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中關稅陷報復螺旋,6千億美元貿易恐歸零!中小企業「滅絕海嘯」來了? 美國總統川普這波關稅戰正以難預測且代價高昂的方式波及全球經濟,尤其與中國間的關稅報復螺旋,恐使6000多億美元雙邊貿易幾近歸零,對中小企業更猶如滅絕性打擊... 2025.04.14
MIT-U企業探照燈 抓住數據,抓住機會:正航資訊用ERP系統讓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火力全開 甚至家裡的家具,背後都有這家公司的軟體在支撐——正航資訊,這家成立三十四年、低調不張揚的企業,是6萬家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中樞... 2024.10.31
減碳ESG 綠電供給 攸關台灣數位產業發展競爭力 完善範疇一、二、三溫室減量 必須兼顧中小企業 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越趨重要,對綠電的需求量必須重新評估,而且綠電買方呈現M型化,商周希望透過這場論壇,讓中小企業的需求被看見... 2024.07.05
職場 中小企業搶人才不只靠薪水高,而是靠共學! 喜特麗總經理侯劭諺Lawrence,是商周CEO學院的鐵粉學員,也是商周執行長郭奕伶見過數一數二聰明好學的二代接班人。而且,他不只自己學,更帶公司員工一起學,親自帶隊破解人才荒。 「原來,他們有很多想法我都還沒Get到!」Lawrence開心地跟商周成員們分享,過去三年喜特麗全員共學的收穫。 一天下午,商周團隊來到台中工業區,走進喜特麗一級主管們的月會現場,只見大家討論熱烈,紛紛舉手搶答......。 「有人知道FTX(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是什麼嗎?」Lawrence問台下十多位主管。每個月,他都會花兩小時,把在商周CEO學院「CEO50」課堂上學到的失敗個案帶回公司,跟研發、生產、業務等部門一級主管討論。 在這場會議上,他們談起FTX破產事件,這看似與喜特麗做的廚具生意無關,但大家卻從中辯證,面對前景未明的新事業,自己和公司該怎麼評估風險。 頓時間,平時報告用的會議室,變成了MBA課堂。Lawrence會自己當老師、帶員工學習,起因於一次讓他印象深刻的面試經驗。 做為傳產二代,他坦承,過去公司沒有嚴謹的人才計畫,大家都是跟著師父從做中學,「如果他教錯,你就跟著做錯,也沒人知道。」如果缺幹部、主管,總習慣挖角。 但有次,他從大廠挖來一位研發人員,沒想到對方竟說,「『我來這邊是貢獻,沒辦法學習。』這件事情我一直耿耿於懷!」 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看在同業眼裡,比知名度、技術力,喜特麗只是第三大廠、員工不到兩百人,贏不了龍頭企業,無法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但若只靠薪水搶人,「挖來的人,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用更高的薪水挖走。」 公司不進步,永遠吸引不到一流人才。危機感,讓他下定決心開始培養人才,「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裡也可以是你的補習班。」Lawrence強調。 他比較,比起上課、講座等傳統方式,由講師一對多、上到下授課,每月一次的個案研討,更能達到多對多、下到上的互動效果。而且,藉由討論跨產業與不同企業「為何失敗?」避免重蹈覆轍,還能從中找到轉型的靈感。 有次他帶大家討論商業模式訂閱經濟,就有人提議:將以往透過經銷商一次賣斷的熱水器,改成用租的。 他仔細想,使用者並不在意家裡的熱水器是不是自己的,只要水會熱就好,「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推以租代買?」如果熱水器壞掉,還能由喜特麗負責現場換零件、維修,甚至定期健檢,換下來的包材零件,也能循環再利用,一舉兩得。 創新的種子,因此萌芽。 經過兩年規畫,整合跨部門進行評估與研擬,Lawrence憑這個業界首創的模式,取得桃園市社會住宅的熱水器標案,把熱水器租給政府、他負責管理維運、住戶直接無痛使用。同時,喜特麗也針對餐廳業者推出IH爐月租方案,幫店家降低成本、解決汰換設備的煩惱。 Lawrence發現,漸漸地,主管的自主性提高,遇到問題不再被動等老闆給答案,變得會先自我因應、不同意見也變多了,「有同事平常不太說話,以前剛毅木訥,你跟他講什麼都被句點,但現在他可以長篇大論,跟你說他的看法,慢慢多了同理心,不然都是本位主義,一直跟你槓上。」 也因為多了共學的機會,大家開始組團研究新事物,更曾有生產單位主管揪下屬一起提案,要幫公司寫ESG白皮書、設定節能減碳目標,還主動爭取去上課進修。 接下來,Lawrence還揪了一群商周CEO學院的學員們,找他們輪流到喜特麗內部演講,舉辦大師講座,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Sunny、cama創辦人何炳霖Benny等企業家都在陣容內。 看他從自己學、到和團隊一起學,現在甚至透過商周,把更多人串在一起,提供員工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為他們打開視野、向外連結...。這樣的改變和力量,令人驚艷。 一個人學,雖然能夠長知識,但一群人學,意想不到的精彩,往往從此展開。 把別人踩的坑,變成自己的護城河!台灣唯一,只探討失敗個案的CEO課程立即了解 ... 2024.09.19
管理 讓「絲滑主播」鄭香香直播一週,就賺超過中小企業10年營收的關鍵人物 據說鄭香香1個禮拜直播帶貨營業額超過新台幣4億元,很多中小企業花10年也做不到4億營業額,她7天就做到了...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