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財經媒體
數位領導力全報告

數位領導力全報告

一次下載,完整資訊

目前位置 首頁特別企劃從企業到個人 必備的數位領導力

特別企劃

過去10年,台灣全球創造的經濟利潤占比,一路由5%下滑到3%,主因是企業轉型過慢、成效不彰。 連帶,高附加價值的新型工作也不夠多,進一步拖累低薪環境。 而企業數位轉型是否成功,關鍵則是「數位領導力」。 《商業周刊》舉辦全台首次〈數位領導力大調查〉,盤點攸關你我未來10年的全新競爭力。

雲端給它機會搞破壞!助聽器小蝦米崛起戰記

這是一個小蝦米想挑戰大鯨魚的故事。故事主角,是助聽器廠元健大和執行長吳志賢;而他的戰場,是如今全球新商機「雲端助聽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70歲以上長者中,大約2/3有聽力問題,但助聽器使用比率不到市場真正需求的1/10。主因是傳統助聽器價格高昂,單耳平均新台幣5萬元左右,不是人人負擔得起;然而在售價結構上,器材僅占1/3,2/3為售後服務,是因為助聽器不像眼鏡,戴上後仍須時時微調,使用者得勤跑門市求助聽力師。「調整助聽器音量,原理不就跟調整音響一樣?為什麼非到門市不可,還要把服務費加進成本?」吳志賢直言:「就是因為資訊不對稱啊!」市場被六大品牌占據 代工電源供應器成切入契機吳志賢選擇全新商業模式:以雲端SaaS(軟體即服務)累積數據、建立平台,使用者戴上助聽器後,可用手機App自行調節音量,或讓機器抓取數據,「自行調整(Self-fitting)」到最適合你的狀態。然而,元健大和的競爭對手都是大鯨魚。全球助聽器市場由峰力(Phonak)、奧迪康(Oticon)、西嘉(Signia)等六大品牌占據,市占率超過9成5。相比之下,元健大和年營收不過新台幣2億2000萬元,營收規模不到對手百分之一,是真真正正的小蝦米。本土小蝦米為什麼敢於挑戰國際大鯨魚?早在2009年創立元健大和之前,吳志賢另一個身分,是小型智慧電網製造商元皓能源董事長。擅長研發的他更曾以個人之姿,連續三年拿下「國家發明創作獎」,手上握有30幾個專利。台經院台灣健康醫療產業聯盟秘書長金惠珍形容他:「談到技術,眼睛就閃閃發光。」2003年,日本大廠歐姆龍(OMRON)找上門,問他能否代工助聽器中的電源供應器?發電機與電池乍看八竿子打不著,但吳志賢立刻答應。趁大廠「沒必要現在做」搶攻以後進者之姿切入雲端除了技術互通性高、可望日後與各大電器業者合作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他的妹妹就是聽障人士。「妹妹長得很漂亮,出生就不吵不鬧,大家都以為她很乖,上小學後才發現是先天性聽覺神經發育不全……。我從小看她忍受種種不便,就想試試看能把助聽器改善到什麼地步,」他說。30年前,妹妹的助聽器單耳要價新台幣一萬元,儘管價格不菲,卻問題不少。例如電池平均每2到3天就得更換一次,消耗量極大。為歐姆龍代工3年後,他研發出「充電式助聽器」並取得專利,興匆匆推薦對方採用,沒想到不僅遭拒,還附上一句警告:「因雙方簽署過保密協議,若他持續發展自有技術,就必須放棄歐姆龍訂單,全面停止代工。」經過兩年掙扎,2008年底,吳志賢毅然放棄所有助聽器代工,正式將公司分為「能源發電」與「助聽器」兩大事業體,後者獨立為元健大和,全力衝刺助聽器研發與製造;而這項決策所付出的代價,是當年營收驟降30%。他坦言衝擊劇烈:「但如果這30%的收入是要拿未來去換,再心痛都不能要!」他四處參加研討會,還赴澳洲向聽力學權威迪倫(Harvey Dillon)請益。迪倫給了他一句話:「只有使用者最了解自己的聽力狀況,助聽器最終一定會走向『自行調整』!」從此,吳志賢決定走向雲端服務。他不做傳統客製化、高單價、從聽力中心訂製的標準助聽器,而是自創品牌,發展非處方助聽器(OTC,Over-The-Counter)。機器與雲端連結,使用者可在家透過打字或語音通話與聽力師溝通,由聽力師調整參數後,客戶按下「確認」即可套用;緊接著還會跳出滿意度調查,確保服務品質。他更通過宜蘭科學園區的產業審查,將在明年蓋出千坪「雲端聽力服務中心」,目標是在兩年內累計約五萬筆以上資料,依照性別、年齡、聽損狀況、環境分貝等參數進行演算,做到讓助聽器自動調整,也就是俗稱的智慧物聯網(AIoT)。這商業模式固然創新,但盤據聽力市場多年的六大品牌,難道想不到嗎?「國際大廠當然也能做,只是現階段還不必要!」宜蘭大學EMBA執行長官志亮分析。由於六大品牌都是跨國企業,在台灣的經銷服務多仰賴聽力中心,若推廣雲端助聽器,將破壞長年建立的產業生態鏈與商業模式,風險太高,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這給了元健大和時間。另外,站在台灣的製造實力上,元健大和推出的耳內型助聽器不僅體積小、雲端技術不輸國際競爭對手,價格卻更有破壞力。跨出海外勝率未知他看好美國開政策大門「因為省下服務成本,售價只要傳統的一半!」吳志賢表示,在台灣市場,自有品牌「耳寶」將在七月進駐家樂福和健康人生藥局,未來更將開啟連鎖加盟。去年,元健大和年營收與前一年相比,增加43.5% ,毛利成長115%。資源少、規模小的公司在被忽略的利基市場,以更合宜的價格挑戰市場先進者,這正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破壞式創新」的實踐案例。然而,這仍隱含兩個風險。一是數據量多寡,將大幅影響助聽器自行調整的精準度,台灣市場規模小,元健大和遲早必須跨境海外與國際品牌正面交鋒;二是市場反應仍有待觀察。由明基(BenQ)投資的虹韻聽力中心總經理王安指出,雲端助聽器確實是新趨勢,但台灣市場反應平平。他推測,對銀髮族而言,App使用門檻仍偏高,「且很多老人家到門市,說是調整助聽器,但超過五成的目的是為了跟店員聊天!」對此,吳志賢仍信心滿滿。不僅因美國政府已正式宣布2020年起,各大醫材行與零售通路皆可銷售OTC助聽器,市場機會明確;更因為元健大和已通過審查,即將在6月初進行首次公開募資,走上興櫃之路。憑藉著全新商業模式,「MIT」(台灣製造)小蝦米躍上檯面,挑戰跨國大鯨魚。儘管資本市場的反應仍屬未知,但在極度寡占的助聽器領域,吳志賢已然躍上檯面。

