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堅持

共有 9956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本來以為到了40歲,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舊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存款。」 「雖然升職成為主管,我的薪水依然沒有起色,還要夾在主管和下屬之間,多出來的只有疲憊感。別人都結婚生小孩了,我卻連結婚都沒個譜,真害怕我會孤單死去。」 「我比較晚結婚,所以小孩才7歲。等他成年時,我都要60歲了。要花的錢越來越多,甚至連每個月的基本開銷都很吃緊。活到這把年紀還這樣,真令人懷疑我的人生是不是走錯方向了啊。」 40歲的憂鬱,出自於到了這個年紀依然一事無成的慚愧。40歲前所抱持的希望,盡皆破滅,現實令人苦不堪言。 這個時代需要重新定義40歲的人 一般認為,四十多歲是最後一次傾注全力打造人生黃金期或站上顛峰的時候,所以40歲時做不到某件事,50歲時想必也無望了。因此,誰都不期待50歲或60歲,不把未來當一回事,不願追尋期望,生活當然過得焦慮緊張。 檢視四十多歲的成績單,看不出任何成就時,很容易認為自己只剩幾年能挽回。雖然急切不安在所難免,可是,當我們覺得太遲的時候,真的已經來不及了嗎? 最近的40歲族群,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外貌等,都很難令人聯想到中年人。簡而言之,這時代需要重新定義四十多歲的人。社會早已改變,但我們對年齡的認知卻絲毫沒有跟上腳步,依然停留在30年前的思維,所以才會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節奏。 40歲的人生成績單很寒酸,40歲後段竟爆紅成名 大眾都以為我是個突然爆紅的明星講師,但其實我直到45歲後才成名,在這之前經歷了15年以上的無名時期。私領域更是艱辛,儘管夫妻雙方各有工作,但或許是基礎太差,過了40歲仍買不起房子。不管再怎麼認真賺錢,付完生活費和保險費後,幾乎沒剩下多少存款,每個月還要補貼婆家和娘家不少費用。 問題滿滿的40歲人生成績單,看起來格外寒酸。我以為自己能像別人一樣,到了40歲就擁有喜歡的工作、安樂的家庭、充裕的存款,現實卻是一事無成。我唯一得到的,只有無數次挑戰換來的經驗。 因為一刻也不能閒的個性,我在三十多歲時累積了許多創作內容,跟著講師前輩到處跑,學到各種新知識。沒課的時候就編寫教材,自學影片編輯,因應時代潮流學習新領域,結交各界專業人士。 多虧了「賺不到錢,至少賺些經驗」的想法,我撐過了那段日子,並在我的「失敗倉庫」中,一點一點存下很多「不確定對未來有沒有幫助」的經驗和技巧。當我偶爾心煩意亂時,總會懷疑這些東西是否有意義,想把它們全數丟掉。但最終還是出於對講師工作的熱愛,拋開放棄的念頭。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看似毫無用處的內容累積了一定的數量,相互形成連結,創造出意料之外的新內容。 十年多來,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與經歷,促使我打造出兩性平等教育、性騷擾防治教育、女性行銷等獨有的教育課程。電視台局長偶然看見我講授的兩性平等教育講座後,把我推薦給MBC「心情好的日子」,我因此得到了第一次上節目的機會。後來,認識我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出版社向我邀稿。 三十多歲時困擾我的「音樂系畢業」標籤,將過去的經驗一一串連,結合音樂與演說的「藝術演講」因此誕生。藉由藝術演講,我在40歲後段打造了CEO教育課程,還出了書,工作得很愉快。 我這時才明白,囤積在失敗倉庫中,既無用處又賺不到錢的經驗和技巧、內容等,其實都是寶貴的資產。這些資產就像珍珠一樣,散落各地時好像不怎麼樣,但串連起來就是十分珍貴的寶物。 才四十多歲不要隨便總結人生!想評價自己,再等20年 40歲族群或許是對「40歲」的標籤感到負擔,才會有錯覺。過了40歲,大家就會聯想到「不惑」,認為自己一定要經濟穩定並達到事業顛峰,對此備感壓力。 活到60歲後,我才明白只要四十多歲時認真過活,50歲以後就能有新的開始。在40歲為人生的好壞下結論,未免言之過早,這時該做的是讓自己多加成長,把過去辛苦收集的珍珠串連成美麗的項鍊。縱然你覺得自己活得很狼狽,但這絕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 四十多歲追求穩定的人生為時過早,這時串連珍珠的成本很高,當下的人生課題也很繁重。四十多歲時,不但要買房子,同時也要負擔基本生活開銷、小孩的零用錢和補習費,種種支出看不見終點。到了五十多歲,依然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僅只是小孩經濟尚未完全獨立,如果父母沒有做好養老規畫,還要扛起他們的醫療和看護費用。 因此,想要評價你的人生,至少要再等20年,屆時它會是真正的人生成績單。60歲以前取得的成就,會決定活到百歲時的生活品質,舉凡維持生命的健康與體力、每個月的開銷、終老的居所、受到肯定的社會地位、愉快度過一天的興趣嗜好、有品味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等皆是。因此,若想在60歲後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必須重新規畫人生才行。 40歲本來就不是做總結的年紀,而是開始做些什麼的年紀。比起完結,更像是個過程。因此,是該放下「40歲等同穩定」的刻板印象了。對於四十多歲來說,勇於串連珍珠的「挑戰」和「成長」才更實際。 {DS_BOX_3629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10.20

