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為什麼凌晨看到促銷訊息最容易衝動消費?看「決策疲勞」如何影響你的判斷力 很多網站的大促銷都在半夜12點開始,為什麼呢?因為心理學家發現,決策者在連續做出大量決策之後會出現決策能力下降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決策疲勞。 當我們出現決策疲勞的時候,大腦會自動想尋找捷徑,降低決策難度。而這條捷徑,就是魯莽決策。依靠本能採取行動,而不是花費精力動用理智去考慮後果,這個時候,衝動消費是非常常見的。 除了衝動消費,還有一種情況是消極或者保守決策,甚至是延緩決策。也就是拖延時間,不做決定,來緩解決策給自己帶來的精神壓力。雖然你暫時沒有決策,但是你心裡一直在惦記這件事,也就是它還在大腦後台運行著,無形中消耗著你的精力。 舉個例子,你想買一個包,但是對於價格、款式有猶豫,雖然說在工作,但是腦子裡一直時不時飄出來:到底買不買?要不要等等優惠價格? 因此,決策是非常耗能的。那麼如何讓決策更簡單一些,減少決策疲勞呢?我們可以提前建立一些決策的公式,也就是「決策範本」。這樣我們在決策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件事的決策精力需求成本降到最低。 降低決策成本,建立決策範本 小到你每天吃什麼食物、聽什麼音樂、看什麼書籍,大到在哪個城市定居、從事什麼工作、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人們經常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糾結」。當我們提前為工作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準備好決策範本,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從「吃飯」這件足夠日常和常見的事情說起,你是不是有為「今天吃什麼」而絞盡腦汁的時候? 首先,我的日常飲食是相對固定的,每天吃的東西基本進行一些替換和輪換就可以了。 早上:蔬果汁、雞蛋、芝麻糊、牛奶、麥片等。 中午:肉+青菜,比如煎鮭魚、牛排,烤羊排等,加點蘑菇、蔬菜、水果。中午很少吃精緻碳水類。 晚飯:家常炒菜,雜糧粥,味增湯煮菜等。晚上會吃一些碳水,但是如果晚上要有高腦力工作則絕對不會吃麵條之類的食物。 家裡還準備了一些家常菜的清單,每天可以在裡面挑選1、2樣。或者你想進一步降低決策成本,可以提前安排好一週的菜單。 其次,我有一些時候是叫外送的。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一週叫外送要少於3次。優先叫外送的時間點是生理期,其次是做長時間的個案諮詢。特殊情況下我可以超出3次,比如偶爾會有一些飯局,這個不是我能完全控制的。 叫什麼我也是有範本的,如果是我自己叫,我平時收集了一些適合一個人吃的餐廳,直接在裡面選擇就可以了。如果有案主來做個案的時候需要叫外送,我會儘量點一些清淡的。 除了在家吃飯和叫外送有決策範本,在外點餐也是可以有範本的。透過不斷觀察、試錯、調整,我總結出來一套「萬能範本」,基本可以應對大部分場合。 選址:主要考慮規格和用餐時間。如果規格很重要,就優先選好一點的餐廳,忽略距離,這種情況大部分是晚上。如果是中午的話,大部分是優先考慮距離。 點菜數量:考慮餐廳的菜量大小以及人員組成比例。首先看男女比例,如果男多女少,大概肉菜和素菜的比例是6比4,如果女多男少則會5比5或者4比6。 其次看客人喝不喝酒,如果喝的話,會多一點肉和下酒菜。最後看菜量,如果菜量正常,則人均一道菜,如果菜量小就每5個人多加一道菜。 點什麼菜:主要靠熟悉的同事推薦,參考網路評價,抄熟客的作業或者問資深的服務人員。現在網路上都會列出一些經典菜品,選擇這些踩雷的機率會減小。此外,去觀察餐廳的人點什麼菜,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個性化選擇:主要考慮地域和季節差異、口味和鹹淡等。我還會適當考慮客人的性格,有一些人比較喜歡嘗鮮和獵奇,那麼我會點一些比較新奇的、他沒吃過的菜。夏天的話涼菜會多一點,冬天會點個湯。如果請外國人吃飯,有不踩雷的3道菜:宮保雞丁、栗子雞、麻婆豆腐。 