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旅台以色列教授:以色列教育「沒有」比台灣好!兩地人才素質落差是因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旅台以色列教授:以色列教育「沒有」比台灣好!兩地人才素質落差是因為…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旅台以色列教授:以色列教育「沒有」比台灣好!兩地人才素質落差是因為…

旅台以色列教授:以色列教育「沒有」比台灣好!兩地人才素質落差是因為…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8152516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10/01

以色列,對台灣人來說,幾乎等同「創新」的同意詞。也因此,我一直非常好奇,以色列是如何透過優質的教育體系,把人才素質提升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不到70年前的以色列,在一片不毛之地建國,地狹人少,和周圍數億人口為敵,沒有一天不受戰爭威脅,今日卻成為經濟與科技最前端的國家之一。加州矽谷是全天下尖端科技創新第一大本營,第二位就是以色列。

在以色列每年新創公司數量的密度是世界第一,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在那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以色列超過日本、韓國、中國、印度四國的加總,也超過全歐洲的新興企業總數。不僅新創公司多,需要科技人才的尖端大公司,例如微軟、Google、IBM、三星、摩托羅拉和蘋果,都在以色列設立他們的研發重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在以色列理工學院任教超過25年的資深教授卻告訴我:以色列教育「沒有」比台灣好!我確認好多次,他是這麼說的。

扼殺天才、M型化,以色列教育也沒多好?!

吳迪.啟南(Ehud Keinan)教授,頭髮銀灰,不太笑卻很溫和睿智的長者。他在以色列極負盛名的 Technion 以色列理工學院化學系任教超過25年,擔任以色列高中化學科委員會主席也近八年,對以色列的高教和中學教育現況都相當熟悉。

對於台灣的教育,他也近距離觀察好一段時間。2014年他訪問台灣兩個月,並且在2015年客座台大化學系授課半年,同時在師大學中文,也常和在台灣的學者、各界人士交流台灣的現況--事實上,他正在寫一本關於台灣的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原本打算訪問吳迪教授的主題是:「台灣教育能向以色列學什麼」。但他一句話就打亂了:「以色列教育情況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理想,問題一大堆。」讓我差點不知道怎麼聊下去。

「就和大部分國家一樣,以色列的學校沒能把創新教好,也無法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大部分的學校中,學生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哪有得到培育呢,受到扼殺還比較多。」

吳迪教授的觀察中,大部分以色列的學校,都患有教育體系常見的僵化症--即然要適應多數人,就會壓制少數(包括天才);既然要有通用教材、進度、正確答案,就不利於創新。吳迪教授說「大部分的老師想把學生變成同一個模樣,就像木匠想把桌面磨得平坦光滑。」

吳迪教授也指出,除了整體情況不良之外,以色列的城市與偏鄉之間,好學校與爛學校之間,教學品質差距極大。聽到這裡,我反而出現另一個好奇:如果以色列學校沒有特出之處,到底什麼原因成為創新大國?

原因一:宗教信仰教以色列人思考與論辯

對於以色列人熱愛思考的傳統,吳迪教授提出了第一個原因:宗教。

原來,以色列人信仰的猶太教,並不是一套僵固不變的教條與儀式。這是一個在思辨中不斷演化的宗教。猶太教的經典,也就是基督教的舊約聖經,是由故事、詩歌、法律條文…多種複雜的文獻構成,在這個文獻之中,到底「上帝的旨意」是什麼呢?其實非常模糊。

兩千多年來的宗教思想家在不同的時空,因應當時的環境與問題,不斷找新的詮釋,不同見解之間的爭論從未止息。

雖然以色列人不見得都是虔誠的猶太教信徒,但是猶太教千年來深思與論辯的文化卻在以色列社群中淵遠流長,吳迪教授說:「一代傳一代,以色列從養育孩子的過程,就養成了對事物質疑的態度,並且學習用精確的語言論辯、說服、溝通。」從搖籃就開始培育的這些特質,到最後常能幫助以色列人在商場、科研、藝術、思想領域大放異采。

