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成為樂齡老人:全心全意過好今天,當黑臉也不要客氣 週末我常去市場買菜,市場通道只夠左右兩線的人一來一往,來採買的人很多,摩肩擦踵,若遇到有人行走緩慢、推著輪椅來,或買菜時菜籃車沒往攤商靠,都會造成回堵或塞車的狀況。 有回我聽到走在前面的年輕人抱怨,「市場一堆老人又走這麼慢,吼~」我心想,老人是怎樣?幸運的話,有天你也會老! 朋友不喜歡被稱「老」,是因為不想承受或接受這個社會印象,但有不少老人,就將其內化。尤其是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常覺得自己不中用,生活態度消極,想要依賴兒孫。 每逢年節假期回婆家時,婆婆總會跟她幾個適婚年齡的孫子說,趕快找對象結婚生小孩,老了才不會孤單。偏偏這些孫子孫女都不著急,還有抱持不婚不生者,讓婆婆實在無奈又搞不清楚年輕人的想法。 這樣的光景在我面前,必須認清的事實是,養兒防老已過時,辛苦養大的孩子成年後,能把自己照顧好不成為啃老族就好。少子化時代,老後獨居也有可能是必然,因此,不能讓自己老得消極。 日前寫過一篇退休培養興趣的文稿,提到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退休前15年,花了1萬小時學畫,才讓自己卸下工作接續退休生活時能無縫接軌,過得精彩。這給了我一個啟發,剛年過50的我,也該開始規劃學習,為老後生活做準備。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國發會有一項統計數據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屬於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創齡生活的11個心態 「創齡」一詞源自日本,是心態的養成或轉變,即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齡開創人生下半場。所以心態很重要,如何看待自己,也會決定別人跟社會如何看待你。 日本國寶級人瑞醫生日野原高壽105歲,生前致力推廣「新老人運動」,期勉高齡者應學習調整心態。他有幾個重要的提醒: 歡歡喜喜成為新老人。 扮演清楚說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的黑臉角色。 貧窮和粗茶淡飯對健康沒有壞處。 逐漸停止便利和富裕的生活。 直到死亡前一刻,都是「人生工作者」。 無論到幾歲,都不忘要保持開創的胸襟。 全心全意過好今天。 尋找生活型態的好典範,並向典範學習。 悲傷的經驗,會令人變得溫柔。 人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改變生活方式。 不要畏懼失去,而給予會帶來快樂。 *本文獲「創齡生活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為老做準備,當創齡實習生》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5.17
職場 職場上Please要怎麼用?用錯反而影響專業度,8種範例一次看 但,英文的please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以讓語氣更禮貌;用得不好,可能讓你太直接或太客氣,甚至影響專業度... 2025.03.11
職場 當個職場好人卻得不到回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要合作唯有互惠 這樣的感觸來自於:近年來,我很常收到包含學校、出版社或教學平台等機構的合作邀約,他們通常會寄來一封封態度客氣... 2024.11.29
職場 遇見一位正能量滿點的計程車司機:遠離消極環境,就能產生新機會 但我過去就客氣喊著『大哥你們好,請問這車子要怎麼跑才有錢』,然後對方一定會問我一天跑多少,我講數字後他們就笑說這樣不行啦...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