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男生退休後比女生容易早死?看懂人類演化的秘密:「阿嬤效應」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養生保健

為什麼男生退休後比女生容易早死?看懂人類演化的秘密:「阿嬤效應」

為什麼男生退休後比女生容易早死?看懂人類演化的秘密:「阿嬤效應」
撰文者:陳豐偉
好好退休 2024.01.10
摘要

1.越來越多研究認為,若在65歲之前退休,退休後不久,死亡率會微小但「統計上顯著」地上升。為什麼退休對大腦功能有這麼大的影響?

2.有意思的是,較早退休時,男性死亡率增加的幅度,又明顯多於女性。退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現「快樂但不健康」的行為,或許也是死亡率增加較多的原因。

較早退休,可能換來提早死亡與大腦變呆變慢

別被我的標題嚇到。的確,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若在65歲之前退休,退休後不久,死亡率會微小但「統計上顯著」地上升──例如有個美國研究說(來源),62歲就退休的男性,在退休的下個月,死亡率會比同年齡還在工作的人增加2%。

較早退休的人,大腦認知功能同樣會「微小但顯著」地下降。最近一份引人注意的研究來自中國(來源),逐漸擴大範圍、但還沒有在全國普遍實施的農村退休金制度,讓研究者發現,有退休金可領的地區,超過60歲、剛退休的人,立即、短期與詞彙的記憶力會變差,這會讓人想到失智症的前兆。這說明,不只在富裕的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一樣會有「退休加速大腦退化」的問題。

一些研究還發現,在法令規定的退休年齡之前幾年,接近退休的安逸感覺,會讓人停止鍛鍊自己的大腦功能,導致退休之前大腦功能就加速退化。比如說,57歲就可以退休的義大利人,跟65歲才能退休的美國人,若比較55歲時的大腦功能,平均起來是美國人勝出。

廣告

在富裕的已開發國家,社會福利越好,人民越早退休,換來的反倒是大腦退化速度較快。該怎麼做比較好?

提早退休會早死,那延後退休、在65歲之後多工作1年呢?一個追蹤18年的美國研究(來源),將退休的人分成退休時健康、以及健康已經出狀況(約佔三分之一)兩組。健康組若多工作1年,18年後的總死亡率會較低12%;「不健康組」多工作1年,總死亡率降低11%。在另一個追蹤時間比較短的希臘研究裡(來源),多工作5年的總死亡率,降低了10%。荷蘭的研究則顯示(來源),不要太早退休,可以讓60歲過後幾年的總死亡率下降32%。

也就是說,早退休雖然早享受,但你能享受的時間,卻可能是縮短的。你的生活品質,有可能會因為大腦功能退化而變差。而退休金制度,會左右我們的身體健康變化。美國實施62歲可提早退休制度後,62歲的死亡率就微微增加了。中國邁向全國實施退休金制度的過程裡,健康資料庫裡的大腦認知功能往下掉了一些。

可以再聊聊的是,退休初期的死亡率增加,又是怎麼一回事?覺得人生責任已盡,可以開始安享天年,會在體內引發什麼變化,讓原有隱藏的疾病迅速惡化?有意思的是,較早退休時,男性死亡率增加的幅度,又明顯多於女性。在上述的荷蘭研究與美國62歲研究,女性增加的死亡率都很微小。

廣告

男人活太老,演化上的益處遠遠不如女性?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長壽。到一定年紀、不需要再打拚了,男性此時似乎是會失去某個保護因子。這彷彿在告訴我們,年老的人類,女性繼續活著,比男性繼續活著更有演化上的優勢。

許多學者推測,人類演化過程中有鮮明的「阿嬤效應」。在採集、狩獵的舊石器時代,如果女性能活到孫子出生,幫忙照顧孫子,她孫子存活到成年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最近研究還發現,殺人鯨也有阿嬤效應,失去阿嬤會讓死亡率大幅增加。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群居動物,只要壽命夠長,或許多數都會有阿嬤效應。

相對的,動物界就沒有什麼「阿公效應」。在原始部落的生活裡,男性活太久,對孫子的存活率,可能沒太大幫助。這或許可解釋,為什麼男性年老卸下工作重擔後,反而死亡率會馬上增加──既然對撫育下一代沒幫助,演化上讓不再奮鬥、也漸漸失去戰鬥能力、還要跟孫子搶飯吃的男性死亡率高一點,對整個族群或許會比較有幫助。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男生退休後容易早死

一般來說,純粹「為退休而退休」的人(不是因為健康狀況不佳、或腦力衰退無法勝任工作而退休的人。在嚴謹的退休研究裡,會儘可能排除這兩種人),通常會比退休前更快樂、更有幸福感。

不過,退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現「快樂但不健康」的行為,或許也是死亡率增加較多的原因。在退休之後,男性會比女性更容易變成「植物」,社交圈子大幅縮小,說要運動卻不去,常常喝酒、看電視、躺在沙發上不起來。女性退休後會比男性熱衷於長青學苑、媽媽教室、社區讀書會,女性的社交活力平均來說優於男性,這會改善退休後的健康狀態。

還是活著,但大腦退化加快的「心智退休」(Mental Retirement)理論

在21世紀初期,美國、英國跟11個歐陸國家的大範圍研究,一樣得到退休後認知功能會顯著下降的結論。2014年針對自營工作者的法國研究則發現,比較晚退休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會顯著下降。許多歐美先進國家,重複做出類似的研究結果。