以上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關於「吃」的範本。吃飯是我們生活中最日常不過的小事,也許你吃一次飯只糾結5分鐘,但是一天3頓飯,一年365天,一輩子好幾十年,當我們有決策範本可參考的時候,節省下的精力是非常可觀的。 決策3步驟,避免失誤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決策的事情,我也會有一個「決策範本」來幫我做選擇。這個範本主要包括3條: 資訊收集(資訊是否完整,樣本數量是否單一)。 決策的邏輯或認知。 可能風險。 拿我回國這件事舉個例子,2021年我第一次申請回國是4月15號,且買了當天的機票。這中間涉及一個回國申請書,問了2個剛回過國的朋友。他們都說這個申請非常容易。然而當我興致勃勃到了機場,卻被通知未通過審批,直接浪費了一張機票。 這是一次決策失敗的經歷。復盤這件事: 第一,我的資訊收集是不全面的,我詢問了2個人,一個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她申請的理由是家裡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要照顧;第二個是學生,拿的是學生簽證,說自己很想家,並且很快就回來上學。我當時調查的樣本單一且不全面,他們的情況都跟我不一樣。 第二,我不知道澳洲政府是如何審批這個申請的,我完全沒有這個決策邏輯或者認知。 第三,當時我對風險考慮不足,忽視了被拒的風險而輕易訂了機票。這種風險不僅僅是一張機票的事情,因為當時我已經退了在澳洲的車和房子,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大家現在就開始建立這個意識,每面臨一次選擇都去考慮,我為什麼這麼選擇?背後是什麼原則指導我做出了這個選擇?這個選擇真的是最優解嗎? 當你面臨決策的時候,去看自己的資訊收集是否全面,是否清楚這件事情的決策邏輯,考慮清楚可能的風險。 透過不斷的覺察、反思、試錯、優化,你會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決策範本,活出更有品質的人生。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精力!》 {DS_BOX_3913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3.08
職場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被當人才?3個關鍵看你在公司的真地位 入職時應多閱讀空氣、累積各部門的人脈,並在參加重要會議時,觀察老闆願不願意投注預算在自己所屬的單位,從中判斷自己是在核心單位... 2024.08.16
減碳ESG 零售業怎麼用AI?沃爾瑪:在家喊一聲、冰箱就補滿,還能判斷「香蕉熟了沒」 沃爾瑪超市用AI判斷香蕉熟不熟 沃爾瑪超市本週宣布,正在使用一種內部開發的AI技術,讓員工不再為香蕉過熟而煩惱... 2024.05.06
國際 日幣貶值趨勢何時反轉?專家:看一個訊號判斷 4月29日,正值日本國內黃金週假期,日圓也在此時,迎來34年的新低價位,首次跌破一美元兌160日圓的水位。 如果從2021年年初開始計算,這個全球前三大的交易幣種,兑美元幾乎已經貶去了3成,是全球主要貨幣中貶幅最大的一個。 其實,日圓近期理論上要升值才是。 畢竟,美國聯準會(Fed)早在去年7月就完成近期最後一次升息,市場也已經開始何時要降息的預期與討論,甚至,日本在今年3月也跟進升息,並結束了歷史性的負利率政策。 但,日圓卻不升反貶,甚至上演殺破34年新低價位的驚奇。 這背後,是外匯客們與市場資金持續在測試日本央行的底線。因為大家都看見,美國和日本央行,近期對貨幣政策走向持續搖擺不定。 日幣貶值原因1:美國遲遲不降息 先看美國,市場對於聯準會今年降息幅度的預期,從年初的六碼,一路下滑到一至兩碼之間。這其中關鍵,就在於美國通膨第一季,連續三個月的數值都超越市場預期,通膨降溫降得不夠快,讓聯準會一直不敢打出降息這張牌。怕太快降息,通膨再起。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4月中的最新談話指出,最新的通膨數據,顯然無法帶給聯準會官員足夠信心,要看到FED真正降息,恐怕需要更長時間。 但,正是這個游移不定,導致本來應該走弱的美元,卻在短期內走強。 