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川普對等關稅公布,台灣迎來32%關稅!台商全球搬,搬了個寂寞?

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台灣將被課徵32%,半導體雖獲暫時豁免,但台灣出口美國主力AI伺服器恐逃不掉。台商全球佈局的生產基地如越南、泰國同樣被課重稅,這次台商表明,不再搬廠了!
【直播】川普投彈,商周拆彈!別讓恐慌決定你的錢途,點我收看(開啟小鈴鐺)
清明時節,台商迎來的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至今,最兇狠的關稅政策。
川普4月2日宣布,對所有進口品實施全球通用的10%關稅,同時針對與美國存在最大貿易逆差的60個國家,徵收更高額的「對等關稅」。
在白宮玫瑰園的這場「讓美國再次富裕」記者會,川普指出,美國正進入緊急狀態,這些關稅措施,就是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出的。

看到這張表,多數人最大的疑惑是:台灣對美國課稅64%是哪來的?
根據2024年數字,美國的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而美國從台灣進口的進口額為1163億美元,相除之下為63.5%,也就是川普拿出的「手板」上「台灣對美課徵關稅」高達64%的來源。
紐時整理的公式是:對美課徵關稅=貿易逆差/美國從他國進口額。
電子五哥:這次我們不會再搬了!
近年,台商從中國賺移產能的重鎮如越南,這一次被課徵高達46%的輸美關稅;另一重鎮泰國,也被課了36%的關稅。
這引發的下一個問題是:台商,還要繼續搬廠嗎?《商業周刊》第一時間越洋採訪台灣電子五哥的多位跨國主管,他們明確地說「這次,我們不會再搬了!」
以下,是一位人在越南的電子五哥廠長告白: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我已經問過我所有的美國客人,客人告訴我們的是,「你們不要再遷廠了,未來訂單不受影響,政府要課稅,就讓它課吧!」
客人會這麼想,是因為這次川普的關稅,不像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6年前,美國只針對中國一個國家,而當時我們電子五哥幾乎所有的生產基地都在中國,所以一定引發恐慌、也一定要搬家;但,6年後的這次,很不一樣。
這次,川普是對每一個國家都課稅,不是針對越南或泰國,換句話說,「你把廠搬到其他國家都一樣、都要被課稅。」越南這幾年在大家努力下,成本慢慢降下來,供應鏈也逐漸齊全,現在,工廠折舊都還沒攤提完,怎麼可能再搬家。
所以我的結論是,不管是我們還是電子五哥同業,「這次,我們不會再搬了!」
至於最近大家講美國製造,未來只會有少部分、毛利超過15~20%的產品,像伺服器,才會在美國生產。至於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像筆電、手機、網通產品,不可能在美國生產,在那裡,連作業員招不招得到、都是問題。
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代工廠製造完產品後,包括運輸、報關,都是由客戶、也就是美國品牌商負責,將來,當他們必須承擔關稅,然後再把關稅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可能引發消費緊縮,這會反過來,影響全球電子業景氣。
還有一點未來可以觀察,就是如果美國對每一個國家都徵關稅,搞不好,有一些產品就會回到中國大陸生產了,畢竟那裡的工人技術、供應鏈成熟度,都是相對好的。川普這記七傷拳,說不定最後還幫了中國一把。
台灣半導體暫時沒事?AI伺服器恐全中彈
這次對等關稅,川普雖然「豁免」半導體,但其實半導體並不是台灣出口美國的最大宗,AI伺服器及顯示卡相關零件才是。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統計,去年伺服器(自動資料處理)相關產品,占台灣出口美國總額過半,最大宗顯示卡相關零件,去年出口額高達318億美元,年增率更是達到近216%,但是卻不在豁免之列。
獲得豁免的半導體,例如積體電路,雖然出口美國表現不俗,去年年增超過一倍,但其實出口額僅67億美元,只占出口美國總額6%。半導體雖是我國產業重鎮,但其實最大出口地是中國和東南亞。川普的法外之恩,台灣恐怕無緣。
目前,台灣針對全球進口進車課徵約25%關稅,所以也很可能成為被美國盯上的重點商品。

分析師:雜亂無章的關稅政策!
CNBC報導,令市場不安的是,這些稅率遠高於預期。新的對等關稅,加上已經對該國徵收的關稅,中國的關稅稅率將高達54%。
「這個政府此次交付的政策與之前任何一次一樣雜亂無章,新關稅之上的複雜程度更是超出了預期,市場尚未對此定價」B. Riley財富管理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表示。
藍籌趨勢報告的首席技術策略師Larry Tentarelli也指出,「如果他只是推出10%的關稅,我認為現在市場可能會上漲不少...但由於關稅高於許多人的預期,我認為這會在目前造成更多的下行波動。」
受避險情緒推動,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COMEX黃金期貨,短暫突破3200美元。
根據週三盤後交易的損失推算,標普500指數可能在週四正常交易時段重新跌入修正區域。川普持續公布的關稅計劃所造成的高度不確定性,已開始在一些疲軟的經濟數據中顯現,這進一步加劇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從而給股市帶來更大壓力。
_
【直播預告】4/4 19:30
川普關稅震撼彈,你的資產撐得住嗎?別讓恐慌決定你的錢途!
由業內人士與商周記者,帶來第一手消息!
台股開盤前,你一定能做好準備。 點我,開啟小鈴鐺
責任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