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水保教育再進化!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山林冒險王》帶領孩子學習防災與生態知識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最新出版的科普漫畫——《山林冒險王》正式上市... 2025.03.19
管理 「完美控」的冒險家 新光三越吳昕陽:經營績效,是最好的武器! 一個人可以既龜毛又創新嗎? 通常,創新的人相對不耐煩細節與流程;而重視細節與流程的人,相對循規蹈矩,執行力高,但比較不容易跳框創新。 根據我的觀察,吳昕陽,新光三越總經理,是一個同時兼具創新與龜毛特質(追求完美)的高杆經營者。 「經營,就是跟矛盾鬥爭。」,Uniqlo創辦人柳井正這麼說。而當一個人身上若同時具備彼此矛盾的特質,必定比別人更高明,因為他能夠處理兩極對立的事情,從矛盾中找到機會。 很難得,向來低調的吳昕陽接受邀請,與「商周百億CEO班」學員面對面,這是他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的分享場子。三個小時的分享與參訪,他知無不言的分享他對百貨業的觀點與經營心法。 重新定義百貨公司:從商品賣場到生活場域 這些年實體零售面臨成熟困境,尤其今年百貨業全面衰退,為什麼新光三越總能持續成長?雖然新光三越是台日合資企業,但吳昕陽對「百貨業」的看法跟日本公司很不同。吳昕陽重新定位百貨業。在日本,百貨公司就是賣場,物品的擺設依據商品類別,專櫃的選擇依照坪效高低,因此,低毛利的兒童商品和家庭用品逐漸消失,因為這些商品無法滿足百貨公司對高利潤的需求,結果客群越來越侷限。 「百貨公司英文叫做department store,他就是by品類,根據每一個Category去規劃,但我們不希望停留在這樣的定位。」否則,年輕人看百貨公司就是「那是爸媽去的地方」。 「我們希望跟百貨公司拖鉤」,他說,「它已經不是一個只是在販賣商品的地方,我們把它變成retail space、甚至是social space」。 他要這裡成為「人們的生活中心,以life style為中心點」。所以他不希望新光三越叫百貨公司,「它叫新光三越、它叫新天地」。「我們希望顧客來這裡,不只是購物,而是能夠聚會、用餐、與親友共享時光。」 在日本,百貨公司裡很少餐廳,但新光三越的餐飲比重已從5-10%大幅提升到20%,有些商場甚至達到30%,這帶來的不只是營收結構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客層的擴大與停留時間的延長。 挑戰百貨業「坪效至上」的鐵律 傳統的百貨業公司一樓,向來是化妝品的天下,因為坪效最高。但打破產品類別,而以人們的life style思維進行設計時,就有許多創新的可能。 吳昕陽以A11為創新基地,打破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傳統,陸續引進了Tesla、Nike、Apple等跨界品牌時,甚至撤掉十多個櫃位,來換取首間台灣寶可夢中心Pokémon Center的合作。 大膽決策的背後,是一連串嚴謹的數據分析:「我們做了360度的完整評估,算出它能帶來的客流、每個客流可能產生的消費額,以及對整個信義商圈四家分店的綜效。」這個被同業認為瘋狂的決定,最終不只為新光三越帶來排隊人潮,更創造了跨齡層的話題效應。 用精準數據打造數位生態圈「不管多忙,我每天都一定抽出時間運動,不僅是身體的保養,也是讓我放鬆心情的一種方式。」這種對日常細節的堅持,也反映在他推動企業轉型的方式上。 五年前,他開始推動會員點數制度取代傳統的折扣文化。「台灣可能是全世界折扣最多的地方,365天可能有320天都在做優惠檔期。」面對這種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他沒有貿然改變,而是循序漸進地建立新制度。 「我們將原本的買萬送千、直接折扣,改為點數回饋。這些點數不只能用於消費,還能延伸到餐飲兌換、停車折抵,甚至是藝文活動的參與。」 今日,新光三越擁有400萬會員,#每年貢獻85%的營業額。 