因為預期的降息時間不斷被延後,即便聯準會基準利率早在去年7月就升息至高點,理論上接下來,美元只有降息走弱的份,但今年至今,美元指數卻仍繳出逾3%的漲幅。 同樣遲遲不給市場正面回應的,還有日本央行(以下簡稱日銀)。 日幣貶值原因2:日本龜毛升息 儘管早在3月就升息,結束了負利率政策,但,其實日銀還沒有準備好立刻比照FED連續升息,縮短日、美間的利差,沒準備好讓日圓一路走強。 因為日本面對的處境是,好不容易才剛走出通貨緊縮環境,看到通膨與經濟成長的火苗。日銀現在害怕的是,如果太早啟動升息循環,因為高利率將壓抑企業借錢投資意願,一沒弄好,就會不小心撲滅這得來不易的經濟成長火苗。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現階段,藉由弱日圓維持出口優勢、進而恢復景氣,仍是日本的第一考量。 對比美國以及其他早在2023年就接連升息的主要央行,日本一直處在零利率的政策環境,兩者間的利差,促使大多數的日本金融機構與投資人,持續選擇讓資金流向海外,獲取更高的報酬與殖利率,成為日圓今年疲弱不振的主因。 更關鍵的是,面對二月中後,市場數度挑戰一美元兌150日圓的匯價關卡,日銀與日本政府官員多半只有「口水護盤」,以口頭回應,並未公開實際進場,這使得市場投資人更大膽的測試日圓低點。 當美國降息時間點不斷推延,同時間,日銀又不敢冒進升息,或真正進場阻貶,一來一回之間,更加深投資人資金出走,抑或是做空日圓的決心。 日幣貶值趨勢何時反轉? 在4月中的日銀會議上,該行選擇繼續按兵不動,日銀總裁植田和男甚至指出,即使近期日圓繼續貶值,日銀也不會立刻採取對應行動。 這樣的背景,搭配上4月底正值日本黃金週官方假期,缺乏交易量與流動性,使得日圓兌美元單日就直接見到了160的34年新低點。 林啟超分析,日圓真正要反轉,關鍵落在日銀是否看到該國薪資水準持續成長,以反映經濟真正步上正軌,屆時或許該行才會有所動作,讓日圓貶勢趨緩。 不過,林啟超點出,維持弱日圓提振出口跟景氣的策略,背後也有其需要背負的風險,弱日圓,意味著更高的進口通膨,這將是未來短期間,日本企業要付出的代價。 日圓的價位還可以160更低嗎?能回答這問題的,恐怕只有持續搖擺的美、日兩大央行了。 核稿編輯:吳中傑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4.30
財經 「EPS高並不代表會賺錢!」大會計師盤點4誤區,帶你正確判斷高價股 很多投資人不敢投資高價股,認為高價股如果下跌或套牢,損失會特別慘重!問題是什麼樣的股價算是高價股?高價股失利的話真的會損失特別慘重嗎? 我們先來談談高價股,有一些人認為每一股股價超過200元的算是高價股,有些人認為每一股股價超過500~600元的股票才算是高價股,有些承受度更高的人認為超過1,000元的股票才算是高價股。其實不管是超過100元還是1,000元算是高價股的觀念,都存在四個邏輯上的誤區。 誤區一:認為所有股票的面額都是10元 例如某支股票的價格超過200元,是面額的20倍以上,所以算是高價股。問題是,誰告訴你股票的每股面額都是10元的? 以長華為例,長華的股票面額是1元,但2024年8月7日長華的收盤價是42.8元,是面額1元的42.8倍,但因為收盤價只有42.8元沒有超過200元,不算是高價股,豈不怪哉?其他如每股面額2.5元的矽力-KY,其2024年8月7日的收盤價是401元,是面額的160.4倍,是不是更奇怪!所以我們用股票價格來定義是否為高價股並不合適。 誤區二:認為高價股下跌時,會比低價股下跌時的損失更大 例如台積電由1,000元跌到900元時,一股會損失100元,如果買一張台積電股票就會損失10萬元。反之如果買的是聯電,當聯電由58元跌到52.2元時,同樣是下跌10%,一張聯電股票只會損失5,800元。問題是這樣的比較是不當的類比,因為我們不能用100萬元投資台積電和用52,000元投資聯電,然後來比較誰的投資損失或利益比較大,而是應該各用相同的金額,例如各投資台積電和聯電100萬元,然後來比較投資損益才對。而這時如果同樣損失10%,雙方的投資損失其實是一樣的! 誤區三:高價股容易下跌 原因是大多數高價股是高獲利也就是高EPS撐起來的,但長期維持高EPS不容易,也就不容易長期維持高股價。這個想法有道理,但不全然是對的!為什麼?因為EPS高的公司並不一定是高獲利的公司! 