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上游

共有 2557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作者簡介:Jeff C.,台大畢業後,曾就讀耶魯大學、巴黎高等商學院等北美、歐洲頂尖學府,十年間經歷了在法國、日本、香港、美國金融業的工作洗禮,感受到不同教育方式及文化差異的震撼。 疫情打亂了我對人生的規劃。在身心狀態達到幾乎要潰堤的程度後,我決定申請回台灣分公司待一陣子,等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再回國外工作。 整個疫情雖然歹戲拖棚,卻也並非沒有任何好處,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戴口罩上班。戴口罩真的太重要了。因為工作對我來說,困難的從來都不是建複雜的Excel財務模型,或是做上百頁華麗的簡報,最難的,是表情管理。 莫忘世上傻人多,上班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要與傻子主管做深度交流,你實在無法控制臉部肌肉自動擠出「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或「連這個你也會搞錯?」的紋路。 總之,自從戴上口罩後,我安心了許多,至少不用一直擔心自己相由心生,鄙夷神色在上司面前一覽無遺,甚至不小心發出一聲「嘖」。多虧口罩,我終於在職場打滾幾年後,得到了我以為一生都沒辦法習得的技能:喜怒不形於色。 就這樣,我自以為高深莫測了一陣子,游刃有餘的與各種未進化人類和諧相處,直到新物種「Z世代」,闖進了我的職場人生。 Z世代新人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其實新人我也看得不少,個性和表現當然也因人而異,然而,Z世代的新人讓我感受最強烈的,是他們非常在意事情的本質。這樣講有點模糊,舉例來說,以前遇到新人提問,他們大部分都會試圖問所謂的「聰明問題」(Smart question),就是問來讓人驚豔的;提問者通常對問題本身非常了解,根本不需要別人解答。 雖然有些故作姿態,老一輩的長官卻喜歡這樣的新人,因為這代表新人說出的話都經過思考,同時也給人一種很積極的形象。 不同於過去新人提問都有脈絡可循,Z世代新人喜歡問:「為什麼我們不做這個?這樣不是比較好?為什麼要多花錢?」這種一不小心回答,就會得罪人或洩漏部門黑暗面的問題。 很多策略性決策背後都有複雜的人情世故,我也不方便評論。可怕的是,Z世代只要覺得奇怪,就會刨根究底。 戴著口罩被問題轟炸的我,彷彿置身巨星離婚記者會,讓人招架不住,很想大喊:「全部給我閉嘴!」把奇怪的問題先擺一邊,我們先一起來看本週的科技股走勢好嗎? Z世代除了提問令人無法招架外,回答問題時也讓人懷疑人生。 吃了「誠實豆沙包」的Z世代新人 某次聽到同事在問新人問題,對話重點是想跟新人確認目前工作狀況,並用詢問的方式,軟性的要求新人協助處理某件較緊急的事情。 在我還是新人的時候,聽到上司態度提出類似的問題,就算忙到快要暴斃在電腦前面,只要上司稍微強硬一點,就會在露出為難表情一秒後立刻答應,結尾還要加一句「Happy to help.」(很高興能幫忙)! 但我偷聽同事跟新人的對話,越聽越感到錯愕,新人非常直接的對同事說:「很抱歉,我現在沒有餘裕可以幫你做事。」 雖然看不見新人口罩後的真實表情,卻可以確信他臉上沒有任何拒絕人的為難,因為他馬上又接了一句:「如果要同時處理其他的事情,會讓我無法專注在工作上,這樣我覺得有點困擾。」 他如此的直言不諱,讓我以為自己在做夢,現實世界怎麼會有人如此毫不修飾,簡單粗暴的把真心話說出來?主管的要求讓人困擾,這是每個下屬心中不能說的祕密,被他毫無保留的說出,簡直像在玩真心話大冒險,而不是在上班。 原本以為是個案,然而在聽到其他同事分享幾個類似事件後,我只想請一天假去參加Z世代畢業典禮,搞清楚他們領到的是畢業證書還是誠實豆沙包,怎麼每個人都直率到這種會嚇到人的地步? 總之,在耳聞並短暫接觸Z世代後,我對待Z世代的原則就是「能避就避」。 某天部門竟然規定每個人都要輪流帶新人,為了避免他們給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驚嚇,我決定暫緩修行,默默的觀察起他們的行為,最先被我鎖定的就是蛋餅。 補充一下,蛋餅是我幫其中一個台大畢業新人取的綽號,會叫蛋餅是因為他某天上班穿了一件有蛋餅圖案的襯衫,驚呆了辦公室一群只穿訂製白襯衫、手腕還要別袖釦的中年男人。 非常做自己的Z世代新人 蛋餅非常的做自己,做自己的程度讓我懷疑他擁有阜杭豆漿或其他連鎖早餐企業股份,就算被轟出公司,也能有吃不完的蛋餅和油條。 有次,蛋餅加入我與大老闆的會議,大老闆是金融圈大佬,投行圈沒人遇到他不是畢恭畢敬,連我如此佛系上班都得繃緊神經。他給什麼工作,全公司的人都是:「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師父萬安!」當然,除了蛋餅以外。 當大老闆要蛋餅做產業研究,蛋餅想了想,非常嚴肅的回答:「這個,我覺得還是請外部顧問研究比較好。」 他說完的當下,我的反應是「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 第一次聽到上司交辦任務有人拒絕的方式是「建議外包」,尤其我們本來就是專業財務顧問,這不就像麥肯錫顧問接到工作,在會議中跟老闆提議:「那我們找BCG(波士頓顧問公司)來做好了」,不知蛋餅腦袋裡在想什麼? 想幫他找台階下,無奈蛋餅已經飛上天了,我真的找不到那麼長的梯子,只好讓他跳下來,我肉身去擋,自己把工作接下來。 然而,如果你以為蛋餅就是來坑人的,其實也不是。 Z世代年輕人讓我學到的一課 蛋餅下班時間甚至比我還晚,不是在埋頭苦讀報告,就是在研究Excel模型。另外,蛋餅為人非常仗義,其他新人搞不定的東西,他就會一肩扛起,工作也不拖沓,先不論產出如何,其實算是努力又有責任感的新人。 有天我問他:「你怎麼每天都待這麼晚?」 蛋餅回答:「我想要趕快把東西學好,之後就可以跳到更好的公司工作。」 「……」(孩子,你這麼老實好嗎?) 雖然微傻眼,但漸漸的,我對蛋餅開始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大而化之不代表沒有全力以赴,比起我剛進入職場的謹小慎微,他大膽得多,不一定是白目。 或許是生長在串流、虛擬貨幣、短影音崛起的時代,又在求職時經歷了百年一遇的疫情,根深柢固的了解到循規蹈矩的危險;越按部就班的人,最後得到的越少。 對啊,為什麼我們總要照著規定來?別人要你背字母,你就一定要從A一路念下去,二十六個字母一個都不能少? 當你還在一個個細細描繪,得意於自己是如何把每個字母,寫得宛如印刷一般地完美時,別人早就大筆一揮寫上了「Z」。大步的,走到了離你很遠的地方。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 {DS_BOX_37392}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01

