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太太

共有 2954 則相關文章

國際

「紐約時報」報導,台積電(TSMC)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吸引大批台灣員工及家眷定居,讓當地原本以白人為主的社區商圈出現台灣味十足的「小台北」。 位於鳳凰城的熱炒餐廳「Taiwan Bistro 熱炒168」,深受台積電員工的喜愛,而王海倫(Helen Wang,音譯)在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新晶圓廠工作結束後,便開車回家展開她的副業,為渴望家鄉味的台灣同事煮上一鍋鍋的紅燒牛肉麵。 2年前,台積電第一批員工抵達鳳凰城北部,開始在晶圓廠工作時,當地幾乎沒有亞洲食品店或台灣餐廳,不過自那時以來,這些員工和他們的家眷已經把一個以白人為主的郊區商業街一角變成了「小台北」。 台灣商家在當地的墨西哥餐館和美甲沙龍店附近如雨後春筍般開張。台灣廚師與王海倫一起將餐點送到晶圓廠停車場。超市開始上架台灣醬料和麵條。托育中心和學校裡中文交談聲此起彼落,當地今年已經有282名台灣學生入學。 這座如太空船般的晶圓廠吸引數以千計員工及他們的家屬前來,成為美國總統拜登振興國家先進晶片生產政策的重要一環。台積電為這項計畫投入650億美元,並預期透過「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獲得66億美元的補助金。 雖然台積電的計畫是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展開,但川普批評晶片法,還指控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與技術工人簽證有關的爭議,也已在川普的支持者中引發分裂。 對於台籍員工來說,移民與貿易的地緣政治變化遠遠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他們表示,他們最關心的是長時間的工作日,要讓這座工廠全面運行,同時又要適應距離家鄉一萬多公里的新生活,包括8個車道的高速公路、和孩子的遊戲約會,以及酷熱的沙漠氣候。 台灣印記在亞利桑那綻放 隨著越來越多工人入駐,鳳凰城與索諾拉沙漠(Sonoran Desert)交界地帶出現了文化和人口上的變化。房地產開發商正在將一座露天購物中心改造成亞洲購物中心,賣場名稱「808聯合山廣場」(808 Union Hills Plaza),代表數字「8」在華人文化中寓意「發」的吉利意涵。 來自新墨西哥州的Taiwan Bistro 熱炒168老闆張文權說,「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他聽說有大量新工人湧入亞利桑那州後,今年遷居此地。 張文權在距離工廠15分鐘車程處開設Taiwan Bistro 熱炒168,如今每個工作日都會將數十份便當送到工廠。這家熱炒店晚上經常門庭若市,擠滿唱卡拉OK的台灣顧客,台積電員工則向美國同事介紹三杯雞等招牌菜。 張文權說:「他們說這裡感覺像家一樣,像一個社區中心⋯⋯在美國,你找不到這樣的台灣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很多人覺得生活很乏味。」 在十多次訪談中,台灣員工及他們的配偶和孩子表示,他們之所以決定改變原本的生活,是出於對新經驗的嚮往、子女接受英語教育的機會,以及經濟誘因,這裡的工資高達3倍,並能享有住房津貼等福利。 台積電員工家庭正在以低調的方式宣示他們的存在。一些人在工廠附近公寓的窗台上放置公司頒發的獎勵品;孩子們加入棒球隊和舞蹈班,父母則受邀到學校介紹農曆新年的傳統;亞洲生鮮電商Weee送來的豆瓣醬和醬油包裹與亞馬遜(Amazon)的快遞紙箱一起擺在他們的住家門口。 許多初來乍到的台灣人使用台灣主要通訊軟體Line來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像是如何才能找到說中文的牙醫?哪裡能買到曲棍球鞋?為什麼美國的中餐都這麼甜? 33歲的游佩樺在丈夫的台積電同事對她準備的紅燒雞和五花肉午餐讚不絕口後,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她為丈夫的同事們多做了一些菜,並很快擴展到烘焙食品和台灣的經典美食,如鹹酥雞和珍珠奶茶。現在,游佩樺擁有一家名為「台灣媽媽」(Taiwan Mama)的餐館,今年夏天還開設了第2家分店。 經營廚房與她在台灣的電腦工程師職涯截然不同,但游佩樺的阿公和父親曾是廚師,也經營過餐廳。製作奶茶和便當讓她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熟悉感。隨著生意興隆成長,游佩樺的母親從台灣飛來幫忙照顧她的3個孩子。 游佩樺表示,她不確定一家人是否會長期在美國定居,但她的新餐廳已經簽了5年租約。她說:「我們一開始開店只是因為我們很想念台灣的食物⋯⋯我還是很難習慣漢堡和披薩這類東西。偶爾吃吃還可以,每天吃會覺得很奇怪。」 責任編輯:陳瑋鴻 ...

