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客服

共有 1437 則相關文章

職場

要平息顧客的怒氣,必須先讓他的情緒冷靜下來。此外,另一個重點是,必須將顧客正處於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願意聽別人說話並接受,也就是引導他變成「肯定狀態的大腦」。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需要高難度的技巧才辦得到,但事實上,要引導否定狀態的大腦變成肯定狀態,一點也不難。 只要透過一些小事情,不斷讓對方說出「是的」、「就是啊!」等肯定的說法,他的大腦和內心就會開始產生變化。這是因為,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就會產生改變。 在教練學和諮商心理學上,經常會運用到一種稱為「自泌」(autocrine)的大腦作用,這是指人在聽到自己說的話之後,大腦就會自動接收並開始思考。 研究證實,把自己決定的事情說出來,大腦就會遵照這個決定去行動。 顧客在抱怨的時候,大腦處於「不斷挑毛病」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聽到自己說「是的」,大腦便會自動開始思考。 「是的」是一種肯定的語言,因此,當正在挑毛病的「否定的大腦」,突然間聽到自己說「是」,就會停止否定並開始思考:「咦? 原來可以說『是的』!」 我將這種轉變稱之為「使大腦從否定逆轉成肯定」。 超共感術就是運用這種心理作用的方法。面對大腦因為憤怒而處於「否定」狀態,不斷挑毛病的顧客,就算你一開始就提出解決方案,他也聽不進去。 因此,你要先拋出一些容易讓對方表示認同的說法,引導對方點頭說出「是的」或是「就是啊」。當他說出這些話,怒氣便會在瞬間平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憤怒和困境「被理解了」。 藉由這種方式讓顧客說出「是的」,等到他的大腦從「否定狀態」逆轉成「肯定狀態」之後,你就可以進入正題,針對顧客抱怨的問題來提出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超共感術的目的是,促使顧客從將你視為敵對關係,轉變成將你視為跟自己站在同一邊的關係。這有助於後續的應對進行得更順利,不但能平息顧客的怒氣,最後還能成功化解客訴並得到對方的感謝。 超共感術實際應用案例 幼兒園裡,有個孩子在過了放學時間之後,還沒有家長來接。 負責在傍晚來接孩子的是他的母親,但是她的工作似乎非常忙碌,經常過了時間都還沒來接孩子,甚至連一通「我會晚點到」的電話也沒有,讓園方不知道該怎麼辦,非常困擾。如果可以事先告知她大概幾點會來接,園方就能幫孩子準備晚餐⋯⋯。 事件發生當天,這位母親一樣過了放學時間還沒有來接孩子,也沒有打任何一通電話。孩子因為又累又難過,開始鬧起脾氣。 保育員心疼孩子應該是肚子餓了,便拿了一片米餅給他吃。正當孩子吃米餅吃到一半時,母親終於來了。 這時,母親看到孩子手上拿著米餅,突然開始發飆。「你現在給他吃點心,等一下他不就吃不下晚餐了嗎? 你到底在想什麼? 這樣還算是保育員嗎?」 保育員突然被指著鼻子罵個不停,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沒辦法為自己辯解⋯⋯。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覺得第一時間要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說出「是的」,順利平息對方的怒氣呢? 你的選擇: 總之先道歉,等對方氣消了再說。 一邊回應,一邊等對方的情緒冷靜下來。 雖然很害怕,不過還是要解釋:「他只吃了一片米餅而已⋯⋯」 指責對方沒有遵守接孩子的時間:「因為您太晚來接,OO餓到鬧脾氣,我們只好拿米餅給他吃!」 大聲且清楚的回應:「您果然很擔心OO的晚餐。」 如果你選擇「1」,只會因為害怕而不停道歉,當然不可能讓對方說出任何肯定的話。非但如此,對方還會把跟照顧孩子無關的,自己平常的勞累和積壓的情緒,一股腦兒的全部發洩在你身上,讓你感受到滿滿的壓力。 這麼一來,對方別說是氣消了,反而會對幼兒園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2」的作法也許能平息對方的怒氣,但是會花太多時間。本來對方就已經太晚來接孩子了,這樣不僅會耽誤到孩子吃飯的時間,也會剝奪你的個人時間。 「3」的解釋只會更激怒對方,更別說要讓對方說出「是的」。這麼說應該會被罵得更嚴重,例如:「才一片而已? 孩子的胃口那麼小,吃了一片米餅,當然就吃不下飯了!」 那麼,如果跟「4」一樣指責對方的不是呢? 很遺憾的,當對方正在氣頭上,大腦處於「否定」狀態的時候,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對方也不會接受,可能還會惱羞成怒的說:「就算我遲到,也才晚了20分鐘而已,反正你們也沒有要趕著下班!」 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5」。也許大家會很意外,不過,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認同對方的憤怒(當然,就算不是真心的也沒關係)。聽到你這麼說,對方應該會回應:「是的,就是因為擔心,我才會這麼說!」雖然他在語氣上還是憤怒,但你已經成功讓對方同意你的說法了。 到了這個地步,你就算是成功了。對方已經打開心房,開始能夠聽得進你的說法。這時候,才是說出正確理由的最佳時機。 「我們也跟您一樣很擔心。有時候,孩子餓過頭,打亂了生理時鐘,反而會吃不下,所以我們才會避開甜食,先拿一片米餅給他吃。」 聽到這裡,這位母親的態度瞬間軟化,開始解釋道:「我知道餓過頭對身體不好,所以我平常就會準備一些常備菜,方便一回到家就能馬上讓他吃飯。」 於是,園方順著這位母親的話說:「您對OO真的很用心,任何事情都會替他著想。下次如果您跟我們說會晚點來接,我們一定會特別注意不要給他吃零食,改讓他吃一些花椰菜之類的蔬菜。」 經過這次的事件之後,再也沒發生這位母親要晚來接孩子卻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了。 事實上,這位母親的想法是,與其在百忙中抽空打電話通知自己會晚點到,不如盡快完成工作,早一點去接孩子。 但她不知道的是,只要打通電話先告知,園方就會幫忙讓孩子先吃點東西充飢。如果早知道可以這樣,她就會先打電話了。 沒有事先聯絡而遲到,當然不對,但是對方也不是故意要這麼做的。若是用嚴厲的態度要求對方「要晚到請先打電話告知」,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怒氣:「我也很忙好不好!」最後演變成爭吵。 所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理解對方擔心孩子的心情,用同理的方式讓對方說出「是的」,等到對方氣消了之後,再提出你的解釋。 而且,在這個案例中,園方在解釋的同時,也一併提出了「對方希望的作法」,所以毫不費力的就讓對方接受「遲到要事先告知」的要求。 *本文摘選自如果出版社《完美應對客訴的超共感溝通術》 {DS_BOX_39242}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3.21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