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騙子也會扶老人過馬路、主動讓座...北野武:詐騙集團,就是跟道德教科書學的

想裝好人,參考談論道德的教科書就對了!
耿直的人往往被視為笨蛋,最懂得活用道德的人,多是不道德的傢伙。
詐騙電話就是一例。
近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尤以詐騙電話最為猖獗。因為疼愛孩子、孫子的老人家最容易受騙。利用人心的良善行騙。
所以這一類的騙子,大抵看起來是那種很有道德的人。
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其實很簡單。好比與人擦身而過,無論對方是誰,主動打招呼就對了。
「早啊! 今天天氣真好呢!」
搭電車時看到老弱婦孺,立刻微笑讓座;主動幫長者提重物,或是攙扶他們過馬路。看到車站有人在募款,塞些零錢到捐款箱,或是響應公益活動,胸前別個黃絲帶。撿拾掉落路邊的垃圾,幫在路邊狂吐的傢伙撫背……
只要恪遵道德教科書裡寫的東西就行了。
就某種意思來說,能讓道德發揮效用的反倒是不道德的傢伙,因為只要照著教科書上寫得去做,表面裝作好人就行了。
按照孔老夫子的說法,這種傢伙就是「巧言令色之徒」。
教導這種骨子裡沒良心可言的傢伙何謂道德,只是自討沒趣罷了。
結果,教導道德與培育良心成了兩碼子事。
道德是增進人際關係的一種技巧!
道德是讓自己融入社會的一項規則,也可以說是一種技巧。
道德與良心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截然不同。
就像芥川龍之介所言:「良心也許能打造道德,道德卻未曾打造良心的『良』這個字」。所以請不要誤會,我只是在談論道德,並非說良心是一種技巧。
好比小學一年級的道德教科書,劈頭就是教導孩子們打招呼這檔事。書上寫道一早無論看到誰,都要道聲:「早安!」主動打招呼能讓彼此的心情愉快,增進人際關係。
這一點絕對錯不了,因為我也非常重視弟子的禮節。但是之所以嚴格要求,目的不是要弟子做個有良心的人。
想在演藝圈混,良好的人際關係很重要,所以我教導他們一定要主動打招呼,這和他們的良心無關。
雖然良心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但只是打個招呼並無法增進良心。
我也認為一早無論看到誰,都會主動打招呼的習慣很好。雖然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但打個讓彼此心情都很好的招呼之後,感覺世界的確變得比較美好。
在國外時感觸尤其深,歐美人士比日本人更常打招呼,好比一早在飯店擦身而過時,明明對方是完全不認識的人,也會主動向我打招呼:「morning~」不然就是搭電梯時,彼此眼神交會,對方也會主動說聲:「Hi~」。
這樣也不壞,「果然外國人和日本人的作風不一樣啊!」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時的感觸。
但仔細想想,與其說打招呼是一種訊息的傳遞,不如說是一種守護自身的技巧,就像握手的原意是為了向對方表明自己的右手沒有藏武器,感覺歐美的打招呼似乎也有這樣的意思。
彼此藉由打招呼的動作,傳遞這樣的訊息:「我不是壞人哦! 也不是小偷,是個平凡好人。」何況在電梯裡別人向你主動打招呼,要是沒有任何回應,繃著一張臉,或是直盯著對方,氣氛肯定很尷尬。當然也有那種遇到別人主動打招呼,卻心生警戒地想:「這傢伙該不會有什麼企圖吧?」隨即衝出電梯的傢伙。
由此推想,西方人之所以會主動向不認識的人打招呼,或許是為了向對方表明自己不是壞人,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而已。
我覺得在日本,打招呼的意義不太一樣。
對日本人而言,打招呼是因為認識對方,或是為了確認彼此的關係、輩分,所以基本上,不會向不認識的人打招呼,加上日本治安還算不錯,所以沒必要對迎面走過來的人有所警戒。
當然在日本也會視情況而定,向不認識的人打招呼。
譬如登山時,要是看到迎面走來的陌生人,任誰都會本能地警戒,所以要是在山裡遇到陌生人,登山客之間會主動打招呼,當然這麼做也是展現同為山友的熱情,也有確認彼此平安無事的意思。
總之,打招呼是增進人際關係的一種技巧。
要是能從這個觀點切入,或許就能編輯出一本讓孩子能稍微認真聽課的道德教科書。而且一定要搞清楚,道德課不是為了培育良心。
遵守道德是為了讓自己更能融入社會。
說真話的勇氣:北野武の新道德
作者: 北野武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4/30
北野武:「千萬別相信那種滿口道德的傢伙。」
大人總是強迫孩子接受從自己年幼時,一直傳承下來的「道德」,因為大人們深信「好事」永遠不變。
隨著世間變化,我們和別人、世界的相處方式也逐漸改變。
世間其實沒那麼險惡,孩子們的道德觀也沒那麼糟。
或許應該說,變得更有道德。
要是不徹底施行道德教育,孩子們勢必學壞的說法,只能說是老一輩的錯覺。
他們卻堅信這種錯覺是「好事」。所以想灌輸孩子這種錯覺。
因為做好事會心情好。
沒必要把老一輩的戲言當真。
硬是強迫孩子接受陳腐的道德,這世間也不會變好。比起致力於這種蠢事,教導孩子動腦思考、用心判斷才是最重要的事。
重要的是,大人自己必須先動腦思考。
不要一味依從別人訂立的道德。
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表達這看法。
再來就要靠你自己思考。
商周大調查

「貨到了港口,美國客戶卻說千萬別出!」川普關稅重拳:台灣出口關機中
愛書人來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