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不過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財經

約翰,機會永遠都會不平等,但結果卻可能平等。在歷史上,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在商界,尤其是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們都曾因貧窮而少有機會,他們卻都因奮鬥而功成名就。 然而,歷史上也充斥著富家子弟擁有所有優勢,最後卻走向失敗的事例。麻州的一項統計數字說,17個有錢人的孩子裡面,竟然沒有一個在離開這個世界時還是富翁。 而在很久以前,社會上便流傳著一個諷刺富家子弟無能的故事,說在費城的一個小酒吧裡,一位客人談起某位百萬富翁,說:「他是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 「是啊,」旁邊一位比較精明的男士回答道:「他繼承了2000萬,然後他把這筆錢變成了100萬。」 這是一則令人痛心的故事。但在今天這樣的社會,富家子弟正處在一種不進則退的窘境之中,他們之中很多人註定要受人同情和憐憫,甚至要下地獄。 富家子弟擁有天生優勢,但缺乏拯救自己的野心 家族的榮耀與成功的歷史,不能保證其子孫後代的未來將會美好。我承認早期的優勢的確大有幫助,但它不能保證最後會贏得勝利。 我曾不止一次思考這個對富家子弟而言,帶有悲哀性的問題。我似乎覺得,富家子弟雖然擁有了優勢,卻很少有機會去學習和發展生存所需要的技巧。而出身低賤的人因迫切需要解救自身,便會積極發揮創意和能力,且珍視和搶占各種機會。 我還觀察到,富家子弟缺乏貧賤之人那種要拯救自己的野心,也只得祈禱上帝賜予他成就了。 所以,在你和你姊姊們很小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不讓你們知道你們父親是個富人。我向你們灌輸最多的是諸如節儉、個人奮鬥等價值觀,因為我知道為人帶來傷害最快捷的途徑就是給錢,它可以讓人腐化墮落、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樂。 我不能用財富埋葬我心愛的孩子,愚蠢的讓你們成為不思進取、只知道依賴父母的無能者。 能夠享受自己創造的事物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那些像海綿一樣,只取不予的人,只會失去快樂。 快樂生活來自於「自立精神」 我相信沒有人不渴望過上快樂、高貴的生活,但真正懂得快樂生活從何而來的人卻不多。在我看來,這種生活不是來自高貴的血統,也不是來自高貴的生活方式,而是來自高貴的品格——自立精神,看看那些贏得世人尊重、處處施展魅力的雅士,我們就知道自立的可貴。 約翰,我掛念著你的一舉一動。但與這種掛念相比,我更對你充滿信心,相信你優異的品格——比世界上任何財富都更有價值的品格,將幫助你鋪設出一條美好的前程,並助你擁有成功又充實的人生。 但你需要強化這樣的信念:即使起點可能影響結果,仍不會決定結果。能力、態度、性格、抱負、手段、經驗和運氣等因素,在人生和商業世界裡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DS_BOX_3819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9.14