2019-05-30

150萬會員資料亂糟糟 杏一如何翻轉它?

杏一醫療是國內連鎖醫療用品通路龍頭,去年營收突破新台幣46億元,與前年度相比,年成長率超過7%,寫下自身歷史新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稅後淨利年增率高達26.57%,是營收年增率的3.8倍。這意味著,資源投放更為精準、經營效率提升。台灣醫療器材與用品市場競爭激烈。台灣不過2300萬人口,卻有逾8000家醫療器材與藥局。儘管位居龍頭,杏一醫療店數市占率不過4.68%,它怎麼在競爭紅海中,逆勢取得成長?

2019-04-18

全台六百萬會員 手機裡有一間全家超商

全家便利商店今年3月27日宣布,線上支付綁定信用卡功能開通,將自有線上支付工具My FamiPay(MFP)綁定國泰世華與台新銀行信用卡,消費者只要打開App,就能線上預購商品。升級會員3.0,瞄準數據著手:品牌差異與回防電商

2019-03-28

一千村里長、三個老科技 救助五千邊緣家庭

3月8日週五早上,天空下著雨,葉建宏操縱著電動輪椅進入台北市建功里辦公室來領「村里平安箱」。里長周志賢介紹著,葉建宏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的患者,一直努力自主生活。他31歲離開家,參加扶助計畫努力復健,從原本臥床到能用電動輪椅行動。雖然有美編專長,但很難取得穩定案源為生;有時應邀演講分享心路歷程,但某年的演講車馬費收入卻讓他失去中低收入戶資格,成為「社會邊緣戶」。「光是我們里,邊緣戶就有7到10個,」周志賢忿忿不平描述:有的人童年就被母親遺棄,但母親再婚後新家庭總年收入超過標準;有的親人名下有房產,可是早就不相往來……。許多邊緣戶日子過得比中低收入戶還苦,卻因為資格不符,難以取得補助。

2019-03-14

數位領導力不只決定企業在未來十年還能不能繼續賺錢、有沒有前景;也決定了員工要不要、能不能留下來一起奮鬥。《商業周刊》為你一次打包數位領導力關鍵概念,以及數位轉型方法,點擊取得「企業數位轉型秘訣」。

想增進你的數位領導力,立刻登入下載:

尚未成為商周會員?立即註冊

或使用以下帳號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