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害怕

共有 3706 則相關文章

焦點

「我在畢業前跟我爸媽說,我大概再十年就會被AI取代;然後,ChatGPT出來的時候,我說我再兩年就會被取代。」薩泰爾娛樂全端工程師馮元詰沒想到,兩年之後,他不僅沒被取代,還成為程式高手眼中,用AI用的最歡樂的工程師。 {DS_BOX_39202} 自ChatGPT問世以來,關於軟體工程師會不會被取代的討論就沒有停過,各大研究調查中,受AI衝擊最大的職業,工程師總是名列前茅;過去一段時間Google、Meta等各大科技廠的裁員、人力凍結,更成為明擺在眼前的挑戰。 但馮元詰過去兩年多來,不僅沒被淘汰,還用AI大大拓展了個人技能樹,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 最經典的一個例子,是他曾收到公司同事傳來這樣一個需求:「十二月七日賀博台瘋會在影城舉辦首映會,希望可以有現場即時彈幕,讓觀眾當下即時回饋想法,一起吐槽」。 然而,他本身專長是後端系統開發,當時基本上可以說是毫無頭緒的情況下接下任務。 他用關鍵三步,一週打造即時彈幕系統 但最後,他只用了一週,就將那一段沒有具體方法與規畫的敘述,變成了真實。 他表示,當時採取了三個關鍵步驟:一,先請AI搜尋,確認過去是否有可以快速實現這項需求的參考案例;二,若有,進一步研究該參考案例的程式碼;第三,根據本身使用情境,做程式碼調整。 這當中,尤以第一步最為關鍵,也最容易被忽略。馮元詰表示,如果一開始就瘋狂詢問AI解方,很可能會在忙了半天後才發現,那其實只是一個AI幻想出來,無法實踐的解答。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但AI找出參考案例後,落實,就有了可能。 對他來說,這次經驗讓他增添了新技能;對薩泰爾則有如打開了想像的邊界。 「小馮(指馮元詰)他進來之後,對我們來說相當於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變多。」薩泰爾娛樂共同創辦人鄭晴元說,他們現在更可以開發出因應使用者需求而生的工具,而不是讓使用者想辦法去配合現有工具的框架。 例如,馮元詰過去這段期間,也協助團隊將零用金請款流程自動化,以及運用在製作彈幕學習到的能力,再陸續為同事實現更多不同形式的創意,而且開發速度越來越快。 訪問當天,他秀出電腦上最新作品說:「今天早上十點半到公司,十一點半就做出來了。」 此外,一般開發客戶管理系統,可能會需要配置兩到三名工程師,並且要耗費數月時間才能完成,但透過和AI討論,他得以處理過去可能要累積十年經驗才能處理的系統架構問題。最終僅花不到兩個月,就讓這套用以解決過去薩泰爾因應不同活動、不同場次、不同貴賓組合,需要管理和連結多個Google sheets複雜表單問題的禮賓系統,成功上線。 他對成果相當有自信:「它現在是一個很棒的程式碼。」 探索AI可能性的關鍵:不設限的心態 在有二十年程式開發經驗的劉依語眼中,馮元詰是工程師使用AI一個很好的典範。並且認為他的經歷,凸顯出保持開放心態,對於工程師使用AI的重要性。 因為她知道對工程師來說,AI還不夠厲害,也因此降低了工程師擁抱AI的意願。但在跟AI協作這件事情上,她認為重點其實不在AI有多聰明,而是「AI可以幫上你的忙,那你有沒有去探索它可以幫上你忙的地方?」 使用AI除了要有目標,也要先有大概的脈絡, 才不會盲目跟著AI走而迷失在半路; 同時仍要保持學習,才能提升 AI 使用上限。 如果不是這樣不設限的開放心態,就不可能積極去探索各種AI工具的可能性。 「我覺得這兩年的感受就是,AI沒那麼容易殺死我們,因為它過來的時候,我們事實上也就是拉著它可以一起往上,就是不要掉下去就好了。」馮元詰說。 ...

