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從 7 坪辦公室出發 Simmpo 用 4 年時間成全球抗藍光技術領頭羊 代工事業轉型品牌經營 從 7 坪辦公室再出發 2020 年,市場競爭激烈,眼看代工事業被取代的風險增加... 2024.10.22
生活 從愛出發 打造療癒身心靈的頂級保養品 鼎力生醫董事長鄭驊展深耕金融領域二十多年,「但因為經歷過生離死別,開始思考人生,最終因想讓身邊的人都得到最好的呵護,所以創立了翠芙思TRIFORCE!」鄭驊展說,風險投資產業有如殺戮戰場,每天關注著數字的變化,成熟的眼光雖然能擁有財富,卻總覺得靈魂沒有依歸。然而,母親的離世及父親生病,經歷過二次人生重大關卡,讓自己逐漸認清追求的新目標,決心承繼母親溫暖體貼、喜愛自然、守護家人的性格,開啟創業之路。 翠芙思TRIFORCE 將對母親的思念 化為品牌精神 品牌的原型來自於鄭驊展的母親,他希望能透過產品,傳達一直以來母親給自己的人生信念。在品牌創立過程中,鄭驊展發揮處女座要求完美的個性,從產品成分含量品質、功效感受數據與外包裝及品管等,每一項皆強調須符合國際法規,用最嚴苛的標準來對待產品,投入的內料成本甚至高達其他台灣品牌的十倍,但為了守護重要之人一切都值得。 鄭驊展對品質要求嚴格,除了代工廠要符合國內GMP、工作人員須有相關證照,連產品填充、包裝及水質檢測等項目,都以最高規格標準來檢視。 透過氣味 尋回美好記憶 嗅覺印象是大腦保存最久的記憶,相較視覺和聽覺來得更長久深刻。 翠芙思TRIFORCE從不跟隨大眾香氛或品牌香水,而是以安心、舒服、溫暖的味道,療癒觸動消費者當下美好感受與珍貴的回憶!每一個人追尋的氣味未必相同,對鄭驊展而言,自己最思念的味道,還是來自於母親在世時喜歡香水的印象,但當時家境並不寬裕,並無餘裕可以購買。心疼母親的鄭驊展,即使還在研究所就讀,但每次從台北返家前都會將自己打工賺來的錢,用來購買小瓶的香水送給她,只為看到開心的笑容。因為非常珍惜兒子送的禮物,鄭媽媽每次拿到香水後一定先拿去供佛,要出門聚會時再拿出來使用。惟母親於後因病離世,對母親的思念總伴隨著她愛用的香水氣味。 鄭驊展創立翠芙思TRIFORCE的初衷,就是希望珍惜守護重要之人,讓更多人都能負擔得起高品質的保養品,享受更好的照顧。 翠芙思TRIFORCE專業產品開發龎怡如小姐擁有MBHT國際調香師認證,不僅用心設定保養品功能,還爲每項產品賦予獨特療癒氣味,因此才能打造出天花板等級的女性保養品。以新品上市的「黑種草賦活精萃油」為例,研發主因是為了解決冬季皮膚困擾問題、台灣濕熱氣候女性不愛使用濃稠保養油產品特性,而決定耗時打造輕油感、高保濕,兼具清爽不黏膩的保養品。最終採用原產於埃及的黑種草油及沙棘果油、摩洛哥油及甜杏仁油等八種高效保濕植物精華,以發酵精粹油技術將分子變小,讓珍貴成分滲透深入肌底,不僅好吸收還能達到迅速保濕、舒緩、緊緻撫紋及穩膚等多重作用。 翠芙思TRIFORCE黑種草賦活精萃油-輕油感保濕且清爽不黏膩,一瓶完美解決日常保養、緊緻撫紋與膚況問題。 他們從來都不是寵物 而是家人 鄭驊展在專訪中分享了自己與許多毛小孩的故事,對他來說毛小孩也是家人,同樣值得最好的對待與守護。鼎力生醫有一位同仁因他的貓罹患了傳染性腹膜炎,非常難過,為了幫毛小孩治病,前前後後總共花費幾十萬,好不容易才終於治癒。不禁反思,「如果可以給毛小孩更好的照顧與保健,是不是就能守護他們的健康,陪伴我們更久一點呢?」於是,鄭驊展起心動念,研發專屬毛小孩的保健食品-預立寵Welivpet。以「預防」、「照護」、「信任」為品牌核心的預立寵Welivpet,強調早期預防,以徹底解決根本健康問題為堅持理念,讓毛小孩得到好的健康照護。 從研發到生產,預立寵Welivpet皆秉持著公司一貫嚴謹要求,如保健配方皆採用高規食品級原料、成分與廠商皆可溯源,用心程度與嚴格要求有別於市面上的一般產品。預立寵Welivpet產品推出前均與專業動物醫院及重視毛小孩健康的優質犬貓舍合作,以毛小孩實際感受與體驗為標準,來提供更乾淨、更安全、更專業的保健選擇,也建立了毛小孩主人對預立寵Welivpet的信任及肯定。 我們是夥伴 也是家人 讓同仁發揮所長 擁有更多 雖然在資本市場裡協助過許多公司上櫃上市,不過,鄭驊展坦言,自己創業時仍舊倍感艱辛。經歷三年半的精煉打磨,如今鼎力生醫已逐漸站穩腳步,至於未來的發展,他表示將朝穩健的資本規劃、引進策略投資夥伴,以及開放員工認股等方向前進。