透過精準的會員數據分析,不斷深化會員服務,從消費習慣到生活型態的掌握,他們也開始朝向媒體平台發展,運用會員數據創造新價值。「這不只是換個形式獲利,而是真正理解客人的需求。」 在危機中尋找平衡 「活下去!」這三個字是疫情期間,在百貨業跌最慘的時候的唯一信念。當其他百貨公司紛紛思考是不是暫時關門止血時,他選擇了一條更具挑戰的道路:「讓部分門店維持基本運營,即使當時客流量很低,營收也無法覆蓋成本,但我們認為,這能為未來的全面復甦做好準備。」 那段艱辛的時間,吳昕陽帶頭成立三個專責小組:安全組、營運組和財務組,兩年內召開了超過150次會議,不斷因應市場變化調整策略。一方面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確保安全,一方面創新服務模式維持營運。 「我們讓VIP專員透過APP遠端服務會員,直接將商品送到客人手上。同時也嚴格管控各項支出,確保企業維持營運韌性。」這個在穩健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的決策,讓新光三越在後疫情時代快速復甦。 要創造新的成長曲線,未來,吳昕陽也思考,要以商場開發為核心,#同步發展周邊的聯合開發,如旅館、住宅、商辦等。 擁有15家分店、手握2000合作廠商、7000個專櫃、400萬會員,吳昕陽要憑藉高執行力、規模經濟、精準數據,建立一個跨界互利的生態系。 而面對新光金控的經營權爭奪,這位謹慎而圓融的經營者只說了一句話:「經營績效,是最好的武器」。 這就是吳昕陽,從基層做起,近三十年來兢兢業業的與矛盾鬥爭,他在精準與創新、傳統與變革之間,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而這正是經營者最需要的能力。 ... 2025.01.03
國際 直擊開發者大會!從雲端到「終端」Google冒險也要做的AI賭注 「你的眼鏡就放在蘋果旁邊。」Google最新發表的AI助理,快速且精準的回答出,不久前曾短暫出現在手機鏡頭前的眼鏡擺放位置,驚人記憶力的展現,讓五月十四日正在美國加州舉辦Google IO年度開發者大會的海岸線圓形劇場,響起數千人的掌聲與歡呼。 即便OpenAI在前一日,才突襲式的舉辦最新一代GPT-4o發表會,成功贏得許多關注和讚賞,但當天舞台上的Google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仍神態自若。因為這次,他們端出的不只是和對手能力相仿的AI能力,更接連拋出一個個震撼業界的最新AI成果,予以轟炸。 回顧二○二二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又與微軟結盟,之於Google,就像冷不防被一記右鉤拳重擊在地。一時間,市場上各種看壞聲音四起,認為其搜尋根基恐將被顛覆、廣告業務將大受威脅,更指他們已經成為一家包袱沉重,動作緩慢的企業。 Google在慌亂之中回擊,倉卒舉辦發表會卻出現失誤,更加深市場疑慮。內部甚至一度發出紅色警戒,要求皮采下台的聲音更沒有停過。 不過,Google顯然已經重新站穩腳步。以截至目前為止的結果來看,Google最重要的搜尋版圖不但未失,廣告和雲端收入也雙雙成長。在IO大會發表後,股價持續創高,市值已近二兆二千億美元。 「今天發生的一個事件,可能隨著時間推移不再重要。」皮采被問及OpenAI的突襲時,如此回應。如今,他們不隨對手起舞,不執著於在單點技術爭高下,而是透過IO大會上的連番AI武力展示,告訴眾人,他們正在發動的,是一場從生態系出發的全面作戰。 來源:何佩珊 從雲端到終端,Google轉守為攻AI邊緣運算生態系大戰開打! 穩住了基本盤,Google正在轉守為攻,而他們鎖定的下一個灘頭堡,就是邊緣AI(Edge AI)(編按:指靠裝置內建處理器,就可以使用AI應用的終端產品)。 從IO上的發表,可以明確看到,Google除了正快速提升其Gemini AI模型的腦容量、精準度、速度與多元感官能力,同時,他們也在設法「減重」,做到即便在不連網,沒有雲端算力的支持下,仍可以靠終端裝置本身的運算能力,讓AI跑起來。 從展示結果來看,成果是顯著的,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我覺得已經來到Edge AI(邊緣AI)的邊緣了,真的是邊緣了。」 