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街家宴

緬甸魚湯麵口感綿滑如羹。雖稱為麵,實際湯裡是米線。(來源.洪愛珠提供)

中和華新街一帶,又稱緬甸街。1960年代末,緬甸發生大規模排華,此後數十年,華僑陸續遷台,聚落形成。以伊洛瓦底江為界,有緬北(上緬甸)原籍雲南的華僑,以及廣東、福建為主的緬南(下緬甸)華僑,將滇味的粑粑絲、印度咖哩和烤餅、廣式飲茶和臘味,雲集在300公尺的街上。

複方香料揉合蝦醬的濃鮮味時隱時現。部分女性在臉上搽淺金色檀娜卡(Thanaka),一種樹皮粉漿,有防曬保養作用。沿街奶茶店滿滿是人,語聲沸騰,側耳細聽,一句也不懂。這裡是緬甸華人的新據點,城中一塊豐饒味覺的飛地。

兒時隨母親來華新街的東南亞雜貨鋪,買濃味印尼蝦餅。將硬幣略大的餅胚入油鍋,以煎匙抵著,瞬間舒張呈巴掌大小的平坦蝦餅,是絕佳派對零食。成年後我自己常來吃豌豆粉,牛趴呼湯、炸乳扇、羊肉咖哩,鑽進市場買香茅薄荷,在沒有橫招的「清真雲南小吃」,吃極薄脆的奶油烤餅配緬甸奶茶。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