在台灣,很多高EPS的公司不是他們特別會賺錢,而是因為他們的股本很小,但保留盈餘(歷年賺的錢但未發給股東的金額)及資本公積(大部份是增資時每股收到的錢超過公司股票面額的金額)很大所致。 如表6-1所示,大立光2023年的EPS最高,股價也最高,但是ROE最低,也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最低。大立光EPS這麼高是因為股本非常小,只有13.3億元所致。但大立光2023年的平均股東權益高達1,603億元,換句話說大立光是用股東1,603億元的資源來賺到179億元的。EPS是決定股價最重要的要素,ROE是衡量公司經營團隊賺錢效率的指標。一個ROE不高,但是因為股本小,導致EPS及股價都高的股票不能被稱為高價股,因為這家公司可能只有賺到合理或微薄的利潤而已,能夠成為高價股,純綷是美麗的誤會。 誤區四:ROE高導致EPS高的高價股容易下跌 既然「ROE低,但EPS高的高價股」不應被劃為高價股,那麼「ROE高,導致EPS高的高價股」應該算是高價股了吧!筆者認為如果我們以股價是否容易大跌的風險來看的話,要先了解ROE高的原因,才能決定是否為高風險的高價股票。 通常而言,能夠長期保持高ROE的公司往往是擁有獨占、品牌形象、經濟規模、技術、專利、競爭策略、公司組織文化等一個或多個競爭優勢,從而建構出堅實的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這種公司除非它的結構性獲利能力被破壞,否則高ROE及EPS的情況不會在短期內瓦解,例如統一超全台擁有7,000多個店面,雖然受到全家甚至跨界而來全聯的競爭,但統一超以7,000多個店面的規模、開關店的能力、商品鋪設及週轉能力、服務能力(如各項代收與遞送服務等能力)以及強大的資訊系統等所打造出來的堅實結構性獲利能力,讓它的ROE長期以來大多時間都是如表6-1所示的4家公司之首。像統一超這種公司也屬於高價股,但是屬於股價不易重挫的高價股。 其實風險高的高價股有兩種類型,一是站在風口的公司,也就是在大風來時,被風吹起來的豬,例如很多公司在疫情期間因為供需失調,訂單接不完,疫情過後需求減弱,股價就被打回原形,這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其次是PE倍數很高的公司,當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於同業很多,又找不到堅實理由,這種股票往往是消息面的中小型股,或是做手在操盤的股票,例如因為AI伺服器需要強而有力的散熱裝置,於是市場出現了很多散熱高價股,但是海水最終會退潮,最後應該只會有少數公司如奇鋐等勝出,我們要擔心防範的高價股屬於這類型的股票。 最後補充一點,大立光是具有非常堅實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ROE低是被帳上高達1,000多億元,效用卻不怎麼大的現金所害的,如果大立光願意像聯發科一樣多發股息給股東,大立光的ROE會很高。 表6-1 EPS與ROE 註:紅字數字表示該項目之排名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立即購書:博客來、誠品 《大會計師教你看懂財報暢銷套書》#限時69折☛立即購書:博客來、誠品 {DS_BOX_38492}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11.19
財經 「EPS高並不代表會賺錢!」大會計師盤點4誤區,帶你正確判斷高價股 很多投資人不敢投資高價股,認為高價股如果下跌或套牢,損失會特別慘重!問題是什麼樣的股價算是高價股?高價股失利的話真的會損失特別慘重嗎? 我們先來談談高價股,有一些人認為每一股股價超過200元的算是高價股,有些人認為每一股股價超過500~600元的股票才算是高價股,有些承受度更高的人認為超過1,000元的股票才算是高價股。其實不管是超過100元還是1,000元算是高價股的觀念,都存在四個邏輯上的誤區。 誤區一:認為所有股票的面額都是10元 例如某支股票的價格超過200元,是面額的20倍以上,所以算是高價股。問題是,誰告訴你股票的每股面額都是10元的? 以長華為例,長華的股票面額是1元,但2024年8月7日長華的收盤價是42.8元,是面額1元的42.8倍,但因為收盤價只有42.8元沒有超過200元,不算是高價股,豈不怪哉?其他如每股面額2.5元的矽力-KY,其2024年8月7日的收盤價是401元,是面額的160.4倍,是不是更奇怪!