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成功者的清單思考術

徐重仁的靈感清單,讓台灣有了星巴克、哈佛媽媽的英文教養清單、奧美公關總座的13年不加班清單、小工程師的30歲財富自由清單、溝通教主的人際清單......
焦慮的時代,讓清單幫我們「做對的事」!
四年前,本刊介紹成功者如何做筆記。因為,做筆記是最好的整理沉澱工具,能幫助我們把事情做對。
為什麼列清單?
花少少十分鐘,就能減少數小時忙碌
但根據心理學家鮑麥斯特(Roy F. Baumeister)研究,現代人每天要處理的事務平均約150件,因此,光是把事情做對還不夠,還要懂得分配時間。因此今日,我們要談一流工作者的清單術:一張好的清單,可以先幫人做出抉擇。它能幫我們,一開始就做對的事情。
每天花10分鐘列清單,就能減少數小時的時間浪費,甚至是錯誤決策。這就是忙碌如桑柏格,到台灣的流通教父徐重仁、台灣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王馥蓓等人,都將此事奉為圭臬,並執行數十年如一日的原因。
桑伯格,32歲成為Google副總裁,39歲成為臉書營運長。她管理7千多人的公司,但是可以5點半下班,原因之一是,她會在每個會議前列出會議清單,清單上只保留討論點和行動決策兩類重點,然後逐點討論。每一點產生結論後,她便劃掉一條。別人開一小時的會議,她可以10分鐘內結束。
美國的史上第一位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也善用清單的力量。他曾因為公司效率無法提升,求教於一位管理顧問:「有沒有方法可以將我們公司的效率提升5%?」
這位顧問開價10萬美元,卻只賣給他一個祕訣:
「你們每人每天早上先用15分鐘,把一天中的事按重要性排列,」「然後再設個緊急性排序,把最重要最緊急的前6件事做完,就OK了。」結果,這張簡單的待辦事項清單,讓洛克菲勒的公司提高5%效率。
列清單優點多
降低焦慮、出錯率,還能治神經失調
成功者甚至可以用清單幫自己作夢。
身價超過新台幣1,500億元、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Branson),擁有一個橫跨唱片、航空、通訊、飲料、零售等產業的王國,轄下最多超過400家公司,甚至曾為了一個賭注,在自家飛機上男扮女裝成空姐,服務300多位客人,兩年前還接受太空人訓練,打算嘗試星際旅遊。
這麼跳tone的瘋狂企業家,竟然形容自己是「靠清單而活的人」,他的清單中除了列出夢想點子外,通常還同時列出兩個重點。第一,列出能讓點子成真的合夥人人選,第二,別人說過的、與點子相關的不同觀點。因為這種習慣,可以讓他不會太過自大,還能強迫自己專心聽人說話。
對於一般人而言,列清單的好處,確實很多。
《哈佛商業評論》直指,在某些亟需精準、容錯率低的任務中,「提醒清單」(Check List)有助減少疏漏。文中引用一份研究報告,外科手術前若使用清單提醒各項步驟,死亡率可降低47%。
又比如,在書寫清單的過程,可降低焦慮感。
當任務未完成之前,人們很容易會誘發焦慮,甚至失眠,這就是所謂的「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心理學家鮑麥斯特(Roy Baumeister)就曾為文指出,「蔡格尼效應」其實是潛意識的腦,要求自己處理未完成的任務。但其實,在計畫未執行之前,光是動筆列下清單,將注意力轉移到書寫,就能解除焦慮。
▲徐重仁寫37年靈感清單
▲6張超實用清單一次蒐錄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448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