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香港股市回暖、新加坡崛起,台灣離「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還有多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香港股市回暖、新加坡崛起,台灣離「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還有多遠?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香港股市回暖、新加坡崛起,台灣離「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還有多遠?

香港股市回暖、新加坡崛起,台灣離「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還有多遠?
金管會為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第一步選定在高雄設立地方資產管理試辦專區,鼓勵銀行進駐專區設置營業據點,並引導國內外資金進入地方產業。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黃齊元
摘要
  1. 台灣金融業2024年營收首度突破兆元,金管會規劃設置「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留住財富、吸引資金。
  2. 香港雖因政治因素在國際金融地位上下滑,但2025年因DeepSeek帶動金融市場回溫,而新加坡則已成為亞洲家族辦公室與跨國企業總部首選。
  3. 台灣金融監管仍以「防弊」為主,若不進一步開放市場,將難在亞洲金融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

台灣除了電子業與半導體產業外,金融業也是一大支柱,2024年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期貨投信、保險業)營收首次突破兆元大關。

為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重鎮,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規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選定在高雄亞灣區設立「資產管理專區」,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進駐,促進境內外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然而,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在法規與稅制上仍是一大挑戰。目前金管會的策略在於「留財」,過去高資產人士多將資金匯往香港或新加坡,由私人銀行管理,現在則希望能留下這些資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地位角力,DeepSeek帶動資金回流

傳統亞太金融中心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主。近年來香港受政治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地位下滑,新加坡趁勢崛起,成為亞洲家族辦公室與跨國企業總部的首選。

但2025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有所回溫。DeepSeek的成功帶動香港與中國A股大漲,特別是科技概念股。例如,阿里巴巴股價自年初以來已上漲約48%,香港的IPO與募資市場也復甦,如比亞迪近期在香港成功募資56億美元。自中國湧入的資金,也讓香港成為中國的境外資本市場。

台灣情況與香港類似,外資逐漸撤出,但本土資金卻更加活躍。例如,美商保德信投信近日出售股權給玉山金,看待台灣市場,然而,本土投資人的動能仍然強大。

台灣金融業動作頻頻,開啟整併潮

近期台灣金融業展現出新氣象。2024年,永豐銀行斥資4.35億美元收購柬埔寨最大微型存款金融機構,年底宣布以599億台幣購併京城銀行,擴大市場版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合併案,2025年3月31日正式獲得金管會核准,中信金也曾試圖介入收購。這波購併潮,顯示出產業的活絡;有商機存在,業者才會積極購併。

在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方面,新加坡積極跟上趨勢,成為亞洲加密貨幣的產業中心。相較之下,台灣主管機關仍以「防弊」為主,推動「興利」的速度總是慢人一步。若台灣不進一步開放市場,不讓投資人參與更多國際創新金融商品,將難以在亞洲金融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灣在電動車、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已經落後,現在AI、半導體也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未來我們應以雄厚金融實力,打造台灣成為亞洲區域的金融中心!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將開始,你認為最具潛力的經濟特色是?
1. 大量隨香客促進地方消費
2. 帶動周邊商品銷售
3. 創造龐大志工經濟
4. 跨縣市路線的旅遊經濟
5. 科技加持的數位商機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股市 金融業 新加坡 資產 香港
老總的兩岸手札
老總的兩岸手札
黃齊元
展開箭頭

大中華地區金融界最負盛名的投資銀行家,投資銀行界的領軍者 ,具有超過30年投資銀行和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目;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大陸併購公會理事,2008年度榮獲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2010年度再獲台灣證交所最佳證券承銷商(海外組)。美國史丹福(Stanford)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職: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共同發起人/蔚藍華騰智慧顧問公司董事長/智門SmartGate創辦人。

黃齊元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