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天才

共有 1960 則相關文章

焦點

一直以來,不少企業都喜歡找藝人或網紅合作,希望藉由名人號召力來吸引買氣。但是,如果你找的名人突然「口碑翻車」,該怎麼辦? 這,正是統一超最近遇到的兩難,也是社群時代中,所有企業以及品牌都有可能碰到的問題。 去年底,統一超宣布將在全新形態音樂節「高雄櫻花季」中,邀請韓國頂流演員金秀賢來台,演出並舉辦粉絲見面會。 消息一出,粉絲們紛紛翹首以待,然而事情卻開始急轉直下。 三月十日,韓國YouTube頻道橫豎研究所爆料,金秀賢曾與已自殺身亡的女演員金賽綸交往,且當時女方未成年。儘管此消息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但隔天,統一超依舊發布一系列金秀賢聯名商品,並預告將於三月十九日上架。 不過,三月十九號當日,統一超並未上架聯名商品,也沒有公告原因。儘管Prada、Jo Malone London等至少六個品牌,都陸續宣布取消與金秀賢的合作,這場粉絲見面會卻始終宣稱照常舉行,直到活動前五天,高雄市長陳其邁出面呼籲「主辦單位應慎重考量」,統一超才緊急取消,理由是藝人行程變動,並立刻公布全額退款、退票機制。 為什麼統一超拖這麼久才決定取消? 首先,是該事件尚未定案,每天都在滾動式變化。多位業界人士指出,身為品牌方,此時多半只能被動等待韓國經紀公司的消息,且過去也曾有不少風向瞬間翻轉的例子。 其次,是已經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 一位不具名的零售業高層估計,以金秀賢的咖位來看,這檔合作至少談了半年以上,投入金額約五千萬元跑不掉。再加上製作物很早就得開始動工,若確認合作告吹,聯名商品包材、行銷贈品、海報、廣告素材等費用,報廢金額約在三千萬元左右。這數字乍看驚人,但以統一超二月份營收二百五十七億來看,約占千分之三,其實不算太多。 誰先喊停,誰就可能違約兩邊拉鋸!都在等對方開口 關鍵在於最後一點——合約很可能是「誰先開口喊停,誰就算違約」。 「就像訂婚一樣,品牌跟藝人為了彼此有保障,合約裡都會明訂出哪些條件下,會進入違約環節,」一位2C品牌行銷總監分析,例如品牌發生食安危機、藝人爆發醜聞等,都是常見案例。然而,無論哪方提出不履約,都必須有足夠合理、最好走到法律時能成為證據的理由,才能避開違約金求償,「這段時間的拉鋸,也許是兩邊都在等對方開口。」 企業愛找名人聯名或代言的原因,可用加拿大學者麥克拉肯(McCracken)的「意義轉移理論」(Meaning Transfer Model)來解釋——代言人可以將「已建立的形象」直接轉移到商品或品牌上,不僅更直觀、更能刺激消費者心生嚮往,也是快速形成品牌印象的方法之一。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名人形象有損,或被發現與品牌核心理念衝突,造成的傷害也會格外巨大。例如,桌球選手江宏傑與福原愛,曾以恩愛夫妻形象代言家電,傳出婚變之後,廣告立即撤下;又例如藝人曾國城,近期因為幫黃子佼緩頰而遭炎上,他所代言的芳茲滴雞精立刻發表聲明:「保護兒少健康成長,是芳茲不可動搖的核心價值」,宣布終止合作。 只要是人,就有犯錯的可能,且隨著社群爆料成為新趨勢,名人翻車的機率也越來越高,企業和品牌可以怎麼做? 圖表製作者:蔡茹涵 找短期代言、做資歷查核事前簽道德條款+劇本預演 第一,分散風險。影響力量公關總經理高孟岑透露,大約五到六年前開始,不少品牌開始由長期的「品牌代言人」,逐漸轉往尋找短期的「商品代言」或「活動代言」,關鍵原因就在KOL崛起,讓廠商多了很多選擇:「但流量高的KOL,勢必得把私人生活完全攤開在社群中,品牌也是又愛又怕。」 一個大咖藝人的預算,可以改請五個小咖藝人,或者十幾個小網紅,除了預算較低、打擊面更廣,合約時間也大幅縮短,有助於降低風險。 第二,多做資歷查核。找名人合作前,除了檢視他的代表作品、粉絲數、帶貨紀錄、與品牌核心價值是否吻合,更要打聽其「風險穩定度」。例如過去是否經常失言、有沒有脫序行為或延遲履約、與經紀人的互動狀況等。 第三,簽道德條款(Moral Clause)。這是不少大公司的SOP程序之一,主軸就是為避免企業受到代言人不良行為的影響,事先簽訂一份條約,做為終止合作的法律依據。建議內容至少要具備以下三點:明確定義何謂不道德行為(例如吸毒、詐欺);設定觸發機制與證據標準(例如代言人被正式起訴);後果與補償條件(例如可無條件終止合約,且不須賠償)。 第四,事先預演。假設以上措施都做了,但名人依舊爆發醜聞怎麼辦? 一是先決定「企業要不要回應」。如果選擇不回應,優點是省事,缺點是可能會被解讀為躲起來、不負責,反而喪失主動權,讓輿論掌控在外界手上,甚至影響到其他的合作夥伴。 二是如果事件尚未明朗,又還沒有明確調查結果,企業該如何回應?一位零售業高層建議,要表態的不是誰對誰錯,更不用選邊站,而是強調出「品牌立場與品牌價值的堅持」。 以金秀賢事件為例,也許可以溝通:「因應外部爭議未明朗,我們決定暫緩原訂合作與活動安排」、「做為以消費者信任為核心的品牌,我們重視大家的期待與關心」,最低限度也能向外界傳達,公司已經在密切關注這件事了。 三是當事件已經明朗,要不要表明立場?企業可以選擇低調落幕,或者像芳茲滴雞精一樣表態,藉機強化品牌形象。儘管後者風險較高,但在社群時代,網友其實更喜歡看見企業明確展現態度。 第五,若找爭議人物,是否壞流量也是流量? 多位業者與資深公關異口同聲指出,關鍵還是在爭議事件的嚴重性。沒有違法只是最低標準,重點是,他是否牴觸了多數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若真要與爭議人物合作,高孟岑建議,先去觀察該事件背後的正負關鍵字。例如小勞勃道尼曾多次被捕後戒毒成功,「如果分析起來,還有六○%左右的正面評價,例如勇敢面對、浪子回頭,又符合你TA的調性,那也許還有機會!」 那麼,如果基於風險考量,企業決定減少名人合作,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找關鍵消費者在社群分享學三得利、網飛用虛擬偶像 答案一,以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取代KOL。不少美妝與流行時尚品牌,都已開始採用。 如今,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在經營社群,那些主動提及你的人,往往就是真正喜歡你的品牌、而且願意分享發表的人。這種真實的渲染力,在社群上其實不亞於名人,品牌不妨拉長時間軸,仔細觀察你的KOC,篩選出符合品牌價值與目標TA的幾個,長期互動和培養。 緊接著,是近年開始大行其道的虛擬代言人,例如三得利、網飛、日清都採用的VTuber。 幫企業打造虛擬偶像的春魚創意商務總監香魚分析,公司自行打造VTuber的好處是可控性相對高、高度客製化、因合約關係較好拿捏離職時間;但它的難處是,必須從無到有、設計角色與其故事線,甚至為它經營社群和頻道,定期與粉絲互動。用最精簡的人力來算,也得有內容團隊、技術團隊以及VTuber的中之人(編按:指為它獻聲、演繹動作、形同角色靈魂的固定扮演者),加總起來,最少也要有五個全職人力。 隨著見面會緊急喊卡,此次統一超的風波,也暫告一段落。然而,只要名人代言依舊是熱門行銷選項,這對所有品牌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個案。 ...

