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前後代平價辣妹品牌聯手!Shein找上一度快倒的它,在打什麼算盤? 在Tiktok、IG、Youtube等社群上都可以看到所謂的Shein女孩,她們是該品牌服飾最稱職的帶貨大使。點進Shein官網,你只要花新台幣2百~3百塊,就能入手一件甜美的小洋裝,品項、樣式更多到令人眼花撩亂。 過去,Shein從電商起家,多半選擇快閃店的方式,與全世界的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但不久的未來,你或許就能在美國的Forever 21的門市,直接試穿到Shein的衣服,或選擇到現場退貨。 因為Shein與Forever 21,可說是廉價辣妹品牌的後浪與先行者,兩代業者已決定攜手合作、壯大他們的快時尚帝國。 近日,Shein宣布與Forever 21的母公司Sparc Group相互持股,兩者結盟之下,Shein將取得Sparc三分之一的股份;而Sparc也將成為Shein的股東。 雙方的合作,有望最大化品牌的銷售通路。作為超車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後起之秀,Shein約擁有1.5億的電商會員。據數據分析公司Bloomberg Second Measure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它已經搶下了美國快時尚銷售額近一半的市占。 而Sparc則是Authentic品牌集團、Simon資產集團的合資企業。前者管理Nautica、Reebok在內的七個品牌;後者則擁有美國最大的購物中心,在全球擁有超過4千家零售店。 雖然都是主攻年輕、平價的市場,但Shein與Forever 21一個攻電商,一個開店面,就像是在光譜的兩邊。 Shein是從網路商店起家的中國品牌,它擅長社群行銷、更善用中國製造的優勢,與供應商、設計師建立起一個能快速響應使用者需求的平台,先小批量生產,送到消費者面前取得反饋後,再決定市場策略,將快時尚的「快」與「平價」,推升到另一個檔次。 而Forever 21可說是廉價時尚的老前輩,因為迷戀高大、寬敞、明亮的實體店面,一度與時代漸行漸遠,導致2019年宣布破產。直到由Sparc收購後,營運才剛回過神來。 Forever 21選擇加入最強的快時尚電商不令人意外,但為什麼Shein也認為這是一樁划算的交易? 因為Shein雖然強大,但已經開始從巔峰開始下行。《華爾街日報》認為,這筆交易意味著,它將邁向下一個階段,不再是以超低價、小批量生產的快時尚品牌而已。為了進一步成長,它必須走出原本的業務範圍。 而考慮赴美IPO的Shein,也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美國監管,即使2021年已經把總部移到新加坡,它依舊撕不掉「強迫勞動」的標籤。在實體店面裡,它有機會推動各種實驗,用新體驗改變大眾對Shein的品牌印象。專家認為,與Sparc交易後,雙方未來的有望進一步拓展到其他Authentic的品牌,這有助於增加Shein平台的可信度。 另一個更急迫、更大的壓力,來自Temu的攻城掠地,這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台。根據Statista統計,2022年9月才上線的Temu,只用了七個月,在美國的活躍用戶數就突破了一億,賣的產品比Shein更多、更便宜。 Shein不得不加速從單一品牌,走向電商平台的大計,目前已經在巴西、墨西哥、美國等地,招募第三方賣家,包含運動鞋品牌Skechers、母嬰名牌Lansinoh等,甚至在上面還能買得到傢俱。 Insider Intelligence資深分析師Sky Canaves則認為,過去,Shein的成功,主要來自於將客戶需求與中國快時尚的製造能力結合起來,更像是垂直整合的角色。但現在它展現了決心,要成為另一個亞馬遜,就必須一邊保有自有品牌,一邊引入第三方賣家擔任成長引擎。 Shein已經知道,光是以低價和快速來回應客戶的需求,無法成為強而有力的護城河。但想成為亞馬遜,它就必須證明自己,能吸印到更多賣家、品牌進駐。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1、華爾街日報2、CNBC、Bloomberg Second Measure、彭博社、ModernRetail 核稿編輯:吳和懋 ... 2023.09.01
財經 監管大刀揮向Google、輝達,對付壟斷,創造性破壞才是正解 交叉持股形同補貼,若非這些補貼和人為壓低的超低利率(即使市場一直擔心日本央行「升息」),不少企業早就關門大吉... 2025.01.01
職場 東元從父子內鬥到市場派掌權,5大家族退位迎「新共治」 ,自己想要站得穩,只能靠外力來鞏固內權,之後幾年陸續引入新光吳家、和信辜家、富邦蔡家、聯電曹興誠,靠交叉持股的方式... 2024.04.18
財經 國際投資機構將台灣列入JAKOTA指數 成未來十年的投資金磚 第二大風險是公司治理,三地的公司持股結構不利於外資股東的參與,日韓企業偏好交叉持股牢牢掌控經營權,缺乏外資併購的挑戰...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