焦點

大型半導體業代表,非IC設計龍頭、迄今股價逾九百元的聯發科莫屬。 去年底,聯發科推出第一顆支援大型語言模型的晶片:天璣9300,讓你的手機即便沒連接網路,也能「玩」生成式AI。靠著這顆晶片,全球第五大手機品牌Vivo的新機X100 Pro,更在開賣一個月內創下較前代機種成長逾四倍的銷售量。 一鳴驚人的成績,其實是多年布局成果。6年前,聯發科開始把各種AI功能放入晶片,最初的算力,僅區區的2.5TOPS(AI算力單位,指每秒兆次運作);然而,走過兩千多個日子,上述這顆最新晶片,算力已逾50TOPS。 「從以前到現在,我們放了將近多二十倍的AI運算功能!」聯發科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向我們強調,「未來,可能還會往上提升。」 事實上,聯發科的野心不只手機。去年5月,它宣布與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結盟,雙方將共同打造自駕車晶片,一同搶進另一個邊緣AI應用:汽車市場;同年下半年,它們更被外媒爆料,正在共同研發個人電腦的處理器。 奇景團隊打掉重練,改賣解決方案研發「防偷窺」AI晶片導入戴爾筆電 雖受限於資金與人力,像天璣9300這種能運作大型語言模型的「大AI」晶片,並非每家晶片商都端得出來;但,當各種邊緣產品、如物聯網裝置的AI化,伴隨而來的,是琳瑯滿目、聚焦某種特殊應用的「小AI」需求,這個發展,就為中小型晶片業者,鑿開了搶食商機的缺口。 過往聚焦影像驅動的IC設計業者:奇景光電,就是一個例子。 近期,全球第3大筆電品牌戴爾(Dell),就導入了由奇景設計、能整合感測器的AI晶片。有了這顆晶片,一旦有人在窺視你的電腦螢幕,筆電會猶如「長了眼」、主動通知你正在被偷窺。 「在新一波的AI筆電,尤其商務用、或者是比較高階的AI PC,裡面會使用更多像奇景AI晶片,不管是做省電的工作,保護隱私或者增加人機互動的聲音、影像等感測器融合應用,會越來越多。」奇景光電副總經理陳有棟指出。 「做邊緣AI的Nvidia」,是奇景給自家公司的目標,陳有棟說,生成式AI是輝達、英特爾、超微(AMD)等「大咖」的天下,而延伸到邊緣AI,及在其中迸發各種特殊性、利基性的應用,就是奇景的機會。 其實,早在2年前,為布局邊緣AI,奇景將內部團隊打散重組,從原本沒有細分領域的專案管理與系統整合團隊,改成以解決方案平台為導向,包括:AI筆電、門鈴門鎖、安防監控、車用、生物辨識,布局各種不同垂直領域的應用。 「做邊緣AI生意,一定要做到『平台化』,」陳有棟說,這個改變,讓奇景不只是賣一顆晶片,而是一個包含軟體的解決方案,「我們會推模組、也會推參考設計,比如門鈴、門鎖,客戶拿到(我們的)這個東西,就可以直接量產。」 這波擴及全球數十億個硬體的新商機,甚至讓不少原本聚焦「雲端」生意的新創公司,也跨足隸屬「地端」的邊緣AI。 從聯發科到奇景,都在在顯示了對半導體業者而言,如何在廣大、五花八門的AI應用裡,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新市場,甚至隨之調整內部組織,是眾廠面對邊緣AI這盤生意,最需要建立的新能耐。 圖表製作者:李玟儀 ...

2024.01.25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