2024.12.31

職場

林玉花,我的大學同學,50歲那年,她不出走則已,要做就轟轟烈烈。 她一個人展開絕妙而精采、四十多天徒步完成799公里的朝聖之旅,也就是著名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據聞這是世界上最美的步道。 「為什麼想做這件事?」我問。 玉花的答案,跟我,以及多數大半輩子全心為家奔忙、幾乎忘了自己是誰的中年媽媽一致,就是「疲憊已極,累了,對生活失去熱情」。 「想做好母親、好妻子、好媳婦的鎖鍊,把自己層層捆住,我需要暫停一下,喘口氣,去找找自己,想想自己。」玉花說。 「那時剛好看到一部德國電影《我出去一下》(I Am Off Then),第一次知道聖雅各朝聖之路,我就想,Why not?不正是送給自己最好的50歲生日禮物嗎?於是跟先生小孩商量後,積極準備,3個月後就走在朝聖路上了。」 《我出去一下》主角哈沛是個知名喜劇演員,他是工作狂,生活緊張忙碌,但又不愛運動,也不保養身體,長期的緊繃狀態,終於讓他吃不消,後來因心肌梗塞而送急診,最後切除了膽囊。他這才發現身體過度耗損,於是,決定放自己半年假。低調的跟好友們說了句「我出去一下」,便踏上朝聖之旅。 「電影裡的風光好吸引人,每個角色在大山大景裡探索、療癒了自己,打動當時非常低潮的我。」 那時,玉花的女兒高二、兒子國一,兩個孩子都處在青春期。原本乖巧柔順又用功的女兒,大把時間都花在課外活動,甚至擔任資優班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的總召,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功課大受影響,這讓玉花感到非常焦慮,母女常為此爭吵,關係緊張。 婆家也處於多事之秋,原本在職場相當傑出的玉花,養成凡事面面俱到的個性,因此,對於婆家的難解習題,身為媳婦的她覺得不該視若無睹,也想為忙碌的先生分擔責任,主動介入幫忙卻是吃力不討好,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越陷越深,真的很挫折。 她很想改變先生面對問題卻放任不管的心態,也想跟先生好好溝通內心的壓力與感受,但先生的消極回應總是讓她很受傷。 20年職場生涯,10年家庭主婦,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為生活與家人奔波,但每個人卻都視她的付出為理所當然,沒有珍惜與感謝。玉花感到茫然,也懷疑起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人生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知道接下來的方向。 「拋夫棄子」四十天 「可是,你是一個習慣事事顧全的媽媽,怎麼放得下心?我連出去5天,都得擔心我家男子宿舍變成垃圾大山了,你出去四十多天欸!」我好奇的問。 「當然有和先生小孩溝通過,也預先做了一些安排:家事主要是洗衣服、三餐及倒垃圾。兒子女兒都改搭校車。每週請打掃阿姨來家裡一次。不過,先生臨時必須去歐洲,親戚都住外縣市,緊急請朋友就近幫忙。比較麻煩的是兒子家庭聯絡本沒人簽名,也只好讓他拿我的印章蓋。」 「那你出去這四十多天,真的沒有擔心過孩子和老公嗎?」我問。 玉花非常明快爽朗的回答:「哈哈,還真的沒擔心過。一方面是已經離家半個地球,擔心也沒用,一方面是事先都盡力安排了。我也沒有特別想念孩子和先生,有時連電話都忘記打回家。 反而是先生小孩比較擔心我,他們從一開始就告訴我:『走不下去就趕快回來喔!』」 「我也很努力把自己照顧好,讓他們放心,也避免半途而廢的意外情況。當先生孩子不再是我生活的重心,我只要顧好自己,好像回到單身狀態,生理心理都覺得輕鬆多了。 事實上,我也沒有空反省什麼拋夫棄子的內疚感,每天忙於規劃行程,找住的、找吃的;頂著風吹日曬雨打,走不完的爛泥水坑,看不完的好山好水;還要探索異國文化,認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朝聖路友,每天都覺得大開眼界,好新鮮好充實。」 朝聖路上面對自己的心結 其實,會來走朝聖之路的人,除了宗教信仰者之外,多少是心裡有些結吧。相遇的朝聖客,最常問對方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來?」 朝聖路上,大家萍水相逢,有些人走著走著再三巧遇,談得來的就結伴而行,互陪一段;有些人即使相談甚歡,分道揚鑣後卻再也不見蹤影。 