2025.04.02

職場

在台灣的時候,和同事或是下班和朋友聊天時,聊來聊去都離不開工作、誰賺多少錢、誰買了房子或車子。幾乎所有話題都圍繞著「錢」或「工作」,比較少接觸到以工作為核心之外的話題。 這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台灣的文化——勤奮工作,以及對自己的專業負責。 然而,在剛來到荷蘭時,我體驗到了第一次文化衝擊。 在荷蘭,和同事或朋友聊天,很少聊到工作 剛來到荷蘭時,我還是會下意識的只聊與工作有關的事情。但是對很多外國同事來說,閒聊的內容,不包含工作,他們反而常聊台灣人認為不那麼重要的東西,像是假期、興趣、閱讀、個人體驗等。 當同事們在聊自己讀過哪些文學巨作的時候,我只能分享,我最近讀的一本書,是用來幫助我閱讀的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 我還記得他們投以異樣的眼光,覺得讀書就應該是要享受、沉浸在書本中,怎麼會去讀一本這麼無聊的書。 對他們來說,比起一直努力和內耗,他們更在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這導致我每次和同事聊天,都覺得自己壓力很大,因為我還是習慣聊跟工作有關的事。當大家都在聊自己假日去哪裡玩、露營有多棒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完全插不上話。 刻意少聊工作,多多觀察生活 我在到荷蘭一年多後,才慢慢轉變自己的習慣,開始習慣不一樣的聊天話題。 我刻意多去觀察生活、少聊工作,還去ChatGPT問外國人的small talk都在聊什麼,把常見的聊天主題分類記錄下來,慢慢的練習。也努力回憶自己假日去哪裡旅遊,體驗了什麼文化,生活上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漸漸的,我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比較平靜,不再一味的追求向上的成就,有越來越高比例的時間是真的在體驗生活。 現在的我,大概有30%的起手式會聊工作以外的事,而且比起講自己的事,也更會丟出問題。能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閒聊,體驗同事和朋友經歷過的多元文化,真的很有趣。 *本文為商業周刊與「彼得的外商隨筆」合作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虹伶 ...

