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科技與老工藝碰撞現場,看機器人蓋房、竹片組家具

  1. 1.在AI時代,數位科技介入藝術、創新建築,帶領設計產業大爆發。

  2. 2.為解決建築缺工和材料應用難題,逢甲大學與陽明交大共同創立實驗室,生產營建機器人;運用竹片、塑料列印藝術裝置、打造3D家具。

作品《逐雲》,不規則外觀充滿流線感。(來源.ROSO機器人工作室)

過去多以手工傳承的傳統工藝,保有手感的質樸與細膩,其中的珍稀性與傳承感,值得現代珍惜。但如今數位科技興起,新時代的創作方式結合傳統工藝,開始探索過去達不到的延展性與形狀。

台灣使用科技結合傳統工藝與創作,其實除了藝術家范承宗,還有透過數位方式,結合機器人與新科技打造數位工藝的團隊。由逢甲大學與陽明交大共同創立、副教授王識源與盛郁庭研究的「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最初成立是因為想解決建築業面臨的缺工問題,他們製作營建機器人,與營造廠和建設公司合作,依照施工需求打造噴漆機器人、速乾水泥機器人等。

水泥、紅磚、木頭、塑膠都是材料。他們想測試用不同材料,結合傳統工藝手法、演算法,以及用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方式,製作大型藝術裝置,希望透過不同作品,引起對於多樣性材料的討論與注意。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