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我,就是銀行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我,就是銀行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我,就是銀行

我,就是銀行
倫敦第一手採訪》過去,借款、存款業務被銀行壟斷,現在網路科技解放,讓你我拿回金融主導權(攝●駱裕隆)
撰文者:單小懿
《商業周刊》 第 1467 期 2015/12/23

網路科技的去中介化,搖撼了人類最古老的專業──金融業

這場草根革命,創造後金融風暴時期的新典範。

不用銀行任何服務,不跟銀行打任何交道,一個上班族可以搞定『錢』事嗎?」

這跟台灣各銀行的網銀服務,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我出發到「未來金融世界」之前,團隊提出的最大疑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此,我詳細盤算過自己上班的一天:5號發薪日,要匯款給房東、繳信用卡費;中午跟同事吃飯前,先到ATM提款;年底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後,晚上回家得上網路銀行檢視基金組合。雖然不用親自進銀行,可是每一樣都跟銀行脫不了關係,不是要承擔網路銀行倒數計時的壓力,避開網路銀行系統重整時段,就是要忍受排隊領現金的浪費時間。

真的可以不跟銀行打交道,搞定「錢」事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飛到倫敦。

倫敦,從羅馬時期開始商業交易,是全球首座金融城,17世紀英格蘭銀行成立,是現代商業銀行濫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最古老的金融城卻要帶頭,革掉銀行出現以來428年(編按:指威尼斯出現第一家現代形態的銀行起算)歷史的命。點燃這場後金融海嘯時期革命的火把,叫作「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專指金融海嘯過後,新創公司利用網路去中介化的特質,提供消費者單一金融服務。

這波金融科技的革命之火有多熱?

在這個未來金融之都裡,捷運站、巴士、計程車上、電視裡,處處看得到金融科技的行銷廣告,從紅利積點兌換平台、線上應收帳款平台、點對點借貸、數位支付、到雲端會計系統。

據高盛證券數據,金融科技去年投資金額成長兩倍,從一三年的40億美元,成長到12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千億元),是現在最熱的投資趨勢;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研究顯示,倫敦是金融科技成長速度最快的城市,金融科技公司數3年間從個位數成長到4萬多家,年營業額逾200億英鎊(約合新台幣1兆元)。

他處理貨款、查公司帳
過去得耗一上午,如今20分鐘搞定

來到倫敦,我們第一個碰到的Fintech領域創業家維多(Victor Trokoudes),讓我見識到什麼叫Fintech的生活。

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維多,起初在摩根士丹利當交易員,金融海嘯後,他到房地產資產管理公司擔任交易策略設計師,年收入近千萬,過著典型的投資金童人生。

當他看到點對點跨境匯兌平台TransferWise起步時,他認為金融科技的便宜、簡單、透明可填補消費者對大銀行的不信任,決定放棄投資金融生涯,創立金融科技公司「藍鳥」(Bluebird),負責代銷零售業金流整合軟體。

金融科技不只翻轉維多的人生,也滲入他每天的生活。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在現在的局勢下,企業要尋找新機會常卡關在哪裡?
1. 說不清道不明!說不清企業的商業價值,難吸引對的機會
2. 找不到對的新客戶!市場門難敲、合作不好談
3. 供應鏈或產線無法配合!想接單卻無力承接
4.沒有清楚的策略或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5.我們目前沒有遇到這類問題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美中關稅陷報復螺旋,6千億美元貿易恐歸零!中小企業「滅絕海嘯」來了?
封面故事 金融科技 網路 銀行 摘要 銀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