為什麼退休對大腦功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其實,人類大腦在成年之後,有一些功能本來就是逐年持續往下,但工作的用腦需求,就好比每天去健身房鍛鍊肌肉,可以對抗大腦功能的退化。退休後「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的感覺,對家庭的重要責任漸漸退居二線,就算我們會參加一些社團活動,這動腦的需求還是遠不如退休前正式的工作。

總結以上兩大重點,較早(65歲之前)退休,會增加死亡率、同時加快大腦功能退化,我們能怎麼辦?最理想的狀態,是找到你不討厭、不會惡化健康狀態的工作,一直工作到65歲之後。要不然,就是在退休後還能找個兼差的事情做。正好現在面臨少子化危機,也說不定,未來可以建立老年人到連鎖服務業打工的SOP,賺賺零用錢之餘,還可以延長健康餘命。如果找不到或不想兼差工作,那就記得,要運動,也要動腦,或許就能健健康康地活久一點。

最後,講個讀相關文章看到的重點。接近退休年齡時(如50幾歲)意料外地失去工作(如被資遣),會對身體健康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如中風機率會增加3倍。除非在富裕家庭,否則熟年非自願失業,都應該列入可能需要政府協助的高風險群。

簡單介紹「心智退休」理論

要瞭解心智退休理論,要先大略知道,有學者將大腦認知功能粗分為「流體智能」(fluid intelligence)以及「晶體智能」(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流體智能是跟遺傳與生理機制有關的、處理資訊的基本能力,流體智能的關鍵是執行操作心智功能時的速度。晶體智能則包含透過教育與生命經驗取得的知識。重點在於,流體智能在23歲達到高峰,50歲之後衰退速度會加快,衰退最基本原因是腦神經細胞處理資訊的速度變慢,也漸漸無法「多工」同步執行不同的大腦能力,從而影響到許多認知功能。晶體智能的高峰在35歲,隨老化衰退的速度會緩慢許多。

大腦的認知功能往往是由這兩種能力組合而成,所以很難劃分說那個能力是由流體智能組成。一般來說,記憶、抽象思考、執行功能的核心是流體智能。在一些通俗的MBA商業書籍裡則會提到,流體智能跟快速統合資訊、迅速判斷、堅持創新的直覺洞察能力有關。總之,對一般讀者來說,我們要理解的是,主張「心智退休」理論的學者認為,退休後退化速度加快的,主要是「流體智能」,而他們認為這些過了一定年齡就持續退化的能力,有一些「用進廢退」的成分在。

這些學者認為,一個「不費力」(undemanding)的生活環境,就無法抵禦、或甚至會加快某些大腦功能的退化。怎麼辦呢?快退休的人,要讓自己保持工作衝勁,不要因為快退休就逃避職場的責任。已經退休的人,還是要維持忙碌、有目標的生活方式,多做大腦運動(mental-exercise),可以延緩大腦退化。

但,怎麼樣的「大腦運動」對延緩退化最有效?除了打牌、下棋、玩線上策略遊戲,最建議的還是「做跟以前類似的工作」,比如退休醫師找地方兼診,退休藥師早上工作下午爬山,退休老師到長青或社區學苑教課。無論如何,最核心的點還是「要讓自己做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做做樣子有出門找人聊天就算數。

學者引用經濟學「人力資源」(human capital)理論解釋,「真的有用到大腦」,才會讓我們的大腦繼續把資源投資在腦神經細胞的儲存能力與執行速度。退休後不需承擔責任、或工作時有待退心態(on-the-job retirement),我們的大腦就往熄燈打烊準備了。

註:作者為精神科醫師,工作之餘喜愛從事心普、科普文的寫作。作者主張「資訊有價」,數千字的文章會在網路上自由流傳,兩三萬字的主題會以「科普小書(電子書)」的形式,0~100元的價格區間,以「絕望森林出版社」的名義銷售。歡迎瀏覽作者的「電子小書」。

參考資料:
The mortality effects of retirement: Evidence from Social Security eligibility at age 62
The Causal Effect of Retirement on Health and Happiness
WELL-BEING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WORK TO RETIREMENT
Effect of a participative ac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reducing mental retirement
Mental Retirement: Evidence from Global Aging Data
Retired, at last ?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retirement on health status in France
Retirement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Netherlands: Are the retired really inactive?
Mental Retirement
Retirement and cognitive reserve: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applied to survey data
Ageing,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retirement
Does retirement affect cognitive functioning?
The effect of retirement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Do Pension Benefits Accelerate Cognitive Declin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Age at Retirement and Mortality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The Greek EPIC Study
The Association of Retirement Age with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ase Against Early Retirement
For a Healthy Retirement, Keep Working

※作者簡介:陳豐偉,1971年生於高雄,現居高雄。1992年左右,就讀高雄醫學院醫學系時,受台灣時報副刊編輯王家祥肯定,在台灣時報陸續發表小說與報導文學。 1995年,小說《好男好女》獲得時報文學獎、入選爾雅年度小說選集。同年,創辦《南方電子報》。之後曾獲選「高雄文學館作家」。曾擔任卓越新聞獎、eMarketer網路行銷大賽與金鐘獎評審。因為從事醫療工作,多年間只有寫作專欄,不再發表小說與報導。於2015年底,才又開始寫書計劃。現於高雄創辦「絕望森林」出版社,出版「科普電子小書」與自己的小說。電子書現可於Readmoo電書平台購買,推理小說《恢復記憶就得死》即將出版。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陳慶徽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退化 退休 死亡率 大腦
好好退休
好好退休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與專業工作者一起學習在家庭、財富、人際方面做好準備,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