「我希望一路跟隨公司打拼的同仁,都像是家人,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同時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報償!因為他們值得。」在現今經濟前景未明的年代,鄭驊展期望能藉由自己與夥伴們的努力,為世界帶來更多正能量,並且讓更多人看見更美的風景! 鄭驊展希望一路跟隨公司打拼的同仁,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也能得到更好的報償。 翠芙思TRIFORCE官網:https:trif.cctriforce 翠芙思TRIFORCE LINE@:https:trif.cctriforceline ... 2024.12.19
財經 永遠從需求出發 大同氣密窗矢志成為宜居環境的貢獻者 作為家戶必備鋁門窗,向來是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在本土的氣密窗市場中,廣為人知的便有大同、中華與力霸,其中,佔本土品牌超過三成的大同走過半世紀不僅成功突圍,還穩踞市占龍頭;分析箇中關鍵,相較傳統廠家只能提供一到兩套的產品,相當重視創新的大同,則是憑藉著卓越出色的研發設計能力,滿足不同建築型態、使用功能需求,成為擁有全台最多窗型系列的品牌。 為了提高設計及研發的含金量,大同光是設計研發團隊就有十四人之多,創業界之先河,對於相對保守的鋁門窗產業來說,更是不可能產生的龐大投資。然而對大同氣密窗而言,更像是一種DNA的傳承;對此,大同鋁業總經理張哲碩笑言,「早在三十年前,父親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數位化』,特別聘請專人寫企業e化的DOS程式,然後收集客戶採購資料,藉此預測需求,早一步備貨。當時一台電腦價值至少值蛋黃區的一棟房子,爸爸都敢買回來用!」 大同鋁業總經理張哲碩透過各種嘗試,為企業經營及員工凝聚找出方向。 雙品牌策略奏效 師法日本匠人精神形塑創新引擎 承繼了這樣的前瞻精神,當年希冀藉由較好打出名氣的日本品牌三協,以雙品牌策略鞏固市場,沒想到接觸沒多久就石沉大海,終於在二年後,以誠意打動三協,最後不僅取得台灣經銷代理權,雙方還合資在台成立三協大同廠,帶動大同鋁業的製造技術與生產管理升級。 2012年成功取得與日本三協氣密窗合作後,張哲碩特別前往日本三協進修,到總部及各工廠進行為期半年的研修,學習製造技術與管理模式,這趟日本行,不僅大幅精進技術和管理功力,「更明白了『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內涵,也就是說在進行產品設計開發時,不光只有設計,舉凡後續的品質、製造的過程、售後的服務等細節,也都要全部設計進去。」 也因為體認到日本匠人的用心,為了將品質做到更好,大同與三協斥資成立專廠負責產品的生產製造,他也汲取日本經驗,陸續推動標準化,針對不同用料設定公差,大幅提升良率,而專門設置的研發部,更成為創新的引擎,每年至少推出一種新款,區隔與同業的差異化。因而「日本品牌、台灣製造」雙策略奏效,短短五年內,大同鋁業便以日本最新、水密度最好的氣密窗成功打響知名度,並在高級住宅建案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外,從豪宅到一般住宅的大量採購訂單也逆勢成長,繼續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 大同氣密窗在研發設計保有領先實力,為永續環境超前部署。 從源頭挹注ESG思維 打造綠色永續供應鏈 近年來,在數位轉型、ESG的浪潮下,對傳統鋁門窗產業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在看待未來的機遇與挑戰時,張哲碩表示,在產品面,大同氣密窗已有相當領先的作為,「從產品設計的源頭,就要挹注ESG的思維,由於鋁這樣的材料是相當耗能的,所以在供應商的選擇,我們會挑選採用綠能發電的業者,以打造符合永續的供應鏈。」 除了著眼綠色供應鏈的打造外,大同也從內部做起,「為了落實節能,目前我們已有採用太陽能發電,並購買綠電進行製造;而在產品設計方面,則是進行整合,除了更容易自動化,還要兼具性能及品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我們持續努力中。」