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焦點人物
一位精神科名醫 最赤裸告白

這是一段被刻意遺忘的回憶,從年少隱藏至今。
直到50歲後的今天,他決定徹底面對,自此放下。
「每一個精神科醫生,背後都有一段傷心往事。」他突然蹦出這句話。
採訪王浩威,本來希望他以專家身分談回憶的力量,但一句淡淡感言,令我們驚訝,也意外揭開了這位名醫的內心世界。
他是台灣最負盛名的精神科醫師,一小時5千元的頂級自費門診,在可以俯瞰大安森林公園的優雅診所裡,出入盡是政商名流。
他的蛻變,起自於父親的突發死亡
這位患者仰賴的醫者,卻也曾深陷心靈困境。在早期作品中,他描述自己「隱入了漫長的憂鬱」,也不只一次湧起「從樓頂縱身一躍,就這樣飛走」的衝動。不只一位朋友形容,儘管認識王浩威許多年,但對他真實的世界卻仍然「諱莫如深」。
現在的他,眉宇間雖還保有一點沉鬱,不過開懷大笑的時候多了,多年不見的老友,常會對這連串的響亮笑聲驚詫不已。
他的蛻變,起自35歲那年,澳洲墨爾本機場,一場突發死亡。
1995年新年假期,在南投深山布農族的狂歡會上,王浩威的BBCall突然響起,極少打電話給他的姊姊,連環急call,他到半山腰找到公共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噩耗:「爸爸走了,你快回來!」
三天後,他趕到七千公里外的墨爾本,與姊姊、哥哥陪著母親,等待父親遺體火化。極少出國的父親,在出關時心肌梗塞,當場去世;王浩威看著爸爸遺體,心裡一片空白,但,母親的一席話,卻令他更為震驚。
「媽媽說起往事,提到當年爸爸車禍後,整個人都變了,暴躁、多疑,只要她晚歸就罵她『偷客兄』。」媽媽說,那時全家氣氛緊繃,連走路都靜悄悄的,深怕被爸爸聽到,又要發一頓莫名的脾氣。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為什麼我全不記得?」他吃驚。
當了這麼多年精神科醫生,從來沒想過自己生命中竟有這麼一大塊失落的環節。那一片消失的記憶拼圖,藏到哪裡了?
「被你遺忘的,往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這是精神醫學大師榮格(Carl Gustav Jung)對於記憶追索的名言。
回憶,帶著王浩威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南投竹山。
王家在竹山是大地主,畢業於台中師範學校的父親,年輕時是風流的「黑狗兄」,也活躍政壇,是省議員的大樁腳。
意氣風發的父親,不滿足於只當一個國小老師,於是自己開紙廠,用竹山盛產的竹漿做冥紙,經營順利;在鎮上開漫畫店的母親,也是附近村子首位考上台中女中的才女。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鎮上罕見。
在父母呵護下的王浩威,是個暴躁的小霸王,他拒喝昂貴的牛奶,堅持要米乳;兩、三歲時就在漫畫店裡「霸」著新到的漫畫不肯放,讓一票中學生圍著他跳腳。
這樣的快樂歲月沒有維持太久。小學三年級,父親車禍瀕死,母親帶他們去醫院,看到病床上整張臉脹得紫紅而變形的爸爸,四歲的弟弟嚇得大哭逃走;他也記得救護車的呼嘯聲,將意識模糊的父親送回家休養。之後,他對父親的記憶一片空白,直到初中。
消失的四年,父親哪裡去了呢?
▲主持天后小S:永遠要有16 歲不顧一切的勇氣
▲85度C董座吳政學:不要拋棄自己內心的好孩子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273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商周大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