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納粹事件的反思:無感比無知更可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納粹事件的反思:無感比無知更可怕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納粹事件的反思:無感比無知更可怕

納粹事件的反思:無感比無知更可怕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葉丙成
教育online 2016/12/26

高中生扮納粹事件,引起以色列、德國外交單位抗議,教育部危機處理先懲處以對外國有所交代。但這次的事件,是懲處之後、媒體報導一陣子後就結束了嗎? 許多人以此事件批判學生無知、老師無知。我認為以此事件來看,無知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無感。

你說這些學生是真的無知嗎?不知道希特勒是誰嗎?不知道希特勒跟納粹做過什麼事情嗎?如果他們是無知到希特勒都不認識,連納粹是什麼都沒聽過的話,他們不會興沖沖的提議要扮納粹。

如果他們從課本有念過希特勒而認識希特勒,他們應該也會看到課本上寫到德國在二次大戰侵略各國的史實,應該也會知道納粹以毒氣屠殺了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的恐怖罪惡。我相信如果實際去問這些扮納粹的學生的話,他們應該多數知道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史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學生不是沒有知識,不是不知道這些史實。但他們還是決定要扮納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很諷刺的,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的教育只在乎知識。對台灣的學生而言,希特勒、猶太人屠殺,跟歷史課本中蒙古人侵略歐洲、十字軍東征,沒有差別。因為它們都不過是: 「課本裡要記要背要考的一段話而已」

當教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時候,孩子們是否有機會能感受到猶太人的恐懼?是否可以體會到那種只因你的種族就被殺無赦的悲憤?是否可以感受到骨肉分離天人永隔的那種悲哀?

以目前考試為主的教學、效率為主的教學,德國、二次大戰、納粹、屠殺,只不過是課本中的一個內容。我們的老師是否能有時數去引導孩子以同理心去感受這些歷史事件在發生的當時,侵略者、受害者等等的各方感受? 沒有。我們的教育太在乎知識,因為有太多的知識要教,以至於我們必須很有效率的把所有知識塞給學生。體驗?感受?同理?這些在教室裡都是奢侈,用傳統教學的老師是很難在繁忙進度中引導孩子做這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我們的學生空有一些歷史知識,但也僅止於知識而已,對這些歷史是無感的。無感的人,自然就有可能做出像扮納粹傷害他國感情的事件出來。

當整個社會都在批判這些學生、老師無知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反思一下,台灣社會對於德國二次大戰的傷口,是否真有嚴肅看待?過去在網路上最常看到的,就是帝國毀滅希特勒的片段被拿來做各式各樣的搞笑。這個在講希特勒窮途末路的時候的電影片段,在各種各樣的事件中,被配上無數字幕,在網路瘋傳。

你、我、許多人都曾分享過這些看似很搞笑很有趣的影片。但把希特勒、納粹這些對德國自己和許多國家人民造成很大傷害的兇手,一再地用笑鬧的方式去使用這些影片,這對德國人是否有尊重?把人家說的德國話掛上一堆跟原意完全不同的字幕,這對人家的語言是否尊重?

如果一個瘋狂殺人案的兇手,突然變成許多人搞笑的影片瘋傳,想想看那受害者的家屬,當他們看到這些影片的時候,他們的感受是什麼?他們家人受害的嚴肅事件,整個時代的大悲劇,為什麼會被人拿來這樣消費做各式各樣的搞笑?

我們承認吧,其實不是只有這些孩子。在這種只在乎知識,不在乎感受、同理、體驗的教育下,我們的社會許多人對於這些史實也是一樣是無感的。如果你今天沒有看過辛德勒的名單,沒看過那些二次大戰的電影,你是不會對二次大戰猶太人的恐懼有多深刻的感受的。你也不會覺得瘋傳希特勒被亂配字幕的搞笑影片是罪惡的。

拿希特勒影片當題材不斷搞笑,跟學生扮納粹,都是對他國歷史的不尊重,都是對他國人心的傷害。當我們在檢討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脫序的行為時,我們當大人的是否也該反省我們自己,是否有做到嚴肅的看待別人的歷史?也想想看我們過去是否曾分享過這些希特勒搞笑的影片?

當我看到這些孩子很荒謬的扮納粹時,我回想起我也曾分享過帝國毀滅被改造的影片,坦白說,我認為我也一樣有罪。我不認為我有更高的道德高度來指責這些做錯事的孩子、老師、校長。而各位呢?

在反省自己之餘,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切割問題。只把這些學生、這個學校、這個事件當腫瘤切割、丟棄,是不會解決問題的。過幾年後,很有可能又出現一群無感的孩子做這些不應該做的事情。要解決,只能靠改變我們的教育。

我衷心盼望我們的教育,在當前這波由下而上的老師們風起雲湧的改革浪潮下,熱血老師們能夠更快速的改變教育。請不要再讓我們的孩子把歷史知識只當作考試要背的東西,而是整個社會都能體認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願意讓老師花更多時間跟空間去引導孩子們感受這些史實背後對人心的真正影響。如此,我們才比較有機會避免未來再次出現這次的事件。

我們教育最大的問題不是無知,是無感。

別讓我們的下一代繼續被教成徒有知識卻無感的孩子,我們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改變這無感的教育!

本文獲葉丙成教授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比無知更可怕 無感 無感比無知更可怕
教育online
教育online
作者共筆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提供教育新知、議題、現象的討論平台,從親子的教養話題到教育的哲學思辨,協助關心教育的讀者探觸更多精彩的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