所以我們用股票價格來定義是否為高價股並不合適。 誤區二:認為高價股下跌時,會比低價股下跌時的損失更大 例如台積電由1,000元跌到900元時,一股會損失100元,如果買一張台積電股票就會損失10萬元。反之如果買的是聯電,當聯電由58元跌到52.2元時,同樣是下跌10%,一張聯電股票只會損失5,800元。問題是這樣的比較是不當的類比,因為我們不能用100萬元投資台積電和用52,000元投資聯電,然後來比較誰的投資損失或利益比較大,而是應該各用相同的金額,例如各投資台積電和聯電100萬元,然後來比較投資損益才對。而這時如果同樣損失10%,雙方的投資損失其實是一樣的! 誤區三:高價股容易下跌 原因是大多數高價股是高獲利也就是高EPS撐起來的,但長期維持高EPS不容易,也就不容易長期維持高股價。這個想法有道理,但不全然是對的!為什麼?因為EPS高的公司並不一定是高獲利的公司! 在台灣,很多高EPS的公司不是他們特別會賺錢,而是因為他們的股本很小,但保留盈餘(歷年賺的錢但未發給股東的金額)及資本公積(大部份是增資時每股收到的錢超過公司股票面額的金額)很大所致。 如表6-1所示,大立光2023年的EPS最高,股價也最高,但是ROE最低,也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最低。大立光EPS這麼高是因為股本非常小,只有13.3億元所致。但大立光2023年的平均股東權益高達1,603億元,換句話說大立光是用股東1,603億元的資源來賺到179億元的。EPS是決定股價最重要的要素,ROE是衡量公司經營團隊賺錢效率的指標。一個ROE不高,但是因為股本小,導致EPS及股價都高的股票不能被稱為高價股,因為這家公司可能只有賺到合理或微薄的利潤而已,能夠成為高價股,純綷是美麗的誤會。 誤區四:ROE高導致EPS高的高價股容易下跌 既然「ROE低,但EPS高的高價股」不應被劃為高價股,那麼「ROE高,導致EPS高的高價股」應該算是高價股了吧!筆者認為如果我們以股價是否容易大跌的風險來看的話,要先了解ROE高的原因,才能決定是否為高風險的高價股票。 通常而言,能夠長期保持高ROE的公司往往是擁有獨占、品牌形象、經濟規模、技術、專利、競爭策略、公司組織文化等一個或多個競爭優勢,從而建構出堅實的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這種公司除非它的結構性獲利能力被破壞,否則高ROE及EPS的情況不會在短期內瓦解,例如統一超全台擁有7,000多個店面,雖然受到全家甚至跨界而來全聯的競爭,但統一超以7,000多個店面的規模、開關店的能力、商品鋪設及週轉能力、服務能力(如各項代收與遞送服務等能力)以及強大的資訊系統等所打造出來的堅實結構性獲利能力,讓它的ROE長期以來大多時間都是如表6-1所示的4家公司之首。像統一超這種公司也屬於高價股,但是屬於股價不易重挫的高價股。 其實風險高的高價股有兩種類型,一是站在風口的公司,也就是在大風來時,被風吹起來的豬,例如很多公司在疫情期間因為供需失調,訂單接不完,疫情過後需求減弱,股價就被打回原形,這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其次是PE倍數很高的公司,當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於同業很多,又找不到堅實理由,這種股票往往是消息面的中小型股,或是做手在操盤的股票,例如因為AI伺服器需要強而有力的散熱裝置,於是市場出現了很多散熱高價股,但是海水最終會退潮,最後應該只會有少數公司如奇鋐等勝出,我們要擔心防範的高價股屬於這類型的股票。 最後補充一點,大立光是具有非常堅實結構性獲利能力的公司,ROE低是被帳上高達1,000多億元,效用卻不怎麼大的現金所害的,如果大立光願意像聯發科一樣多發股息給股東,大立光的ROE會很高。 表6-1 EPS與ROE 註:紅字數字表示該項目之排名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立即購書:博客來、誠品 《大會計師教你看懂財報暢銷套書》#限時66折☛立即購書:博客來、誠品 【大會計師教你最賺錢的財報投資課】128前享75折優惠☛立即報名 {DS_BOX_38492}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