生活

農曆春節來了!和家人團聚、吃年夜飯,自然少不了要一起觀賞新春賀歲片。以下整理出5部經典賀歲片,勾起你滿滿的回憶。 家有囍事 年份:1992年 導演:高志森 主演:張國榮、周星馳、黃百鳴、張曼玉、吳君如 經典香港賀歲喜劇《家有囍事》,匯集了張國榮、周星馳、張曼玉、吳君如等眾多知名港星,更是無數觀眾心目中的經典賀歲片。劇中的常家三兄弟,分別道出現代人難以迴避的生活課題:婚姻擱淺、自我認同、虛度光陰。尤其周星馳和張曼玉的故事線更致敬了《第六感生死戀》、《麻雀變鳳凰》、《魔鬼終結者2》等好萊塢經典電影。 而本片的「婉君表妹」、「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都令觀眾印象深刻、成為流行用語。 家有囍事金句 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不要叫我老婆!做人情婦好過做人老婆。 你哪位啊?你貴姓啊?又是上次姓陳的那個啊?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年份:1993年 導演:劉鎮偉 主演: 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梁朝偉、劉嘉玲、鍾鎮濤、葉玉卿、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駱遜文 1993年推出的《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其演員陣容之豪華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這部電影之所以會誕生,是由於名導王家衛先拍了一部超出預算和時間的《東邪西毒》,在出資方的壓力下,原班人馬在27天內拍出這部雖然角色同名、劇情卻毫無關聯的賀歲片。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讓觀眾看到這些電影巨星「非常難得」的搞笑畫面,無論是梁朝偉的香腸嘴、梁家輝男扮女裝、劉嘉玲女扮男裝的三花聚頂,在在都是令人難忘的超級經典。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金句 得到女孩子的芳心,一定要靠眼神。 我不能對不起師妹,可是我又忍不住不拉不拉不拉。 半夜三更不睡覺又出來假扮王祖賢? 半夜沒有事做,就到房頂上走走,沒想到掉了下來。也好,順便叫你起床尿尿。 飲食男女 年份:1994年 導演:李安 主演: 郎雄、楊貴媚、吳倩蓮、張艾嘉、歸亞蕾、陳昭榮 由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並非充滿搞笑台詞,而是細膩的透過故事編排,拍出華人家庭特有的趣味。飾演父親、也是大廚師的郎雄,在電影開頭4分半鐘內就展現燒菜的好手藝,洋溢著華人除夕夜準備團圓菜的年味。 《飲食男女》也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在家庭餐桌上,道盡老一輩父親和3位女兒價值觀衝突的親子議題。透過對話、菜餚的隱喻,化解了父女之間的緊張關係,圓滿了一家人。 飲食男女金句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沒什麼意思。 什麼叫做「可惜」啊,要心中有個「惜」字兒,才知道可惜。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忙乎一輩子就為這個⋯⋯想著這個氣人吶,好滋味誰嚐過了? 嚦咕嚦咕新年財 年份:2002年 導演:杜琪峯、韋家輝 主演:劉德華、劉青雲、古天樂、梁詠琪、應采兒 過年自然少不了打打麻將,而《嚦咕嚦咕新年財》肯定是麻將題材中最經典的一部電影。由劉德華飾演的「麻將大俠」,牌技好不說,牌品也是絕佳。尤其是拿到一手爛牌時,他的心態更值得人們學習。 在一場牌桌上,麻將大俠與梁詠琪飾演的女主角,拿到的每一張牌都會放槍,於是他們東挑西選,打了一張六萬,結果台數賠最少。梁詠琪不由得大聲歡呼,這時麻將大俠對她說:「贏錢未必開心,有時打對了牌才有滿足感。」 嚦咕嚦咕新年財金句 人品好,牌品自然好。 有時贏錢未必開心,打對了牌才有滿足感。 只是打麻將,不用賭身家。 我要替我兒子報仇!保安!可以讓人這樣打了又打、打了又打的嗎? 大尾鱸鰻 年份:2013年 導演:邱瓈寬 主演: 豬哥亮、楊祐寧、郭采潔、陳博正 過年怎能少了台灣「賀歲帝」豬哥亮呢?自2011年起,豬哥亮年年都演出春節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每年均破新台幣億萬票房。 其中,《大尾鱸鰻》把豬哥亮獨具特色的「豬氏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笑料十足,因此吸引許多老觀眾進場支持,創下近4.3億的票房。 大尾鱸鰻金句 Over My Dead Body! 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2.06

