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和想像不同?為什麼經濟最獨立、學歷最好的女性更可能邁入婚姻 當男人過得掙扎,家庭就會變窮。關於近期的經濟史,其中一個最驚人的事實就是,過去幾10年來,只有女性維持著美國家庭的財務能力。 除了最有錢的家庭(也就是前五分之一),自從1979年以來,家庭收入的成長,全都來自工時增加和女性薪資增加。 2021年受指派進入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海瑟·鮑希(Heather Boushey)和卡維亞·瓦古爾(Kavya Vaghul)寫道:「女性的貢獻拯救了低收入和中產階級家庭,使其收入不至於暴跌。」 由於女性繼續承擔大部分育兒責任,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還要從事「第二輪班」(second shift,出自社會學家亞莉·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也就是做家事。 這種雙重輪班對於獨自養育小孩的女性來說,是最沉重的。在美國,18歲以下的小孩中有四分之一被單親父母養大,而且82%是由母親帶大。這些女性肩負的負擔更重,但她們通常也不太想認真進入一段關係。 由於女性的收入能力提高,男人就必須通過更高的門檻,才能成為丈夫候選人。與其跟一個經濟地位很差的男人交往,女人更可能選擇單身。 高教育程度的婚姻優勢 受過良好教育的富裕美國人,結婚率穩定維持在高水準,其他人卻全部下跌。1979年,各社會階級的結婚率幾乎沒有差異,如今卻有很大的落差。 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下、40到44歲男性,結婚率在過去40年來已經下跌20%以上,相較之下,受過大學教育的同年齡男性只跌了6%。我的同事伊莎貝爾·索希爾(Isabel Sawhill)寫道:「家庭組成是美國階級結構的全新斷層線。」 切林的研究顯示,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就算生一個小孩時未婚,生第二個小孩時還是很有可能已婚,而且對象通常是這2個孩子的父親。「受過大學教育的美國人,比起沒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更重視婚姻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切林做出結論。 現代婚姻轉型:從經濟依賴到育兒合作 經濟獨立程度最大、教育程度和收入潛力很高的女性,如今也是最可能結婚、最能維持婚姻的女性。 我認為受過教育的美國人,已經將婚姻從一種經濟依賴的制度,轉型成為了育兒而成立的合資企業。這裡的婚姻主要是作為一種承諾機制,夫妻都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給小孩。我稱之為HIP婚姻(high-investment parenting,高投入育兒)。 富裕、高教育程度的家長在職場上更有彈性、有更多錢可以外包家務,還有更多財富或信用可以換取在家裡的時間。就算其中一個人離開勞動市場,家庭財務還是撐得下去。 我在第二章引用了一篇關於MBA畢業生的研究,說明照顧小孩的時間怎麼形成性別薪資落差;這篇研究也發現,丈夫領最高薪的女性,最可能離開勞動市場。 這也凸顯出不同階級的男性地位差異:受過大學教育的男性,大多數都隔絕於勞動市場阻撓了許多人的衝擊之外。 他們的薪資很高,而且正在上漲,因此仍然是有吸引力的結婚對象,即使對於在勞動市場發展良好的女性也是如此。然而,這些男性總體來說都沒有成為家庭主夫。 就算在階級頂部,2位「人生勝利組」在分擔養家責任時也很有利。受過教育的美國人,也聽過並吸收了關於「家庭穩定對於兒童前景重要性」的訊息。職業男性已經現代化、足以成為好伴侶,卻不必放棄男性地位的傳統標誌,尤其是提供者這個角色。 婚姻、育兒的階級鴻溝 工資減少、就業前景打折的男人,生活則非常不同。平等對於有錢人來說,比較容易辦到。 家庭生活的階級落差,反映且增強了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高收入人士會傾注資源給家庭,且家庭中不只一名高收入人士;而低收入人士則比較不會這樣。 富裕的情侶也比較能夠投入更多資源給他們的小孩,結果孩子的命運出現分歧、女人的經濟責任和獨立性變大。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男性廢退》 {DS_BOX_38934}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1.18