其實早在數週前,皮采發送給員工的備忘錄,已經揭露Google極力想搶下邊緣AI市場的強烈決心。他寫道:「AI為我們帶來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重新構想未來十年的運算平台。」 為抓住這個機會,他們做出重大決定,宣布將負責Android、Chrome的團隊,與開發Pixel系列的硬體團隊整合成平台與裝置團隊(platforms and devices teams),由原硬體團隊主管奧斯特羅(Rick Osterloh)做為新部門負責人。 單一團隊,代表單一領導者和單一目標,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讓決策和開發速度都加快。 Google Android生態系總裁薩瑪特(Sameer Samat)回覆商周提問時表示,今天的消費者已不再只是購買手機,還會購買電視、汽車、手環等更多連網裝置,而這次的組織整併,可以讓他們用更全面的視角進行產品開發。他說:「你可以期待,我們將加快,或更專注於讓各種裝置間彼此有更好的連結。」 AI無疑是今年Google IO的重點,除了台上發表,在台下設置展區與開發者們深入互動交流,更是能否將AI成果加速推廣、放大關鍵。攝影者:何佩珊 組織整併讓Android軟硬兼備卻可能與三星變亦敵亦友關係 奧斯特羅先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藉由整合,他們可以將AI的研發成果,更快整合進所有終端產品。更白話的說,就是當AI有新進展,不論手機、平板、電視,還是汽車,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體現最新的AI能力。 這對Google很顯然是件好事,但這個決策沒能更早發生,也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困難的決定。 不同於蘋果等公司銷售硬體,是以硬體為主要營收來源,但手機等終端產品之於Google,則更像通路,主要用途是確保Gmail、地圖、YouTube等產品,能夠融入每一個使用者的生活,然後再藉由這些服務和廣告賺取收入。 而搭載在這些終端裝置上的Android作業系統,就是他們布建這個銷售網絡的一種手段,也可以說,Android裝置是關乎Google帝國存續的重要護城河。 然而,Google雖也有自家的Pixel系列手機和筆記型電腦Chromebook等產品,實際銷售卻占比不高,目前護城河的主體,其實是由三星、Sony等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外部硬體夥伴組成。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Google開發出畫圈搜尋AI功能,會先出現在三星的Galaxy S24系列手機,然後才是Pixel。因為讓Android裝置的數量最大化,才是主要目標。 但這場組織重整,也意味著Google自有產品與合作夥伴之間的防火牆將被打破,很難不引起合作夥伴對於自家產品可能會被「致敬」的疑慮。 Google當然理解這一點,因此在整合消息發布後,奧斯特羅立刻展開固樁行程,在一週內密集與各家硬體業者和電信業者等夥伴展開溝通,包括親自拜會三星電子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 畢竟,以現況來說,這層疑慮若導致合作夥伴叛離,對Google會是不小衝擊。 然而,若不能勇敢打破現狀,卻也如溫水煮青蛙。 因為現今市場上的AI模型不只有Google的Gemini,還有OpenAI的GPT、Meta推出的Llama、獲亞馬遜投資的Anthropic的Claude等。一名國際IC設計公司業者指出:「大部分AI的廠商,都在爭取晶片廠商採用。」意思是,選擇權在硬體廠商手裡。 Google如果不加快速度,推出表現更好、更具差異化的AI應用,給消費者和硬體夥伴一個非使用Android和Gemini不可的理由,難保這群人不會轉投其他陣營的懷抱。 反之,打破生態圈的長久和諧關係雖是一場賭注,一旦成功,卻也有機會把河道拓得更寬、更深,擴大在終端裝置市場的影響力,並開創出更多形式的變現可能。 