張哲碩說。 而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大同也持續開發高耐候、防污、防蝕的塗料,並與工研院共同研發了奈米級塗裝,更申請了「經濟部工業局奈米標章使的證書,增加十年的耐用度,是全台唯一有表面奈米認證塗裝以及有量產實績的企業外,還有強化隔熱斷熱的斷熱窗,順應高齡智能社會的智能窗,從雨天自動關窗,防盜、瓦斯與火警偵測等安全功能一應俱全。此外,大同除了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外,也已完成碳盤查報告,今年預計要整理碳足跡,張哲碩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導入AI,希望透過AI及數據的協助,讓我們跟客戶、供應商間能夠達到即時供貨,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囤積。」 凝聚「大愛利他」共識 讓每一位員工皆能發揮所長 不過,在談及AI及其它數位工具的導入時,張哲碩始終強調,「無論工具有多新穎,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者是否已具備『數位腦』。」而他認為要形塑出「數位腦」,則非從教育訓練及企業文化著手不可,「不改變文化,用什麼工具都不對!」 每半年舉辦的共識營,以有趣、富創意的方式,凝聚同仁共識。 與父親果決、迅速,遇事直接發號施令,強勢拓荒型的創業家領導相較,張哲碩更加看重團隊,也因此,他認為無論是要推動數位轉型或是要落實ESG,都必需從培養團隊開始。所以他接班後,勠力打破藩籬、鼓勵溝通,甚至聘請外師至企業內進行各式管理課程,還每半年舉辦一次共識營,大力推動「大愛利他」的精神,希冀透過有趣、富創意的方式,凝聚同仁共識。 「大同目前正處於由中小企業邁向大企業的階段,員工橫跨工廠及辦公室,要如何落實有效溝通,同時又能推動更符合時代需求的制度,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所幸在這樣的方式推動下,漸漸看到質變。」張哲碩分享過去現場的主管,一發生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以命令發號的方式譴責員工,然而在潛移默化下,如今主管也能換位思考,與下屬進行溝通,達到解決問題的共識。 「一個大組織下面,會分為許多小組織,而每個組織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公司也將獲得更高的利益。」奉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哲學」的張哲碩最終希望為大同鋁業打造出一個最佳的「大愛利他」工作環境,讓每一個員工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全員參與經營,並在持續技術優化下,邁向國際市場,讓MIT鋁窗能翻轉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成為引領永續的推手,也為宜居環境做出貢獻。 ... 2025.03.18
國際 從志工活動至 ESG 治理,「GSK 臺灣」以「信任」出發,支持公司永續績效與長期發展! 身體力行、同心協力 GSK 臺灣員工攜手做公益 來自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SK)藥廠,以「集結科學、科技與人才,共同戰勝疾病」作為使命,在全球每天都生產並運送超過 150 萬劑疫苗,保護民眾免受流感、帶狀疱疹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傳染疾病的威脅,並於超過112 個國家提供呼吸道、癌症、HIV與紅斑性狼瘡等藥品。 GSK 臺灣於去(2024)年 7 月與雙福基金會合作舉辦「齊享健康 樂齡生活藝起來」活動。 過去,GSK 臺灣分公司(以下簡稱「GSK 臺灣」)與多個在地具影響力的團體合作,包含董氏基金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華山基金會與服務北海岸地區的教育非營利組織「 IPOWER 培力學社」等。