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坪效

共有 323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傍晚提著書包一路小跑回家,想著:「媽媽早上叫我回到家,先把髒衣服丟進洗衣機」。推開家門卻一屁股坐進沙發、打開電視,直到爸媽回家的門鈴響起,才猛然想到髒衣服還躺在洗衣籃裡,完蛋了! 洗衣機不再是家家必備電器!高房價讓屋內洗衣、曬衣習慣變了 這也是你對「家裡洗衣」的童年回憶嗎?過去,洗衣機是家家戶戶的標配,但當坪數成為昂貴的資源,與其拿一坪要價幾十萬、上百萬的空間來放洗衣機,或許將洗衣需求外包,把房子還給自己生活,才是高房價下更有效利用空間的方法。 {DS_BOX_39158} 因此,從「家事家裡做」到「衣服外頭洗」,讓外部企業承擔起住戶「洗衣公設」的角色,釋放居家坪數的「洗衣外包新商機」興起了。 「住戶想洗衣,不一定得在家裡擺洗衣機!」國內商用洗衣設備龍頭、上洋商用洗衣事業群副總經理莊雅嵐強調,這股趨勢下,上洋除了進駐學校、醫院宿舍,還把店開進社會住宅中,更針對熱門商業區周遭的出租套房熱區,積極展店。 以店數來看,旗下的SeSA自助洗衣,過去一年增加約二十五家店,目前已達二百零八間;針對高級衣物的RIV精緻洗衣,門市數也翻倍從五家增加到十一家,二○二四年營收三十五億一千萬元,較前一年成長約二八.五%。 然而,想要滿足這股「洗衣外包」的服務商機,就必須將行之有年的傳統連鎖洗衣店流程做法,做更細緻的微調。莊雅嵐指出,關鍵在於仔細觀察消費者從原本行為到新的模式,在動線、時間、流程、需求上,會出現哪些轉換痛點? 痛點一》洗衣不想等,要隨到隨洗它推手機自動提醒、多元支付服務 第一點,是對即時性、便利性高要求。就算洗衣店、洗衣房就在社區樓下,只是一趟電梯的距離,但出門一趟依然是麻煩事。消費者最討厭的,就是抱著一大堆衣服出門後,卻發現洗衣機全滿,需要等待很久。另外,也會擔心衣物洗好後,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就去取走,會不會被其他急用的客人,拿出來亂丟在桌上或公共洗衣籃內? 「當顧客更不想等,就是商機的決勝點,」莊雅嵐說,上洋做的第一個應對,就是「服務功能的數位化」,在自家App中導入即時查詢與推播通知功能。想洗衣?先看手機,確認洗衣店內有空機可用,就不會白跑一趟;洗好時還會自動推播提醒,則不用提早到現場乾等。 此外,「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也是另個便利點。傳統自助洗衣店大多需要硬幣,出門前不是得翻箱倒櫃找零錢,就是現場換一堆沉甸甸的硬幣帶回家。上洋在導入多元支付模式,支援電子支付、信用卡,或App儲值付款。 痛點二》毛孩衣物混洗有疑慮設貓狗寵物專用機,讓使用者安心 第二點,是「住戶成員的改變」,帶動寵物洗滌需求的興起。莊雅嵐指出,小宅住戶多半是單身或頂客族,這些人沒小孩,卻常常會養寵物,轉當「毛孩家長」。寵物也會有衣物或墊褥的洗滌需求,但一般人通常不會想將寵物衣物與人用衣物混洗,怕毛髮殘留,也顧慮衛生,更容易造成洗衣機濾網阻塞。 於是上洋推出「寵物專用機」等特殊用途機。例如與雙北建案合作的社區洗衣房中,就特別設置貓狗寵物專用機,讓沒有養寵物的其他使用者也能安心使用設備。 「住戶的痛點越多,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就越大。」莊雅嵐強調,小宅不只是空間的縮減,更是生活習慣的被迫變化,思考新的生活場景中,怎麼納入自助洗衣的服務,就能成為小宅住戶真的會用到、而且覺得好用又必須的便利公設。 新建案打造洗衣公設在老社區建洗衣房,收益與住戶分潤 為了進一步滿足住戶的洗衣需求,上洋不只是針對街邊店升級服務,讓現有洗衣連鎖店「類公設化」,更與建商和老社區管委會深度合作,將洗衣服務直接「公設化」,開發全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建案設計階段,上洋就幫忙建商規畫洗衣房。對建商而言,廣告訴求可以加入「自助洗衣公設」,解決住戶的實際需求,拉高建案的賣點。對上洋而言,因為一開始空間就是量身打造,配管、供水、排風與動線都可以最佳化,不僅安裝和維運都更方便,洗衣房不會潮濕悶熱,住戶也不用抱著大包小包走遠路洗衣。 小宅住戶很多人養寵物,上洋設置獨立的貓狗洗衣機(圖左方機台),滿足消費者衛生需求。來源:上洋提供 圖表製作者:謝明彧 除了新建案,上洋也主動走進老社區,協助打造「社區洗衣房」。 許多老社區的交誼廳、會議室因使用率低,長期淪為蚊子館。上洋和管委會或物業管理業者合作,改建成社區洗衣房,甚至對外營業,營運收入扣除成本與分潤後,還能回饋成為管委會的新收益,用於社區其他公設的維護,讓住戶享有「在家樓下洗衣」的便利。 「這些舊社區,往往地點都非常好,這套模式,讓上洋找到一個有利的拓點機會,」莊雅嵐強調,住戶獲得方便服務,社區不必擔心維修問題,上洋進軍黃金商圈,這樣的三贏商業模式,不但讓原本「死去」的公設復活,也改變過去「公設浪費管理費」的負面印象。 從「我家裡的洗衣機」到「社區洗衣房」或「連鎖洗衣店」,乍看只是一道「搬出去」的距離,背後顯示的是整個住宅機能朝向「共用、公設化」或「服務取代設備」的趨勢。 「我們未來可能提供『衣物存放』等增值服務,甚至能把換季衣物直接寄存在洗衣店,讓住家空間更自由。」莊雅嵐說,隨著人們對居住空間最佳化的追求,未來或許不只洗衣機和陽台要被「縮編」,連大容量的衣櫃也被重新思考,顛覆了人們對「在家做家事、甚至衣服放在家裡」的傳統思維。 ...

2025.03.0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