財經

人工智慧(AI)興起後,外界不斷質疑元宇宙(metaverse)已死。Meta元宇宙副總裁夏哈(Vishal Shah)今天表示,市場對元宇宙的炒作(hype)已結束,Meta仍視為長期計畫並持續投資,目標是藉由科技重塑真實生活互動,讓科技變得更易於使用、更便宜。 元宇宙是指由現實與虛擬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允許人們透過虛擬環境在不同裝置間移動及溝通。隨著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硬體發展漸漸成熟、上網速度加快、電腦運算能力大幅提升,加上Meta等科技大廠的背書,元宇宙曾在數年前躍升為熱門關鍵字。 夏哈今天出席Meta Connect 2024年度開發者大會接受國際媒體團訪指出,當一項技術進入炒作週期時,很難滿足市場過高的期待。即使Meta在2021年啟動轉型,也沒有停止投資元宇宙,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a long-term journey)。 夏哈表示,自己最常被問到如何定義元宇宙,他的答案很簡單,元宇宙奠基在頭戴裝置和一整套技術之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難以取代,透過科技可以實現遠距離互動。 夏哈認為,科技能變得更便宜,不僅僅因為Meta致力投入,更因為Meta目標是把科技提供給所有人,也因此頭戴裝置變得更小、更輕且更便宜。 他強調,元宇宙仍是有可能達成的願景,只是需要耗費一些時間,Meta會持續投資。今天在Connect大會發表的成果,可以一窺Meta正在前進的方向,以及承諾持續投入的原因。 Meta產品副總裁海斯(Connor Hayes)說,Meta AI正在進行國際擴張,從美國開始,推展到其他使用英語和西班牙語的國家,希望愈快愈好,主要挑戰在於確保AI導入新語言的品質和安全性。 根據Meta提供的數據,Meta AI自2023年推出以來,每月超過4億人使用,每週有1.85億人透過Meta各項產品使用它,有望在今年底成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AI助理。 Meta正為AI編輯工具增加新功能。Meta AI現在能處理視覺資訊,用戶在上傳照片後,可以提出關於照片的問題,例如拍攝當地地標照片後詢問歷史,或上傳山景照片了解可能的健行路線。 Meta也在測試影片自動配音和唇形同步功能,初期將支援英語和西班牙語,讓用戶在Instagram和Facebook的影片中,看到更多母語發音的內容。 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4.09.28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