在 2023 年,GSK 總部重新制定全球公益計畫,推出「Together Day」計畫。提供正職員工每人 4 天的「 志工假」,聚焦於「 為人們健康而做」、「 為地球健康而行」以及「 為未來創新而領導」等 3 大主題。讓夥伴能使用上班時間執行與公共衛生、環境保育以及科學教育等領域的志工服務,奉獻所長、身體力行並且同心協力做公益。「GSK 臺灣」人資長林子豪分享,「在GSK的每一個員工,無論是哪個部門與職位,我們都共享 GSK 的重要文化——為病患著想、為影響力負責以及做正確的事;藉由共同的志工計畫,我們實踐企業精神,讓文化不只是口號,而是實際的行動。」 GSK 臺灣北區約 200 名同事,齊聚大安庇護農場,共同參與 Together Day 志工活動。 關心樂齡健康與無障礙就職,從南到北同事共同參與 今年,「GSK 臺灣」與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及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合作,帶領橫跨南北地區的 GSK 夥伴們,以「齊享健康」為主題,展開於臺灣的「Together Day」系列活動。在高雄市的里民活動中心,坐滿雙福基金會平常所服務的 50 多位長者們,從富有教育資訊的布袋戲,潛移默化的提醒在場的阿公阿嬤注意飲食安全、定期做健康檢查與小心中暑等,到可以鍛鍊肌肉與心肺能力的健康操與回收布料再應用製作的環保袋,GSK 的同事們充滿熱情的帶領,希冀帶給每一位長輩一個充滿回憶的夏日午後。另外,雙北地區的 200 多位GSK 臺灣夥伴,也運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來到樹林的大安庇護農場,協助農場除草、園區的草坪維護,也在任職於農場的小天使員工帶領下手做植栽,並了解庇護農場如何使用適宜且賦權的方式,輔導身心障礙的員工就業。 GSK 南區同事走入社區,服務超過 50 位高雄在地銀髮長輩,一起手做、同樂,並了解夏日健康知識。 積極且具策略的ESG 實踐 SP 企業永續評鑑中位居產業首位 GSK 相信,唯有建立外界的「信任」,才能提供病患照護並吸引絕佳人才在企業工作。因此,在 GSK 的 ESG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策略中,聚焦於 6 大方向,確保 GSK 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永續企業,包含——「藥物可近性」、「全球健康與衛生安全」、「環境永續」、「多元公平與共融」、「道德標準」及「產品治理」。除了在SP 企業永續評鑑中位居產業首位外,更於2022 年「藥物可近性指數」(Access to Medicines)中連續 8 年排名業界第一。 例如,「藥物可近性」部分,GSK 研發出了世界第一個瘧疾疫苗後,至今已有超過 170 萬位於非洲迦納、肯亞與馬拉威的孩童接種注射;另外,藉由自 2013 年起與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的合作,此計畫已幫助超過 46 國家中的 350 個孩童,並且培訓了 39,000 位醫療專業人員並資助超過 2 萬位社區健康衛生人員。而為了「全球健康安全」,GSK 則挹注了 10 億英鎊研發資金於低收入國家的傳染疾病(如瘧疾與結核病)治療與預防中,並積極為抗生素抗藥性與非洲的非營利組織合作。 在環境永續方面,GSK 則目標於 2030 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並在 2025 年前百分之百使用永續紙張與棕櫚油。自相關目標制定以來、自 2020 年,GSK 已減少 10% 之碳排放,並開始低碳排呼吸吸入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若使用新一代推進劑的試驗成功,有望減少9 成因吸入器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在臺灣,GSK 也推動藥品仿單電子化,每年預計可省下超過 70 萬張仿單,大幅減少樹木的砍伐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從志工活動至 ESG 治理,不同層面地皆在支持 GSK 的企業「信任」,支持公司的永續績效與長期發展。 GSK 目標於 2030 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並在 2025 年前百分之百使用永續紙張與棕櫚油。圖中為 GSK 位於英國歐文(Irvine)的風力發電設備。 ... 2025.01.07