職場 沒有學歷光環,還是拚進台積電當主管!他用4招逆襲人生 我原是一位大學夜間部的學生,唸到一半決定考上日間部,原因很簡單,夜間部的資源太少,在一個資源太少的環境,我很難成長茁壯。 前陣子我在Potcast節目上訪問擔任企業顧問的前輩王老師,他說,成功的人有什麼樣的習慣,肯定是善用資源。 他以自己為例:他之所以會決定成為企業講師,是因為他看到當時的主管,在外面的顧問公司當講師,於是他鼓起勇氣跟主管說,有沒有機會讓他去當助教,跟著主管學習。隨著跟課的經驗越來越多,讓他走上的企業講師之路。 他事後回想,如果當時沒有善用主管這條人脈資源,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成企業講師。後來他就明白了,一路上善用身旁的資源,讓他能更快速的解決問題,一來省下很多時間,二來這些的資源可以讓他少走很多冤枉路。 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他發現學習資源差很多 「成功的人非常會善用資源。」王老師的這一席話,我感觸也很深,讓我回想起求學的過程。 我高中唸專科,畢業前準備插班進大學二年級,大學有日間部和夜間部,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唸夜間部,白天還可以上班賺錢、負擔家裡的經濟,於是我最後就讀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夜間部。 我白天當郵差,下班後就趕著晚上6點半去學校上課。但讀了幾個月後,我發現日間部和夜間部的資源,完全不一樣。 像是日間部有位很有名的老師,就沒有在夜間部上課;有些選修課程也只開在白天時段,夜間部學生根本沒機會上課。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未來要考研究所,以夜間部的學習環境恐怕很難考上。因此既然要好好唸書,就要在資源多的環境學習。於是我詢問系上有沒有從夜間部轉日間部的管道,答案是「有」,參加考試,但名額只有一個,想轉的人還有很多,機會的門很窄。 原本就讀夜間部是為了分擔家中經濟,如果念日間部就要花家裡的錢,我考慮幾天之後,決定辭掉工作、全力以赴,並發誓:轉到日間部後,一定要讀研究所,賺更多的錢,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 也由於白天都在工作,因此夜間部學業都顧不好。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除了好好上課,我每天都到圖書館唸書,還跑去日間部的課旁聽,也能讓系主任、老師多認識我。這樣子的日子過了好幾個月,最終如願考上日間部。 現在想起這一段求學,如果當年沒考上日間部,我相信我整個人生真的完全大不同。大三時我就是日間部的學生,並發現學習資源真的很多,最終我也順利直升研究所。 逆襲人生的4個啟示 總結一下,這段故事的4個人生啟示: 1.善用資源 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善用身邊的資源,包括主管、老師或其他提供學習機會的人。 我就是在大學時夜間部深刻體會到資源的重要性,才努力轉到日間部,也幸運遇到兩位啟蒙老師,才能順利成為一名企業顧問。 2.追求更好的環境 面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思考如何尋找更多資源以提升自己。 我決定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便是希望能在更多資源的環境中學習。這種追求更好環境的勇氣和行動力是關鍵。 3.踏出舒適區 為了追求更多資源和更好的發展機會,需要願意踏出舒適區。決心放棄現有的生活,全力投入新的挑戰和學習。 4.持之以恆 在準備日間部考試的過程中,我展現了毅力和堅持不懈的態度。放棄工作、全心學習,並積極參與課程、與老師互動,最終實現目標。 總結來說,善用資源非常重要,我們也要勇於追求更好的環境,走出舒適區,並堅持努力的追求成長。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02
職場 前HR揭:面試時主管真正在意的3件事&實用準備技巧 2.自律、有進取心 多數的主管很在乎人選是否自律、是否積極進取,如果是新鮮人,雇主通常會參考學歷去判斷人選的自律程度... 2025.02.27
職場 迎接史上最長寒假!「5大學」12/23起放假近2個月,為何? 學年度寒假為今(2024)年12月23日至明(2025)年2月14日,加上前後例假日,實際放假達58天,是大學歷年放假天數最長的一次... 2024.12.16
職場 求職者注意!履歷少這塊,近5成企業直接略過 在薪資方面,對於學士學歷的新鮮人,企業願意提供的平均起薪約為3萬1136元,對於研究所學歷的新鮮人,企業願意提供的平均起薪為...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