當然,皮采敢於做出這個艱難決定,看到的不只有巨大機會,也因為背後的堅實後盾。 雖然二二年底以來的AI大戰是由OpenAI揭開序幕,但Google在AI領域耕耘的時間已不下十年,現今市場上主要的大型語言模型,基本上都是以他們發表的模型為基礎。論技術實力,他們絕不遜色。 而且Google擁有的不只是人才和技術實力,更具備將技術轉化成產品,並可以穩定提供全球數十億人口服務的強大能力。以AI Overview這項AI搜尋功能為例,預計到年底,全球服務的用戶數就會超過十億人。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雲端基建強,Gemini支援多程式龐大用戶數將成Google推進AI大優勢 簡立峰認為,Google的Gemini AI模型可以同時支援這麼多種應用程式,甚至還敢於對大眾開放,顯示出他們的雲端基礎建設非常強大。而且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比開發AI模型更加困難。 不只是如此,從雲端服務,到個人生活離不開的搜尋、Gmail、YouTube和終端裝置等多元服務場景,以及使用這些服務的龐大人口,都是Google推進AI發展最好的燃料;同時,也是將AI變現的最佳出海口。 今年第一季財報陸續公布後,可以注意到,幾大科技巨頭都因AI而大大提高資本支出。以Google為例,單一季的花費就高達一百二十億美元。但不同於Meta的高資本支出遭投資人質疑,股價下挫,Google則是衝破新高。這就是市場對其在AI上的投資回報具有高度信心的證明。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發者社群。 一個新技術再強,如果沒有人懂得怎麼使用,也無法發揮影響力,而要用最快時間,探索出最多應用的可能,就需要廣大的開發者。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Google IO現場的生成式AI裝置展攤位上,每台電腦和手機,都搭載開源AI模型Gemma,能夠在不用連網情況下,與AI助手流暢問答。攝影者:何佩珊 手握開發者社群、生態圈優勢讓它不用在單一技術和OpenAI拚高下 「Google做了十幾年開發者社群,有非常龐大的生態圈。」Google機器學習開發專家暨亞太智能機器創辦人吳柏翰指出,Google生態系內的各項服務可以相互支援,讓技術串接開發更容易。不只如此,大量的應用場景與用戶規模,也是吸引開發者積極投入的強大吸引力。 此外,邊緣AI的一大特點,雖然是使用低效能的處理器即可運行,但因為參數小,終究沒有雲端上的AI大腦這麼聰明,所以更好的使用方法,其實是和雲端相互搭配。舉例來說,當有機密資料的隱私考量時,可以只在終端運算,但想要有更好的搜尋表現,就轉換到雲端使用AI。 這意味著,Google的邊緣AI發展不只是受益於雲端,還可以回過頭來幫助雲端業務成長。 種種原因都說明了,Google為何無須急於在單一技術上與OpenAI爭高下,因為在這樣的生態圈優勢下,即使技術上打個平手,Google也是贏了。 當然,戰場上的對手不只一個,萬物AI這個龐大的市場,微軟、Meta等各大巨頭,當然也想搶,更別說,在終端硬體的市場,永遠不能輕忽蘋果這個玩家。 即便各界普遍認為蘋果在AI的著力不深,但不可否認,他們一向是軟硬整合的高手,向來更以使用者體驗見長,過去十多年來iPhone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例子。而且近來市場盛傳,蘋果可能與OpenAI結盟,若成真,對雙邊戰力都將是一大補強,也是後續發展的一大變數。 不論如何,經過一番重整,Google已擺好陣式,火力全開。即便勝利從來無從保證,但可以肯定,他們絕對會是邊緣AI這一仗,各方最難抵禦的競爭者。 ... 2024.05.23
國際 沛納海把消費者都當年輕人!賣錶送北極冒險的「全齡革命」 搭配的是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法國反恐部隊的訓練行程,消費者可以真正踏入基地,住進宿舍,親身體驗3天超精實的操練;冒險錶系列...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