生活 感動顧客的服務 就從熱忱、專業出發 家,是生活的容器,也是大部分的人一輩子待得最久的空間。為了滿足對於家的想望,台灣許多消費者選擇「綠的傢俱」,透過與時俱進的空間規畫、工法細膩的施工裝修、注重品質的傢俱陳設,把一個房子真正變成宜居的家。 當「綠的傢俱」為顧客實現完美居家的過程中,有一群組裝技術專家、客服人員,雖然沒有像設計師那般面對面、頻繁接觸顧客,卻也是站在服務的第一線,從進入案場或電話的那一頭,以同理心面對顧客提出的疑難雜症,用耐心為顧客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以同理心待客 獲得客戶推崇約20年前,學機械的游謨鴻,想要闖蕩不同於機械的職涯領域,決定進入「綠的傢俱」,從事組裝系統櫃的工作。當時,他為顧客組裝傢俱時,因為技術好、態度親切、工具齊全,經常被顧客請求,順道幫忙做一些簡單的修繕,或是鑽牆壁掛置物架,「我那時比較英雄主義,很愛親力親為,享受被顧客誇獎,而且他們也很『好禮』(熱情有禮),會拿飲料、便當招待我們。」他口吻略帶羞澀地說。 被新進組裝技術人員尊稱為「老師」的游謨鴻,目前退居幕後、擔任經理,負責北區系統家具派工、維修、售後服務的後台指揮任務。雖然沒有像過往那般天天跑案場、與顧客面對面,但是一些老顧客仍舊記得他,甚至還有一位10多年前被他服務過的顧客,再次向「綠的傢俱」購買系統家具時,直接指定他來做組裝。 然而,做這份組裝工作,其實很不輕鬆。過去,游謨鴻就遇到顧客住在僅有階梯到達的山坡住宅,或是大樓電梯空間無法載送長型物件,於是他與司機兩人就必須徒手扛起傢俱或系統櫃的板材,吃力地一步步登上二十多層樓的階梯。 綠的傢俱為在地老品牌,顧客會用放大鏡檢視產品,「所以,公司一方面要求我們將服務做好,另方面給我們很強的心理建設,保持換位思考,對於顧客居家空間的不理想,要儘量多一個包容心。」 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就是「人」,唯有透過服務加值,才能打造品牌獨特性。而且「以客戶為中心」的概念,「綠的傢俱」的服務人員,幫助客戶成功圓了居家夢,他們全力以赴。 像學電機出身的宋玉麒,對傢俱業展現高度興趣,負責組裝技術及運送單品傢俱,長達6年的時間。面對公司任何一項系統傢俱產品,他不必看說明書,就能在顧客不算大的案場空間,拿起工作、板材,快速俐落地組裝完成。 「公司會先提供培訓,幫我們把組裝技術練上手。」宋玉麒也笑著說,技術之所以純熟,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顧客責罵使然,「被罵的經驗累積多了,就不會再犯錯!」游謨鴻直言。 談到做這項組裝工作的最大成就感,游謨鴻說,就是要做到被客人信任。例如,顧客將毛坯屋狀態的房子,放心地交給「綠的傢俱」設計、施工,最後當案場完工,他與顧客一起做點交時,聽到顧客對於整個「綠的傢俱」的團隊與品牌,熱烈地給予讚賞,心裡十分安慰,同時也激勵著他更樂衷地服務顧客。 綠的傢俱強大的組裝技術團隊,透過實在且專業的工作態度、仔細的組裝技術,擄獲了不少顧客的心,並且相當放心將整個家交給綠的傢俱。 改變服務思維 解決客戶難題不同於組裝工作,與顧客有一面或數面之緣、見面三分情,擔任客服的游思蘋,則在一通通陌生客人的來電裡,聆聽客訴、給予諮詢、找到解決方案。 曾經當過百貨公司櫃姐的游思蘋,是一個不怕顧客煩、戮力解決顧客問題、完成顧客願望的超級客服。 「我接到的客服電話,並非都是客訴,其實有一半以上是來諮詢。」既然從電話裡探知顧客想要了解「綠的傢俱」的產品與服務,這樣的商機自然不能錯過,因此游思蘋要推翻客服電話的服務思維。 她指出,大多數的客服電話都只做轉接,把顧客詢問的事項,轉給相關部門的人員接聽,如此一來,顧客會面臨電話一轉再轉、冗長繁瑣,引發抱怨。因此,她認為,客服其實可以是顧客的單一服務窗口,她可以針對顧客的諮詢,自己向相關單位求教、尋求解決方案,再回頭告知顧客,如此以來不僅能做到留客,甚至還能驅動顧客消費。 