也因此以色列人有個特色:愛思考,也愛辯論,常讓人覺得他們難搞。吳迪引用一句俗語:「兩個以色列人,一定有三個意見。」

「思辨」原本就是以色列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打破沙鍋問到底,總是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以色列人極不重視權威,認為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人可以做思想家、科學家、創業家,但是絕不擅長規規矩矩、按部就班的流水線製造。

原因二,軍事經驗教以色列人靈活與堅毅

吳迪教授的第二個關鍵因素更令我意外:「軍旅」竟然有益以色列培育人才。

以色列兵役超長,18歲入伍,男性要服兵役三年,女性服兵役兩年,如果發生戰爭,隨時還會被徵召入伍。而且以色列至今和巴勒斯坦劍拔弩張,當兵可不是鬧著玩,真槍真炮真戰鬥,隨時可能送命。

吳迪教授很印象深刻,自己的兒子在兵役階段發生多大的改變,「我親眼看他如何從一個散漫小伙子,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兵役期間,他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同,表情不同,舉手投足的方式不同,連站姿都不同了。」

在《創新企業之國》一書中也說明了軍旅經驗為什麼對以色列的創新產業有益。在以色列的軍隊,前線官兵有極大的決策權,在危機時件發生時人人要當機立斷。以色列的軍隊不是培養權威與服從的環境,相反地,是培養平等與合作的環境--在基層的官兵之間,彼此直呼其名,小販和博士、富二代與窮少年平起平坐。在以色列軍隊裡,上級做錯事,下屬可以直接糾正,下屬可以投票要求撤換不適任的單位主管。

說到戰爭和兵役,吳迪教授可不是旁觀者,他參與過三次以色列的戰爭,前後當兵六年,「在這樣的兵役環境下,可以學到許多最珍貴功課:如何在致命的壓力下行動,如何快速了解一個人,如何在片刻之間做決定,如何在最危難的情況下堅強努力。在以色列當過兵的人不容易害怕什麼事,戰場都去過了,職場壓力算什麼?」這樣的特質,日後投入什麼領域,當然都有更大的可能性發光發熱。

吳迪教授覺得台灣人和以色列人之間,落差最大的是女性的自我形象--也許是因為兵役,或是其他神祕原因。他在台灣觀察到不少二十多歲的女孩,傾向表現弱勢、消極、沒有主見,在穿著、言行舉止上,讓自己顯得像個幼兒。顯然在以色列,那些18歲時當過兩年兵的姑娘們是大為不同。

台灣是否需要「教育體系外的」教改?

吳迪教授在台灣教了大半年,他的經驗是,台大的學生,和以色列頂尖大學的學生,在智力、創造力、學習動力上的表現,整體而言相差無幾--少部分很主動而有方向,一部分學生,在他的引導和鼓勵之下,可以找到學習的動機和熱忱,總有一部分始終對學習冷漠,就像蛤蜊湯中總有一些永遠閉殼不開。兩邊差不太多。

但是,特質相近的大學畢業生,後來會變成大不相同的兩群特質大不相同的工作者––一邊構成了創新之國,一邊才剛開始試著把創新帶入職場思維。

這點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反思。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的有識者投入花很大的心思與社會成本在不斷的「教改」,希望創造較好的教育環境,培育更優質的人才。然而,事實上「教育環境」從來不只在校門裡,從來不由教育部/教育局主管,各種塑造人格的力量,包括軍旅生活,包括宗教信仰,影響不見得比較小。

當以色列人在部隊之中學習應變和堅強,我們在部隊之中常常學到的是做假帳、欺新兵。當以色列人在宗教經典中學習思辨的時候,我們在廟宇中搶頭香、求升官發財。這一切,有什麼影響,不言可喻。

台灣已經花了太多心力在學校體系的教改;是否,宗教經驗、軍旅經驗中的「教育」也很值得用同樣的力道和決心「改革」一番?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以色列 台灣 以色列 台灣 以色列 教育 以色列 台灣 以色列 以色列 教育 以色列的教育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