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未來無法預測 才是好預言

預測通常無用,是因為沒有回應
就算事先知道了,也不一定會做出不同決定,因此要求窺見未來,似乎是徒勞無功。

描述未來應更明確、生動
這做法被稱為「未來情節思考」,讓人們想像預測成真後實際生活場景。

只做單一預測,恐注定虛假
提供兩種合理但矛盾的情境,如此可讓我們去思考:任一情境發生時該怎麼做?

FT《金融時報》

本文取材自全球最受尊敬最有特色的金融報刊《金融時報》

幾年前,在一場現場講座的觀眾提問環節上,有人要求我履行經濟學家的職責,對未來進行經濟預測。

不過,這個提問人對預測有相當嚴格的標準。因為他告訴我,前一位主講人是一位知名科學家,他警告全球將發生致命的流行病。那時是2019年秋季,我的預測會跟他一樣好嗎?

我用兩個反問來回答:首先,這位提問者永遠不會聽到,任何比他在2019年時聽到還具影響力的預測。不過,就算他事先在2019年知道了這個預測,他會因此做出任何不同的決定嗎?我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這樣,他又為何要對另一個預測感興趣呢?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