管理

與「時間管理」相關的所有策略中,「授權」是最重要、但也最困難的一環。多數企業主管之所以忙到無法分身,大部分都是卡在這一關。還有一些早期的創業家,雖然建構規模龐大的事業,也因為後繼無人,必須撐到八十幾歲還不能交棒。 大至企業、小至家庭,都有「授權」的問題。傳統家庭中,所有勞務多半都由母親一肩扛起,等她忍到極限開始抱怨,要求分工合作,但配偶與子女因為不具備相關經驗與能力,連最細瑣的家務都難以勝任。不知道是不肯學、還是真的不會做,總是越幫越忙,家庭主婦看不下去,只好把工作又撈回來做,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既然沒人可以代勞,只好自己繼續過度操勞。 類似的畫面,在政府機關或企業組織也很普遍常見。尤其是以「強人」為主的領導的體系,主其事者早已習慣事必躬親,對部屬不放心、對工作不放手,又沒有針對接棒做系統化的教育訓練,長年以來就會形成「強將手下弱兵多」的局面。他的手下反而覺得自己有志難伸,實在很可惜。 不能充分授權,就無法真正放下 這些能力超強的領導人,有的是對決策權力上癮,有的是長期形成過度努力的工作模式,有的是在潛意識裡怕被後進超越,因此霸佔位置不肯下來,也牢牢抓著工作不放。直到讓自己做到衰老疲累、百病纏身,卻依然要面對無法順利交棒的殘酷局面。他們口口聲聲說的責任,其實是對權力的戀棧,讓自己一生都活得汲汲營營,半刻不得閒。 這些主管之所以無法順利授權工作,拿回自己生命時間的主導權,問題出在「四不心態」: 捨不得:除了戀棧自己的權力外,也對短期成本斤斤計較。 找不到:因為捨不得,就會更先入為主的認定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教不會:覓得良才,但因教導的耐心不夠、方法不對而彼此受挫。 改不了:若不能徹底改變心態與作風,就會持續惡性循環。 以上這「四不心態」,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癥結,導致授權失敗、時間失控。從基層或中階主管忙到沒日沒夜,犧牲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品質。耽誤的不只是時間,而是寶貴的人生。因此,要從改變自己的潛意識開始,務必要清除掉「忙是好事」的觀念,要很有警覺性的提醒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忙?」「真的都無人可以代勞?或取代我的工作嗎?」 同時請釐清這個觀念: 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確實是無可取代;但工作的執行卻是可以交接的。透過充分授權,被取代的只是工作的執行,並非是權力下授的這個人。真正的授權,不只是把權力下放而已,更重要的是用心成全接棒的人。 這個想法,可以讓必須授權的人,感到比較安心。換個立場,如果你是正在被培養的接替人手、或企業家第二代,就要建立這個觀念與界線。適時對教導你的前輩表達敬意與感激,以免彼此為了「留一手」而心生芥蒂。 除了刪除「忙是好事」的觀念,還要更積極建立「少做一點,並不是想要偷懶,而是有意識的讓自己可以把時間用在更值得的地方。」這個全新的觀點,才能往充分授權的方向大步邁進。 讓專業的來接手,不要對別人有錯誤期待 所有適用於辦公室的授權理論,都能延伸應用於家庭生活之中。例如,很多人都羨慕我家的印尼看護小姐,持續十幾年來,盡心盡力的分擔照護家母的工作。我當然很感激她,也謝謝上天促成這個緣分。其實當年我在聘用她之前,已和人力仲介公司有過很深度的溝通與準備。 我把母親日常需要照護的工作內容、要求技能、花費時數,以及她的福利待遇、獎勵辦法、休假規範,條列得清清楚楚,確保彼此的期望沒有誤差。 等到確定合作,她來到台灣之後,從語言學習到日常照護,我都按部就班教導,她也非常主動積極配合,逐漸培養彼此的信任與默契,讓家庭照護可以平順的運轉。雖然過程中難免會出錯,但每一次的挫折經驗,都是雙方共同面對與改進的機會。因此而日積月累的發展成沒有血緣的家人關係。 家母罹癌住院治療與追蹤的那7年,家庭照護人力遭遇前所未有的緊繃狀態,我和看護都是蠟燭兩頭燒。有些同事看我日以繼夜奔波勞苦,關心的問:「為什麼不主動向親友求助?」我的答案是:「寧願另找專業的幫手來協助,也不要對那些覺得事不關己的親友有錯誤期待。」 熬過那些日子,我更加確定:授權,一定要找對人,絕對不能圖方便、貪省事,否則一定會越幫越忙。甚至和親友傷了感情而反目,得不償失。 {DS_BOX_36521}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大人的青春,就該好好揮霍》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1.12

