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AI熱過頭?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示警:開始看到泡沫浮現

- 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蔡崇信警告AI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風險,許多數據中心投資彼此重複,部分建設甚至在尚未確定客戶前就開始籌資。
- 蔡崇信對美國科技巨頭如亞馬遜、Google、Meta各自承諾投入高達數百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表示震驚,認為這波熱潮已有盲目發展跡象。
- 不具名的供應鏈業者指出,需以自用與租用角度看待算力過剩風險。大型科技公司擴建數據中心主要為自用,而以提供算力為業的中小型雲端服務商,確實面臨供應過剩風險。
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及主席蔡崇信昨(25日)天示警,現階段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速度超出AI的初始需求,尤其美國許多數據中心投資彼此重複或相互重疊,使得AI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風險。
蔡崇信:我開始看到某種泡沫浮現
蔡崇信25日在香港出席滙豐全球投資高峰會時表示,從美國到亞洲等各地的科技巨人和投資基金,都在搶建伺服器基地,但這波熱潮已有盲目發展的跡象,許多計畫在動工之初,根本沒有明確的客戶對象。
阿里為中國雲端服務龍頭,蔡崇信一席話,引發市場對AI泡沫化的疑慮升高。受此影響,台股AI族群25日走勢相對疲弱,與阿里合作密切的英業達股價走跌;廣達、緯創都以平盤作收。輝達周二美股早盤跌幅約1.5%。
蔡崇信說,「我開始看到某種泡沫浮現」,有些規畫中的資料中心還沒取得客戶的「上架」協議,便開始籌資,「當我看到有人靠推測來蓋資料中心時,就開始擔心了。現在有不少人出來募資,基金也紛紛湧現,要籌募上億甚至幾十億資本。」
他指出,單是今年,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臉書母公司Meta已分別承諾將投入1000億美元、七億美元及多達650億美元,用於興建AI基礎設施,「我對美國在AI領域拋出的投資金額感到震驚」。
算力供應真有過剩風險?
相對於蔡崇信的示警,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在GTC大會表示,輝達Blackwell平台晶片已全面量產,業界對輝達的AI算力需求「正前所未有飆升」,客戶需求驚人;他並多次提到AI運算單元(token)大量應用在生活、交通、醫療等場景應用,對token運算需求有增無減。
然而,不具名供應鏈業者說,蔡崇信擔憂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速度可能超出AI的實際需求不無道理,此事需區分為租用及自用角度,像阿里巴巴、亞馬遜AWS、微軟、Google等業者建設AI資料中心除了自用,也租給其他客戶使用,但本質上這些大型業者近年來增加AI資料中心主要是為自用,擴張AI相關業務。
供應鏈業者指出,若單純是其他中小型雲端服務供應商,主要以提供客戶算力為業,而非自用為目的,目前市場算力供需確實有過剩的風險
今年初中國開源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市場對AI算力採購是否下滑的疑慮。當時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回應,AI伺服器市場正在擴大,過去由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主導採購,現在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也開始購買AI伺服器,以訓練自有的AI模型,市場結構出現明顯變化。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蔡崇信示警:全球AI數據中心建設恐陷泡沫風險
鴻海美國製造加碼47億元 法人:滿足客戶需求 爭食AI大餅
傳日本三菱汽車找鴻海生產電動車!預定本月底正式宣布 「鴻海牌」EV要在日本起飛了嗎?
輝達GTC舉行「台灣之夜」晚宴 黃仁勳與施崇棠大啖美食
責任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聯合新聞網 (udn.com)於 2000 年成立,以成為中文市場頂尖全面內容服務提供者為目標。透過優質內容、資源整合、客製服務及市場開發,提供更多元及全面的資訊服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