2024.09.13

職場

當你站在夢想職位的大門前,以為自己已經準備萬全——其實,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狄芭里・維亞斯(Deepali Vyas)是知名組織諮詢與召募管理公司光輝國際(Korn Ferry)的全球主管,在她一手創辦的獵人頭公司Deepali被購併以前,她曾替財富500強、創投與私募股權公司進行獵頭,尋找執行長、技術長、財務長等高階職位的人才。 在近25年經驗的獵頭經驗裡,她發現,即使是職場的天之驕子、商業界金童,在爭取夢想職位時也可能失敗。以下是她在CNBC上分享,頂尖人才面試時常犯10大致命錯誤。 1.LinkedIn檔案像是2010年的時空膠囊:在數位時代,LinkedIn檔案如同你的第一印象。她不解為何頂尖人才會忽視這個重要平台,讓獵頭不得不去Google他們。她建議積極參與產業相關內容,展現專業知識,並投資一張優質專業照片。 你的線上形象應該傳達「高階主管的料」,而非「週末家庭聚會的常客」。維護和更新你的數位形象,這將成為你職業生涯中的關鍵資產。 2.人脈圈停留在剛出社會的5年:你以為你認識所有人?她見過太多求職者安於現狀,但事實是,商場瞬息萬變,如果你不持續擴展你的人脈網絡,就會落後。 請把建立人脈當作維持重要器官的機能來對待,如此一來,你才能在這場遊戲中生存下去。 3.履歷像是大量生產的罐頭食品:複製貼上是個災難, 請別使用通用的簡歷與求職信。必須向面試官展示你已經做了功課,包含公司、職位以及他們面臨的挑戰。 4.「我可以即興發揮」的錯誤認知:她也見過太多應徵者自信滿滿,卻在公司近期轉型的基本問題上結結巴巴。請別把自己當一個觀光客,至少要是一個口碑很好的導遊,展現你對公司深入的了解。 5.像是在講清朝史而非未來藍圖:當兵的豐功偉業,在酒吧或許是個好話題,但面試時,請別沉浸在過去的成就中。應該要以自己過去的勝利,用來論述如何幫助自己迎接未來的挑戰。 專為高階專業人士提供求職和職涯顧問服務的IvyExec也提醒,請用具體數字談論你的成就,並將這些數字與新職位的需要連結在一起。 6.EQ沒跟上專業表現:傑出的專業技能可以給你入場券,但好情商能讓你得到工作,因為所有的高階主管,都需要展現如同理心、適應能力等軟實力。 7.因小失大的錯誤薪資談判:低估自己或開價過高都是大忌,請做好你的事前研究,了解你的價值,也理解市場。心裡別只想著薪水,而是要想整體的薪酬方案,從本薪、獎金、股票、健康與退休計劃,別再應徵年薪300萬美元的工作時,計較3千塊的薪水差額。 8.找工作像相親,卻忽視對方的家庭背景:大多數高階主管上任後會失敗,不是因為能力,是忽略了企業文化。請試著在面試過程中提出決策流程、溝通方式、公司價值觀等探索性問題,並誠實的問自己,是否真的能在這種環境中茁壯。 9.面試後就像人間蒸發:當你走出門後,面試還沒結束。專家建議在24小時內發送一封貼心、個人化的感謝信,用來展現你對該職位的熱情。 10.粗魯拒絕是一種職涯自殺:高階主管的世界比你想像的還要小。不論是主動放棄工作機會或面試失利,請記得展現被拒絕的優雅,因為明天你們可能會再見面。 資料來源:商業內幕、IvyExec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07.15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