2025.03.13

職場

對話時,我們可以從大量的回答選項中自由選擇,但這樣不僅複雜度高,還必須即興發揮。 對話的流暢與否,取決於以往累積的溝通經驗。就連節奏掌握得宜,談笑風生的人,其實也只是根據以往的對話經驗,整理出反應良好的回應模式,然後重複使用而已。 由我來講述對話的訣竅,似乎有點可笑,不過我還是挑出3個自己覺得有用的祕訣,跟各位分享。 1.把對話本身視為目的 如果你和別人溝通的經驗不多,只在逼不得已時才交談,可能會以為對話內容一定要言之有物。然而,有時候對話本身即是對話的目的。 如果把這些時間單獨抽出來檢視,即使看似沒意義的閒聊,從長遠來看也是建立融洽關係的手段,同樣具有意義。 另外,當現場鴉雀無聲,氣氛尷尬,又無法逃離現場,只好迫於無奈開始閒聊,也是一種對話的模式。 像這樣進行閒聊時,對話本身即為目的,所以不一定要傳遞事實。舉例來說,假設一群人一起喝酒,聊到了「假日都在做什麼」的話題。如果是不習慣交流的人,可能會正確的說出事實,回答「一直補眠」、「啥都不做」。但這種回應會讓對方很難接下個話題,在閒聊中派不上用場。 這種時候,把對話延續下去才是目的,對方也是為了打開話匣子才提問,所以最好回答讓人容易繼續深入的答案。 出社會後,我常聽到別人回答「喜歡滑雪」、「喜歡去旅行」,但冷靜想想就會知道,每週末都去滑雪其實不太可行。雖然有點偏離事實,但以話題來說,倒很合適,也難怪他們會說滑雪了。 被別人問到自己的興趣和喜好時,也是同理可循。就算回答自己真正的喜好,比如「喜歡披頭四」,也會因為比較冷門,讓人很難接話,導致後面的對話無法延續。(披頭四本身算是非常主流的樂團,但在現在的國高中生和年輕世代之中,喜歡聽披頭四的人可能還是少數) 所以,即使真正喜歡的是披頭四,也要回答「我喜歡卡莉怪妞」之類的答案。像這種有點奇怪,容易引起別人好奇的答案,才是這段對話的正確答案。 還有,雖然這種對話的確很無聊又沒意義,但比起一直處於尷尬的沉默,還是好多了。 在回答對方的提問後,反問對方同樣的問題會更好。對方通常是從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範疇裡挑選問題,甚至可能想趁機傳達些什麼,所以才對我們提問。 此外,萬一對目前的話題感到棘手,或是回答失敗聊不下去,我們也可以主動提供別的話題。因此,最好事先多準備幾個話題,作為自己對話的基礎,像是「你平常工作時,都在想些什麼?」(熱心青年風格)「關於對方以前的經歷」等。 話雖如此,只要自己對別人有興趣,自然就會想到這些問題。所以從平時開始挖掘別人的優點,刻意保持對別人的興趣,尋找自己會喜歡的部分,是很重要的。 2.表達感情 不善交談的人,大多以為在對話中表達情感,是毫無意義的事。但從長遠來看,對身邊的人來說,若不知道這個人的底細和想法,就會感到不安,所以不表達感情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獨。 你可能覺得談自己的事很羞恥,但只要坦白說出自己的想法,像是「開心」、「不安」、「想做」、「不想做」,就能讓別人捕捉到你大致的輪廓,人際關係也會更圓融。 另外,當有事讓你莫名的感到憂鬱時,如果你都保持沉默不肯表露,周圍的人也很少會主動察覺,對你表達關心之意。相反的,當別人為你做了好事時,要是希望對方以後再做,你也必須主動表示「很開心」、「太好了」,對方才會知道。 其實冷靜想想,這應該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對於個性保守,臉皮又薄的人來說,要實行也的確難度很高。 尊重自己和對方,雙方充分表達意見的溝通,稱為「有自信的溝通」(Assertive Communication)。如今在社會上,也開始重視這個觀念。當你想建立對溝通雙方都有益的關係,可以試著從表露自己的感情開始。 3.能結束對話的技能 一旦感覺到這是目的只在於對話的對話,而且即使知道進行對話的好處,卻還是難以把對話延續下去時,心中最好有一套能直接結束對話的方法。 當你覺得自己聊得很累,對方也可能同樣感到疲倦,有時結束交談才是正確的。 如果聚餐喝酒時,遇到沒話題的情況,可以先去上個廁所,做個間隔,或許回來後話題就變了。若是一群人圍著桌子聊,也可以移動到看起來健談的人旁邊。 在其他對話中,也可以事先說「我○點有事要先走」,或隨便找個理由,像是「明天還要早起」、「差不多該回去工作了」,然後趕緊起身離去,這樣交談帶來的壓力也會減輕。 此外,先使出以下的「陰角技能」(編按:日語直譯,指在人際關係上消極、被動的人),就不會對聊不下去感到內疚。 你可以先想自己的人物設定,比如:「我是陰角,對聚餐時是否能跟上大家感到不安」、「我有溝通障礙,可能喝到一半就會回去」,後來就能以「話題用完了」、「快撐不下去」為由,技巧性的從外部操縱現在的交談。 有些網紅會說「自己是陰角」,以自嘲的風格塑造自己的人物特色。雖然他們常被批做得太過火,不過只是私底下做的話,要怎麼誇張都沒問題。這算是能降低對方的期待,讓對方能諒解自己不善交談的最強武器吧! 即使笨拙的假裝適應社會,在相處一段時間後,對方仍會看到我們的本性。既然總有一天會被發現自己不善溝通,倒不如先主動講清楚比較乾脆。當感覺「勉強假裝適應社會很累」的情況變多,不時混用陰角技能會很有用。 *本文摘自晨星出版《孤獨者生活術》 {DS_BOX_39085}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3.0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