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大西洋船員骨折,到偏鄉癌友,一台主機讓醫療從醫院走向遠洋與家庭裡,北醫率先打造兼具實際應用與獲利的遠距醫療商業模式。
2.克服24小時營運的高成本,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找出需求、各方都受益,才能長久」讓醫病皆受惠。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劉文琪(左2)率團隊提供24小時連線的遠距照護,不只服務偏鄉及遠洋,也提早布局醫療業缺工商機。(攝影者.程思迪)
航行在大西洋的遠洋商船上,離家數萬哩的船員在搬貨時跌斷腳,眼見骨折處發炎腫脹,即使是最近的港口都還有五天航程⋯⋯,在四顧茫茫、連不上網的汪洋大海裡,只能眼睜睜讓傷口惡化,坐以待斃嗎?
遠洋作業的船員們如今不再孤立無援。船長使用低軌衛星,即時連線數萬哩外的急診醫師,能二十四小時服務,不受地域、5G網路限制。
疫情前十年,已是台灣遠距醫療推手
一台主機找出偏鄉癌友、全天候照護
這背後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醫療中心。該中心主治醫師會先透過鏡頭檢查狀況,再下醫囑,例如按時服用抗生素、用繃帶固定患部,避免惡化,接下來,護理師還會每日關心病況,直到靠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