國際

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11月19日在義大利杜林(Turin)贏得2023 ATP年終賽冠軍,這是他第7次贏得這項冠軍,締造網壇紀錄。 喬科維奇說,今年是他職業生涯最精彩的一年之一。今年,他贏得了澳網、法網、辛辛那提、美網、巴黎大師男網賽、ATP年終賽等冠軍。今年ATP年終賽是喬科維奇第9次打進決賽,7次贏得冠軍。 在賽後訪談,喬科維奇被問到對於他的小孩可以在現場看他比賽有什麼感覺時,喬科維奇說,能在孩子面前比賽,一直是令他興奮激昂的事。他一直希望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在他們面前展現他在做的事;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懂得球場上正在發生的事。他一直很感恩,可以成為2位天使的爸爸,他們保佑著自己,帶給他快樂和喜悅。孩子給他力量。 當喬科維奇在頒獎台上發表冠軍感言的時候,他的孩子在球場邊,撿拾頒獎時放出的彩帶,收集起來放到爸爸的球拍上。 這個畫面讓我想起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說過的一段建議,凱利說:「要培養堅韌的孩子,要透過明確表述你們家庭的獨特之處,加強他們對家庭的歸屬感。他們應該能驕傲的說『我們家做OO』,這個OO可以是任何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我們家每天鍛鍊、我們家讀書、我們家樂於多給小費、我們家常幫鄰居、我們家做的飯好吃、我們家允許打電動⋯⋯,給孩子幾個愛家的理由吧。」 現在的喬科維奇不只是網球冠軍,近期他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家長需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需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也需要父母成為他的榜樣。挑選自己擅長的領域,讓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在孩子面前閃閃發光。一個閃閃發光的家長,會是孩子自我價值感的來源。孩子永遠不會成為你期待的樣子,他們只會成為你的樣子。 *本文獲「網球場的路上」授權轉載,原文:讓孩子看到你努力的樣子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11.21

