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不減反增,美國人迷上「提早花錢」?看懂利率背後的消費意義

錢存在銀行會因利率生出更多錢,但如果先拿去花掉,等於放棄那些多出來的錢,因此利率又被稱為「提早消費的價格」。目前美國人預期薪水上漲,不怕失業,當下消費就更大膽了。(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在經濟學上,利率是現在或未來消費的取捨。我今天手上有100元,可以買個麵包吃掉,也可以不吃拿去存銀行,1年後拿回本金加利息102元。我若今天花掉,就放棄了1年後2元的利息,這就是我提早消費所付的代價。因此利率被稱為「提早消費的價格」。

當人人都想提早消費,當下資源變得供不應求,「提早消費」就變得更貴了,利率因此上升,這和任何商品供不應求就漲價完全相同。當人們更傾向現在消費,而不願等到明天,這就叫「時間偏好率上升」——對現在的偏好增加,白話就叫「及時行樂」。

為什麼人們現在就想消費,而不願等到明天?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認為,當人們收入呈遞增狀態,也就是「明天會更好」,他們今天就敢花錢。舉個例子:老闆告訴你以後每個月加薪2萬元,你今天的消費就會上升,因為你的未來更光明了。反之,老闆告訴你下個月起永久減薪5,000元,你今天的消費就會縮水,開始多存錢以防未來苦日子。這正是收入隨時間變化,人們消費也跟著起落。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