例如,有一位客戶購買了床墊後,覺得另一款床墊比較好睡,因此打電話來向游思蘋詢問,是否能加價換床墊。「客戶先打電話給門市,門市依據公司規定,事關衛生問題,不能給客人換購新床墊,十分失望。」但是,游思蘋我詢問了商品部,結果只要將原有的床墊拆開,更換內部材料就行了,於是難題迎刃而解,顧客超級高興,還寄送了一件禮物答謝她。 事後,游思蘋也將這個顧客、公司雙贏的處理方式,反饋給門市,鼓勵門市只要聽到客人說出口的需求,都可以向總公司主管、資深人員詢問解決方案,竭盡所能完成客戶的需求。 由於顧客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綠的傢俱」理解服務不能守舊、一成不變,那只會讓企業困於昨日,失去前進未來的競爭力。因此,「綠的傢俱」近年來啟動內訓,除了對組裝、客服人員加強培訓外,也將駐守外店的設計師,定期召回總部,提供時下風格設計、永續材料等相關課程,進行在職訓練。 樂齡生活正夯 退休宅放大空間、講究綠建材 宜蘭店設計師林啓倫,分享宜蘭在新冠疫情結束後,房地產市場針對屆退族、退休族的需求,推出獨棟獨院的健康宅。他說,有的屋主不僅要求設計師將鄉村田園風格的元素,融入居家空間裡,而且為了免除爬樓梯或增設電梯的麻煩,將生活起居室、客房,從二、三樓移至一樓,並擴建一樓空間,設置視聽娛樂室,成為三代同堂及親友聚會的重要休憩空間。 重慶店設計師周家偉從區域內的客層樣態、購置傢俱需求,提出他的觀察。他表示,在生命餘命長、民眾重視健康的議題發酵下,台北市有些長者考量居家空間的裝修時,會自行上網查詢健康綠建材的資料,並更捨得提出更高的預算,採用健康、環保的建材,「我們也遇到很多客戶一踏入門市,就詢問F1等級的歐洲進口櫃體系統板材。」由此可見,重視建材安全性,已經成為普遍性的消費意識,而打造更安全健康的居家環境,也正是「綠的傢俱」應允、實現客戶需求的重要承諾。 迎合用戶需求 雲端門市溝通零距離 同樣來自中和HOLA店的設計師黃家毓也說,目前一些消費者從新北蛋白區的大房子,換屋至新北蛋黃區的小房子,因為付出高額房價、薪資未調升等因素,導致在拿捏裝修預算上更顯緊迫,因此既要增加收納櫃的數量,但又要降低預算,這就考驗設計師的規畫能力,「有時我們設計師必須跟客戶協調,先將櫃體、預留電路做出來,達到基本的到位需求,再視客戶未來一、兩年預算資金入袋後,再慢慢追加系統櫃的內配。」 台灣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高溫、瞬時強降雨成為常態。中和HOLA店設計師李雅琪強調,傢俱最怕受潮而導致變形,以及歷經高溫曝曬出現褪色、乾裂,而「綠的傢俱」使用的系統傢俱板材,擁有防潮、耐高溫的性能,耐用度強、使用壽命長,符合永續概念。再者,有些屋主希望留學國外或在異地工作的兒女,參與居家空間裝修的討論,而「綠的傢俱」推出全新的雲端門市,將門市整個搬到線上設計師能夠與屋主、居住異地的家屬,一起在線上成功整合意見。 綠的傢俱雲端設計服務提供的客製化服務,縮短與房主之間的距離,共同打造理想居家生活 設計不該模組化 量身訂製展現多元 台北市復興店設計師林芳嘉則表示,北市近年出現不少捷運共構宅,這類房型多為一房、1+1房,空間極小化,房主通常採用系統櫃,迎合增加收納的需求,但也因此無法呈現空間的精緻度,所以會搭配裝修,例如簡單的圓弧形天花板,增添空間的流線感;此外,住在集合式公寓的屋主,習慣原居住地的地段優勢不考慮到外縣市購置新宅,而是將舊屋翻新,繼續享有低公設占比的實坪空間。 左營HOLA店設計師黃壹靖指出,歷經疫情洗禮後,許多豪宅主人考量防疫、隱私性,不再將賓客邀請至家裡,使得居家空間回歸到居住者的實際需求,選擇採用低甲醛殘留、品質優越的「綠的傢俱」系統櫃,並且要求櫃體的線條、比例及尺寸,必須與室內空間的高度,呈現出調和、勻稱,逐漸成為豪宅裝潢的主旋律。 ... 2024.04.26