大家都是過客罷了,反而能讓人毫無顧慮的吐吐苦水、大倒心裡的垃圾,這就是交淺言深吧。在陌生的土地上,和陌生的人,大膽的把自己的心裡垃圾清一清,很舒坦!」 出發前,我帶著自己的問題,比如對先生累積了很多怨懟、對青春期孩子的無力感,更重要的是回頭檢視過去五十年、想想如何面對未知的下半輩子。 某天,我獨自走著,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冒出來:人生在世,都扮演著多重角色,每天睜眼,哪一個角色要先上場?哪一個角色要用什麼台詞動作?哪一個角色要用什麼情緒?別人給你出問題,你要怎麼回應?你的心受傷了,你要怎麼療傷止痛? 然後,「寬恕」兩個字出現了。彷佛有誰在跟我對話,用這兩個字回應了我的問題。當下,我全身上下都緊繃起來,因為這不是我自己說的,也不是我的慣用語,我馬上反問:為什麼要寬恕?我能做到寬恕嗎? 雖然沒有再出現任何回答,「寬恕」提供我一個出口,糾纏多時的壓力瞬間宣洩,讓我如釋重負。 原來,面對先生的不體貼、面對他人的傷害,乃至面對無法達成自己的預期,答案就是如此簡單而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我自己。 或許長時間獨處,不斷行走的過程,很自然就把心回歸到自己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把身體操練到最疲累的顛峰時,心靈會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狀態。 這時,我感覺腦袋澄澈,能夠通透自己最內在的想法,在朝聖路上遇到多位獨行的朋友,也都有一些難以解釋的神奇經驗。有人用神諭或奇蹟來稱呼,但這種頓悟之感,也可能是最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的結果。 轉變、和解,與放手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一個多月不在家,玉花的先生和孩子是什麼感受,有沒有產生什麼微妙變化呢? 「我回到家,發現老公孩子也有成長。這段時間,他們什麼都要自己張羅,也沒人關心生活起居,這才有機會去感受我的辛苦。兒子說,已經吃膩便利商店的早餐,搭校車要好早起床。 我也轉變很多,回來後跟女兒道歉,告訴她之前媽媽心情低落,又擔心她的未來,情緒不是很好,可能說話態度讓她難以消受,希望她能原諒。沒想到女兒回答她態度也不好,知道媽媽是為她好,不怪我。本來僵持的母女關係居然就和解了,變得更珍惜彼此,關係更緊密。」 除了找回自信、讓家人有感、珍惜並和解,玉花也在旅程中得到一個很清楚的答案,那就是出發前把她搞得烏煙瘴氣的婆家難題,她必須「放手」。既然她解不開別人的結,就不要再攬在身上,不要扛著什麼好媳婦的枷鎖了,放過自己吧!於是,她不再過問婆家事,一切都請先生去處理。 這個改變,也讓先生重新擔負起人子的責任,檢視原生家庭父母手足間的問題。看到先生的轉變,她很高興:「如果不能先改變自己,我還能期望改變誰呢!」 儘管做為全職媽媽很辛苦,也有很多委屈感,但玉花覺得一趟朝聖之旅,就是一趟深度的思考之旅:「我想清楚了,即便我在職場也有一片天,但離開職場、回到家裡,純粹是因為覺得孩子更重要,想專心一意陪伴他們長大,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也很感謝有他們陪伴我。 玉花說:「回到家,真的有一種充飽了電的感覺,找回原本的自我。這種心情非常美好,以此心態來看待孩子,也期望看到孩子能清楚自己要什麼,好好做自己。這趟旅程讓我知道,把自己顧好,一切才會好。正所謂『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 我必須說,我們大半輩子都不是在做自己,都在為別人活,然後,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失去了動機、失去了膽量。 媽媽們,孩子長大了,真的放膽懷抱夢想吧,我們都不年輕了,想做什麼,就勇敢去做吧。只要做了,就會發現自己的勇氣和能耐都在,母親的強大永遠存在、潛力無止境。 *本文摘錄自遠見天下文化《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 {DS_BOX_37106}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劉怡廷 ...

2024.03.1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