分是設法甩開自己犯下的錯誤,同時不要付出太高的成本。大家多少都有這樣的經驗。想一想波克夏當年創業時的企業:一家夕陽百貨公司、一家新英格蘭的夕陽紡織廠、一家夕陽印花稅交易公司,可是波克夏從它們之中誕生了。 當時我們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進這些公司,現在已經把這幾家賠錢的事業整頓得相當好。當然,成功來自於我們改變做法,使那些企業變得比較健全。但重點不是我們很懂得克服困難,而是擅長避開困難,找出容易搞定的目標。 蒙格:等待機會要慢,展開行動要快 蒙格每次公開講話都會談到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他的家庭如何灌輸價值觀——特別是等待時機的好處:要有耐心,看準目標和意圖,只要時機對了就迅速行動。 「耐心加上機會是最寶貴的東西。我祖父教育我:機會難得,所以要隨時準備好抓住它。波克夏就是這樣,當我們發現機會時,波克夏行動的速度快得驚人。「你不能膽怯」,這道理適用於人生的所有事情。當你發現合意的伴侶,就不能對結婚膽怯,也許這是你得到幸福人生的唯一機會。太多人在應該行動時裹足不前。股票三不五時下挫本來就是股市的本質,天底下沒有迴避熊市的系統,除非你嘗試擇時交易(預測市場漲跌,決定進場買賣股票的時間),可是那樣做真的很蠢。用可靠的積蓄保守投資,不要指望奇蹟發生,才是正確的做法。」 數十年來,波克夏擁有世人周知的穩定與成功,假如不是蒙格堅持這些價值觀,或許不會達到這樣的成績。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哥倫比亞商學院經典案例,巴菲特》 {DS_BOX_36529}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11.17
焦點 從重振美國製造到征服火星,川普2.0改革將無所不在?就職演說重點全解析 關於常識革命 重奪戰略要地主導權,川普用「常識革命」來形容,表示要將墨西哥灣改命名為「美國灣」,以彰顯美國在該地區的主權和影響力...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