職場 鞋廠業務變身Zara、Nike防霉技術顧問,靠AI揪出發霉元兇 「我不要從商周學院畢業,我要留級!」當我跟台下的CEO學員說,就快上完一輪課了,這個一頭捲髮的CEO舉手說,他自願「留校察看」。 他是來自彰化優克美科技的執行長陳冠杰David,太太陳裕華Novia則是公司的營運長,兩人攜手北上上課超過五年,是 商周CEO學院的神鵰俠侶。 「我不是二代,是一般人白手起家,都是透過勇氣和一點點運氣走到這裡,」David謙虛說,自己原是管理門外漢,直到在CEO學院上課,才開始學習當領導者。 優克美做防霉貼紙起家,讓客戶貼在鞋盒裡,防止鞋子發霉;十三年過去,他們成為國際防霉技術顧問,還替醫院建立黴菌地圖,降低院內感染風險,造福人群 包括Zara、Nike、PUMA、adidas等品牌,和衣鞋包、食品、玩具等製造商,都請他們客製防霉解決方案,每年營收穩定成長15%。 2016年,優克美更成立亞洲第一座黴菌資料庫,記錄超過五十萬筆黴菌資料;三年後開發 #AI黴菌辨識系統,一般要花三週送樣檢驗,但優克美用手機三秒就能找出哪個黴菌在作怪。近期,他們則推出 #黴菌快篩服務,讓客戶能快速檢測產品的發霉風險,替客戶省下產品發霉將招致的鉅額賠償金。 「發霉是沒辦法預測的,但我們就有辦法說,我能讓它不發霉!我還會幫你找出為什麼會發霉,」曾是鞋廠業務的David,秉持替客戶解決問題的精神,誓言要進入黴菌市場,還要教育、引導市場 他們深入七個國家、二十三個城市,替七十多個品牌客戶建立防霉機制、做教育訓練;根據不同環境條件,調整工廠動線、流程,當了一千多間工廠的醫生,從源頭排除發霉的可能。 「我們就是把該做的都做足,做本業最厲害、最好,把行業門檻拉到最高,」David說。 優克美能在這麼小的領域鑽研甚深,樹立模仿障礙,關鍵其實在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戰役。 那時,優克美才成立四年,卻被營業額大十倍以上的同業告,因優克美發展迅速、造成對手的威脅,對方還一一通知優克美的客戶,試圖斷他們生路。 「救火都來不及,別說開發新客戶,」客戶開始退單棄貨、不付錢,想起那段輾轉難眠的日子,David搖搖頭,但他沒想過放棄,勇敢面對訴訟兩百多天,總算討回清白,雖然前後燒掉台幣一千多萬。 這一千多萬「學費」,讓David重新檢視自己的不足,「訴訟完後發現,在經營事業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樣的細節,」更領悟到,不要怕輸,「人在江湖中,哪有不挨刀,」唯有衝破逆境,公司、領導者個人心智才會蛻變。 這也是他忙碌之餘,仍持續進修的原因。 「創業維艱,再怎樣有匹夫之勇,想要突破,還是需要課程和一群人,」David和Novia感慨,平時即便看再多書,但沒人對話,學習效果也會打折。 所以,他們除了一起上課,當彼此的學伴,更把握來商周CEO學院上課的機會,和講師、同學交流。 例如,優克美的願景、使命、核心價值,就是張敏敏「變革管理」課堂催生的。 「當時不是沒有願景,而是不像台積電、Nike可以用一句話講完;透過課程、執行長引導思考,去拆解別人的價值,反省自己是不是想法太狹隘,給我們提醒、架構,更容易理解和落地,」Novia說。 上完課,兩人立刻招集主管開workshop,分享課堂筆記、放入公司的案例討論,最後,連各部門都產出具體的願景、使命。 「我們要教員工學校沒有教的事,」從OGSM到繪製飛輪圖溝通目標,優克美的主管和員工都熟悉這些管理工具,全靠這對夫妻檔把課堂所學帶回公司,反覆操練、執行,企圖打造一個持續進步、有使命感的工作環境。 「所以我才不要畢業,」David又強調一次,來到學院,有人一起學習、討論,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才讓他們有底氣、有自信走更遠,經營之路,始得寬廣。 ... 2024.08.22
焦點 從預防醫學出發 康博診所幫你精準照護健康 96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辭世的前兩日,手杵著拐杖站在大廳,臉上掛滿笑容,完成任命新首相的工作。「沒有長期臥床仰賴他人照顧,還能精神奕奕地工作到生命的盡頭,將近百歲的英國女王給大家正確示範『健康老化』。」康博診所醫師,同時也是心臟內科專家汪海波的口氣裡充滿敬佩。 養護心血管 五合一服務上陣 台灣社會愈來愈老,加上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不利於「健康餘命」的延長,若要獲得健康老化,就必須在疾病尚未發生前,及早預知、及早預防,做好最適宜的健康管理規畫。 因此,康博診所結合母公司康博集團的精準健康與預防醫學理念、發展多年的基因檢測服務,以及診所本身頂尖的專業醫學團隊與醫療資源,透過先天的基因檢測與後天的功能醫學檢測及免疫血液檢測,更精準提出客製化照護療程。 