職場

你曾經感到困惑嗎?想到自己接下來的人生,不知該往哪去,與其說是期待,更是說不上來的恐慌感。 身邊總會有混得風生水起的友人。 在學校我們羨慕「斐陶斐」,剛就職,羨慕的是拿出外商名片的朋友;再後來,羨慕酒席辦在艾美酒店、嫁娶得好的那些。 三十多歲的現在,看著別人、想著自己,念頭總是「我不如人」。 我是主管了嗎?公司年終講出來丟人嗎?除了自己不夠好的自責感,更害怕在這個「關鍵年紀」,是不是有哪個決定,一旦做錯了,再往後就翻不了身。害怕到40歲、50歲、60歲時,回顧幾10年前的這一天,會是滿心的懊悔。 為什麼我這麼清楚呢?因為十年前,我就是這樣一路害怕過來的。在那幾年失眠的夜裡,凌晨3點多,我總無法壓抑對自己的失望與恐慌。 我會反覆想著,二十多歲時,我辭職離開外商公司的衝動行為,想著自己繳回識別證、推門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天。 我是不是做錯了?我的人生,是不是就這樣,沒了? 我們都害怕有一天,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上週凌晨一點多,我與十餘年沒見過面的年輕朋友D,通了1小時的電話。 「我今天太鬱卒,所以睡不著。」這通電話始於D的這句話。 她年紀三十來歲,養著幼兒園的女兒,是企業裡的中堅份子;目前職位不上不下,這意味著有無限未來、同時也或許是不再長進的未來。 三十多歲,是卡在家庭與職涯間,自我實踐與擔起群體責任的年紀。不像是二十幾歲,nothing to lose。大家都說,你三十幾了,要更成熟、更會想了,已經成家了、是媽媽了、不能衝動了,凡事要多替家人考量。 三十多歲的同儕裡,有人是國際業務,繞著地球、意氣風發的飛行,IG上是滿滿的香檳與國外美照。有人繼承家業,抱怨上一代留下一堆爛帳的同時,出門開的,卻是賓士AMG跑車。 好像不管如何,三十多歲,人生就該有點成績;不管是職位也好,或是收入也好。三十多歲,是眼看著未來就要老去的、最後一個人生峰值。 「我其實看得到接下來的機會,就在那裡⋯⋯我該爭取升遷嗎?還是為了顧全家庭跟生活品質,把現在的工作顧好就好。」 「我不喜歡權力鬥爭,我不希望將來工作充滿算計。但我也怕我現在不去爭會後悔,因為機會過了就不會重來⋯⋯」 「我也在想,我要這樣繼續上班嗎?還是有一天我要創業?創業的話我能做什麼呢?想著想著就會睡不著⋯⋯」 D說了很多不會有解答的困惑,在老公與孩子熟睡、隔天還要上班的週四凌晨。 我們都害怕有一天,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更害怕的是,到了那天,再不喜歡,也已無力改變。 沒人能預測未來,以為誤了我的其實成全最多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沒人知道NFT會爆紅,接著又墜落得那樣快;不知道一場瘟疫會摧毀世界既有的平衡,餘震震盪至今。也就是說,你此刻的決定,極可能會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39歲那年,我成為求職無門的中年婦女。半夜焦慮到無法入眠時,譴責的就是當年自己離開外商的決定。 但3年後的此刻,我還後悔嗎?42歲的這一年,我過得挺好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享受時間的彈性,兼顧養育孩子的品質,擁有金錢方面的餘裕。這是我3年前無法想像的生活。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時間軸繼續向前拉伸,你的後悔,就有機會逆轉成鑲著金邊的美麗歷程。重點在於,做決定的當下,你夠不夠冷靜的盤算權衡各種得失。做決定後,又有多努力去為自己的決定埋單。 同時,有足夠的毅力面對所有打擊,並且不被自我否定的情緒滅頂。 今年很糟,明年不一定會更好。後年?誰知道,但你不往前走,真的什麼都無法預料。平心靜氣,讓自己能完整的走向新階段,不管那將是一場風暴、或是歲月靜好。 此時你該做的事是,穩住自己。就像39歲的我,處處碰壁時,多麼恨自己那年衝動、離開穩妥的職涯發展。 40歲的我,在老闆的看輕中忍辱,只為了一份能讓我養活女兒的薪水。我不認命,開始在臉書上寫文,同時把握所有與潛在合作對象的互動機會,讓人對我的能耐有初步信任,爭取受託的機會。 41歲,離開任職的公司,開始獨立接顧問案與講課邀約。每天瞪著自製的Excel營收表焦慮,擔心今年收入能不能超越受僱時的薪資。 42歲,走過案子被斷頭、房租付不出的窘境,收入重回數百萬的水準,信箱裡是滿滿的合作邀約,行事曆的排程已安到2024年7月。 當年離開外商的決定,成為我演講時的談資。是年少氣盛的不夠周全,卻也開啟我跨產業的資歷。 我以為誤了我的,其實,成全我最多。 冷靜考慮每個抉擇的得與失,想好了就向前 所以,接受內心這份恐慌與不安吧。面對未來,誰能不忐忑呢?但要去設想,做了這個選擇之後,你的日常將會變成什麼模樣。 你的時間會花在哪裡?面對什麼樣的人、處理什麼樣的事情?你會快樂嗎?如果不快樂,那麼值得嗎? 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要管「人家」。這裡的人家,包含你爸、你媽,你親戚、你同學,甚至是你的配偶,以及孩子。 如果你都權衡清楚你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你可能會有的獲得,那麼別人的意見終歸是別人的看法,你只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我相信你是個負責任的爸爸或媽媽,也是個愛另一半的先生或太太。但愛不是讓自己在關係中消失,把全部奉獻給孩子或伴侶。愛是把自己養得富足,讓自己有充沛的能力去愛人,在正向的付出循環裡,讓愛流動。 所以,不要想討好誰、或過度譴責自己,「我這樣是不是很自私」。沒有兼顧,只有取捨。但這份取捨,可以相對周全。 為了讓我有過動症的女兒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我帶著她遷回台南;但為了保有從北部業主處獲得的收入,我每週有2、3天得回台北工作。不在台南的這幾天,女兒就會住在她的老師家,與哥哥姊姊一起生活。 我沒有天天陪我女兒,所以我是壞媽媽?但我提供女兒安全寬裕的成長環境,那我是好媽媽囉?好或壞是別人貼的標籤,我們都不必管。 冷靜考慮每一個抉擇意味的得與失,想好了,就向前吧。你總會有感到遺憾的時候。人啊就是這樣,得了這個、念想那個,不會有完美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一直向前、再向前,遇到問題就解決,不讓自己止步於哪一個「錯誤」的決定。那樣,就會是越來越好的人生。 ▌本專欄與「陳珮甄」合作轉載,原文:寫給三十代的、偶爾感到恐慌的你:以後的人生,本來就會有遺憾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11.18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