「我們也觀察到國人十大死因中,除癌症外,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名,但是心血管的養護需求一直未被滿足,連傳統醫療的醫師也不知如何照顧心血管。」汪海波指出,康博診所在2021年時,經過醫師、專家討論,並結合母集團的專長,決定引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衛福部認可的「EECP體外反搏儀器」,近一步整合診所原有提供的血液淨化、靜脈雷射、營養點滴、心血管營養品,成為五合一的「一站式心血管養護服務」,經過4年來,累積近臨床4萬人次的服務經驗,獲得多位醫師及專家的認同,在客戶之間也得到很多的治療見證與口碑。 汪海波表示,目前心臟療法有心導管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及最新的EECP體外反搏療程,前兩者為醫界採行多年的傳統侵入性治療,卻無法適用難以負荷手術高風險、藥物副作用的慢性病長者身上,因此,非侵入性、治療時零死亡率、不需住院的EECP體外反搏療程,就為這些不適合手術或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的病人,開啟治療的新選擇。 EECP體外反搏療程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心臟治療方法,透過特製的充氣式加壓帶從小腿到大腿進行壓迫,配合心電圖顯示心臟的不同波型。這個過程不僅提高主動脈的舒張壓,減低收縮壓,並且無須增加心臟的負擔,有效促進血液流向全身。經過35次療程,病患通常能感受到包括冠狀動脈血流的增加、心肌代謝與功能的改善,並有助於防止血管硬化,還能促進心臟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活力。對於曾經做過心臟支架手術、心絞痛、心腎衰弱、血管狹隘患者,以及三高與糖尿病族群,想預防中風及減輕中風後遺症的民眾也都適用此療程。 像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裝完支架後,他的醫療團隊建議他接續採取EECP體外反搏,維持健康。 藉基因檢測透視罹癌風險 兵推防癌作戰計畫 康博診所汪海波醫師表示,著重精準檢測、預防、診斷的預防醫學,已經是健康產業的重中之重。 全球人類歷經新冠疫情後,更加重視健康,並促成健康產業站上重要的市場地位。汪海波表示,著重精準檢測、預防、診斷的預防醫學,是健康產業的重中之重,而且台灣檢測產業發展有成,早期篩檢成為最有機會發展的方向,在全球健康增齡的趨勢下,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後,如何讓「壯世代」活得好,在篩檢後經由飲食、睡眠與預防醫學療程來維持健康,需求市場可期,深具發展潛力。 此外,台灣每年約新增12萬癌症患者,從癌症死亡率高於日本、韓國來看,顯見癌症的預防與治療,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汪海波認為,能夠早期發現病灶的癌症篩檢,必須把篩檢的時間再往前移,連結到基因檢測,「2000年,人類已經完成基因定序,抽血做基因檢測,再加上大數據、AI技術的幫助,就能知道可能會生什麼病、身體產生哪些問題、可以活多久,以及發現可能引發癌症的缺陷基因。」 這時,他打開一本康博診所為客戶製作的基因檢測報告,指著裡面的內容說,「我們會告訴客戶,有哪幾項基因是高危險的,然後一一提出因應且能遵從的健康飲食、生活習慣,並在預防保健上,明確建議可以做哪些事情、吃哪些東西⋯⋯這是一本促進健康、指引美好人生方向的手冊。」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重視早期預防及篩檢,因為投資健康,要比醫療更重要,而康博診所就是陪伴你呵護健康的好夥伴。 EECP體外反搏療程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心臟治療方法,透過特製的充氣式加壓帶從小腿到大腿進行壓迫,配合心電圖顯示心臟的不同波型。 {DS_BOX_36693} ... 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